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名人与睡眠     
法国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拿破仑 ,每天的睡眠时间很少 ,全天只睡3~4小时 ,他经常在清晨3点钟起床对秘书口授文稿 ,一直到天亮。但是他非常善于休息 ,有时在两次接见的5分钟间隔里 ,也可以美美地打个盹儿。普鲁士的弗里德希大帝也具有这种速睡的能力 ,被接见的人刚走出门槛 ,他就已经打起呼噜来。击败拿破仑的英国名将兼政治家威灵顿也睡的很少 ,一天只睡3~6个小时 ,而且经常是和衣而卧。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方就寝。但是他的睡眠质量很高 ,睡眠时绝不胡思乱想。他曾自豪地说 :“我在大约3点上床时…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人喜欢酣睡,绝不会深更半夜就爬起来写作,写个不停的。我觉得,这是最令人可怕的事。即便半夜醒了,那我仍会想方设法再多睡一会儿,但我总是在六点三刻左右起床。如果赶上外面下大雪,或狂风怒号,或大雨滂沱,我就迟迟不起了。但是,我总是尽量避免一年四季呆在这类地方。然后,我就进早餐,看报纸。我觉得,看报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遣。吃罢饭,读完报,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说过:“成年男子睡五个小时,青少年睡六个小时,妇女睡七个小时——笨蛋睡八个小时!”实际上拿破仑每夜只睡三到五个小时,但他却有一种令人赞叹的本事,能在两次接见的空隙很快地睡上五分钟。另外一些以睡短觉出名的人是亚历山大·冯·布洛特、弗里德里希大帝和鲁道夫·菲尔肖。睡长觉的有名人氏也不乏其人。比如歌德,他能连续酣睡二十四个小时。俾斯麦每天总是极其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热被窝。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把睡眠说成是“向死亡支付的利息”。他说,人们越准时越充分地去支付这一利息,资本被索回的时间也就越晚。他又说:  相似文献   

4.
外媒导读     
正餐馆等位"有序"排休息座椅动起来排队等待总是会让人既感无聊又觉乏累,而日本汽车制造商尼桑公司发明的一款会动的排队椅,让在餐厅门口候位的人们获得了一种放松的体验。这种活动椅可以自行排队,跟踪前面椅子的状况,当有椅子向前时,它就会移动跟进,坐在上面的人们完全不必起身,只需等到移至门口自己的餐位即可。顾客离开后,椅子还能自动感知,然后移动到队尾候客,既消除了客人等候时的烦闷,也让餐  相似文献   

5.
云游天峰山     
先有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后又有人说:"大凡旅游,不外乎白天逛庙,晚上睡觉."类似的说法不无道理.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们上山登高,凭借山峰让自己的眼睛和情志远视茫宇,高接天空,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6.
每当人体精力不足时,人就会感到疲倦、或者混身不舒服。人体之所以精力不足,固然与饮食失凋、缺少锻炼、职业和生活上的压力等原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没有掌握自己机体的生物节律。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人们怎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清鹰大家都知道,对一名赛跑运动员来说,他的起跑不成功,则很难跑出好成绩。作为上班族的一员,如果你清晨起床后的穿衣、洗漱、吃早餐、直到奔向工作单位等一系列活动是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的,这样的安排肯定不合理。因为我们的身体不能像启动一台机器的开关那样,从刚睡醒时的昏沉状…  相似文献   

7.
熄了灯,睡下.我听见虫子在鸣叫,离我不远,就在我窗下的草丛里,是蟋蟀,声音如金属摩擦,"吱哩、吱哩、吱哩……"此时已是子夜时分,是蟋蟀和另一些虫子出来活动的时候.夜里的乡下,猪睡了,其实这家伙本来就贪睡,它没有闲功夫用它的长嘴去拱蟋蟀的窝;鸡也睡了,它也没有精神去用爪子搜虫子来填肚子;人更是睡了,犯不着半夜三更去和几只小小的虫子过不去.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提起南涧跳菜,人们的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剃着发青的光头,留着一嘴浓密大胡子的中年男子,他就是被人们谐誉为"阿凡提"的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跳菜  相似文献   

9.
时钟与时间     
在英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夏季的时钟总是比格林威治时快一小时。每当春天将时钟拨快,到了秋天再拨回来,这样做是为了使人们早起,早睡,不致因躺在床上唾大觉而浪费掉早晨的大好时光。同时也可以因晚间少用光源而节约了电力和燃料。实施英国夏令时间后,早上人们看到钟表的时针指向7点时,就知道必须起床了,但事实上格林威治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的人们都为这张照片动容,最难过的应该是像我一样身为父母的人。因为这个3岁男孩儿艾兰的姿态像极了我们的孩子年幼时睡熟的样子,他们总是喜欢趴在床上,把小脸侧在一旁,脸上还带着浅浅的微笑。然而我们的孩子安然地睡在卧室里,而他,小小的艾兰却睡在冰冷的海滩上,被海浪一遍一遍地拍打,不再醒来。  相似文献   

11.
刘林 《世界文化》2003,(1):50-50
电脑戒指美国一家电脑公司发明了一种个人电脑锁定器。要接通电脑,须将主人的戒指移近到面板前才行。这种戒指上镶有一块微电脑芯片,里面储存有被电脑识别的密码。只有戴上相关密码戒指的人才能利用电脑里的程序和资料。防睡戒指英国发明一种防睡戒指。它能不断测量人体表皮电阻,人疲乏时表皮层电阻升高,戴在手指上的防睡戒指便开始工作。当人昏昏欲睡时,它会发出警报声,将欲睡者唤醒。十分适合司机和夜间工作的人使用。体温戒指美国制成一种可测量体温的戒指。这种戒指嵌有晶体,能感应人体的温度并把数字显示出来。对于训练中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7,(1)
正西藏是一个有许多高原特色文化的地方。西藏人不仅身材健硕,而且心态也非常好,吃苦耐劳,西藏特有的这种"打阿嘎"体力劳动,就反映出西藏民众独特的乐观心态和文化风貌。传统悠久的"打阿嘎"当我们行走在西藏,会时常不经意地在一些建筑工地、寺院和一些重要建筑物的维修场所,看到一种有趣的劳动场面:一群男女队列整齐地手握木棍连着石饼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狗难     
赵阔 《大理文化》2011,(11):15-21
一办完夫人的丧事后,退休教师王守定感觉很累,歪在沙发上似睡非睡了一小会。睁开眼睛,忽然发现尊尊不见了。尊尊,尊尊!王守定急切地呼喊,却不见尊尊颠颠地跑来,接连又喊了几声,仍不见尊尊的踪影,感觉不祥,便站起来到后阳台的窝里去看,窝门敞开着,却不见尊尊。伸手往窝里摸了一摸,凉凉的,似乎尊尊不在窝里已好长时间了。他便有些着急了,从狗窝找到他的  相似文献   

14.
<正>巴人与蜀人即使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的当下,巴人和蜀人,也就是川东人和川西人,仍然一望即知,其内在的不同质地,仍然锵然有声。从文字学上来看,尽管人们对"巴"字的解释有多种说法,但它一定与一种较为凶狠的动物相关(毒蛇或猛虎),则是人们所公认的。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巴,蛇也。或曰食象它"。这个说法在甲骨文的"巴"字中,也部分  相似文献   

15.
朝暮记     
正老姜头的老伴儿过世之后,他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早上6点就得起床。此时的天空还灰朦朦的,整个林场影像微茫,只有东边的山顶透着晨光。有了那缕晨光山就显出了轮廓,只是院子里还在暗着,屋檐、窗户,还有那棵桃树,都还没有醒来。按照以往的惯例,老姜头要劈上一点柴,一点点就够了,现在的林场已不再烧柴,他劈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对于时间,我很吝啬,说什么我都不会让它无端荒芜. 周末就剩一天的时间,我不会放弃难得的休息日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睡觉的方式打发时光,要是这样,不仅关不住秋天袭来的寒意,我还会把很多美丽的风景永远关在了屋子外面,我怎么舍得.何况在这个季节的秋天和我人生的秋季,要是偷懒,定然会失去今年最后的秋天,我要把这个秋天很多美好的事和人记住,于是我的心就一刻也安静不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人常说一句话,酒不醉人人自醉,听起来话里有话。的确,"酒"很能让我们在饮用后表白出真实的自我。高兴时,我们借酒欢歌;低沉时,我们借酒消愁。总之,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有酒来相伴。有人说,它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召之即来,却是挥之不去。特别是我们孤独寂寞之时,往往第一个想到就是"酒"。在阅读许多外国名著后,笔者  相似文献   

18.
"文化"小议     
一说起"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文明".在一般人看来,"文化"就是识字撰文,其实不然.从1871年至1951年间中外学者对"文化"一词作过164条定义,时至今日,没有一条被世人所共认.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观念形态和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小说二题     
孩子,你别哭 李若英想和丈夫刘春韵离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结婚三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然而想使李若英离婚的却不只是这件事. 邻居们早已经在背后窃窃私语地议论着刘春韵和李若英的私人生活了.在刘春韵和李若英刚刚结婚那会儿,他们"夫唱妇随"的,是夫妻感情最好的时候.没过一年,刘春韵和李若英的夫妻感情就表现出了冷淡,两人虽然在一起吃饭,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但是他们很少再与对方说话,他们各有所思各有所想,谁也不想再与对方沟通了.渐渐地他们之间出现了一些小吵小闹,后来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大吵大闹.然而使他们吵得天翻地覆的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相似文献   

20.
古镇铁匠铺     
一 在杉阳古镇仅存的铁匠铺里见到和跃昌老人时,他正靠在一把陈旧的竹篾椅子上,眼睛半睁半闭而显得似睡非睡,双耳似乎正在认真聆听着铁锤不断敲打一件铁农具的声音;要是感觉到某一个叮当声不对了,他就会立即睁开双眼,扫视眼前正在挥汗打铁的两个儿子,或者说扫视一下两个儿子正在打制的那件铁农具。年逾古稀的和跃昌是一个老铁匠。他已经在古镇里叮叮当当地打了一辈子铁,以至练就了凭声音就能判断出锤点是否对路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