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蹒跚学步起就耳濡目染母亲和姐姐飞针走线,到幼时用稚嫩的手指捏起第一根绣针,直至成人后绣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佳作,一针一线贯穿了尹宜惠至今为止70多年的人生历程,刺绣之于尹宜惠,用"热爱"一词已不足以形容其的感情,可以说,尹宜惠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到刺绣中并为之付出,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精神,尹宜惠才能在刺绣的艺术殿堂里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成长为一个省级的民族民间美术艺人,一位针尖上的舞者。山乡小绣女  相似文献   

2.
倪宝诚 《寻根》2005,(5):64-71
宋绣的深远影响刺绣,是用多彩的丝线、绒线、棉线或金银线等,在绸缎、布帛等纺织品上,穿针引线,绣出各种人物、纹饰、花鸟鱼虫等,史书称这种工艺为刺绣,民间称“绣花”,也叫“扎花”。相传刺绣始于舜。周代已有“画绣之工共其职也”的说法。又据《尚书》载:“衣画而裳绣。”《诗经》中就多次提到过服饰、刺绣的色彩。目前,人们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刺绣实物是1958年在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绣品,它是在细密的丝绢上,绣出龙凤纹饰,绣工的绝妙令人赞叹。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古墓中,又出土了40件绣衣和一幅装饰内棺的铺绒绣锦,其图案纹饰之优美,针法之精妙,更是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级工艺师孙老师,我踏进苏州刺绣研究所“古绣坊”的大门,映入眼帘便是中国历史各时期的刺绣品如绣边、衣领、龙袍等。这些物件的历史都有千百年了,但看上去仍丝光柔润,异常精美。我将积聚很久的问题一股脑儿倒出来:苏绣起源何时?是如何发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相似文献   

4.
王梅格 《寻根》2012,(1):65-70
中国古代的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刘存《事始》说锦绣是西施所创造,其实不然。《尚书·益稷》一篇中说“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稀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意思是在衣服上绣出各种颜色的花样,这说明在舜和禹的时代就已经有刺绣的工艺了。  相似文献   

5.
桃源刺綉     
1958年,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文物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运用辫子股针法绣有龙凤图案的绣品。由此可以看出,远在2400多年前,湖南地方刺绣就已有一定的发展;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文件中,又发现了锦囊、香囊、手套等40多件刺绣衣、物,这些绣品图案有云纹、卷枝花草、如意、茱萸花等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辫子股、平针等多种针法,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  相似文献   

6.
宁夏民间刺绣艺术的表现题材和刺绣手法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扩豪放,又有黄河水乡的清秀细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民间艺术品。宁夏民间刺绣应用十分广泛,服饰品、生活用品,无不绣以各种不同的图案、花草和装饰物。妇女们用的盖头、围裙、鞋垫、花鞋;男人们用的耳套、坎肩;小孩用的花帽、枕头、肚兜;生活用品中的钟套、壶套以及褥面、门帘、控物,甚至连日常用的钱包、信袋、针扎都要绣上各种各样如意的图案。根据统计,山区八县的农村中,有半数的妇女都会描叶绣花,有的竟终生从艺,把大半辈子的心血倾注于这项手工艺术制作中。她…  相似文献   

7.
"坎萨",普遍见于孟加拉国和印度东部的刺绣拼布,其制作技法和功能与北美绵絮夹层不规则"疯狂拼布"和日本津轻著名蓝染布绣"绗缝"类似,多为当地妇  相似文献   

8.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 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 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 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 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9.
为希望而生     
<正>"孩子,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是该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继续抱着一丝可能不存在的希望?""妈妈,我不想放弃,我想到世上走一回,哪怕只是看一眼。""孩子,可是这样也许会增加你的痛苦。""妈妈,我不怕。与其现在就放弃,不如再奋力一搏。哪怕最终失败,这一切也不会是徒劳,至少我可以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别人带来希望。""好,那就让你做个为希望而生的小英雄吧!"这一段对话并没有真实地发生过。是的,这只是艾玛想象出来的自己和肚子里的胎儿的对话。但艾玛说:"我每时每刻都在感觉女儿的心跳,我知道,她一定是这样想的。"艾玛和德鲁这对普通的英国夫妻,因为女儿的降生,成了媒体口中的"英雄"。他们的女儿从出生到离开,只  相似文献   

10.
妈妈学英语     
要说我敬佩的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长得不高也不矮,瘦瘦的,好像一阵风就会把妈妈吹倒(开个玩笑).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妈妈学英语的事.……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许多多的乐趣。现在就请大家跟我来享受一下炒土豆丝的乐趣吧。这是我第一次学炒菜。我放学回到家,作业写完后,便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可做的。我走进厨房,妈妈正想着炒点什么菜,我便说:“妈妈,我来吧!您就在一旁坐着看。”妈妈说:“好啊,我们今天就等着尝你的手艺!”  相似文献   

12.
正航班已经晚点4个小时,我漫无目的地在阿尔伯克基机场的候机楼里闲逛着,这时候喇叭响了,"如果有人懂得阿拉伯语,请立即赶往4号登机门。"那不正是我乘坐的航班使用的登机门吗?未及细想我就走了过去。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她穿的传统巴勒斯坦刺绣长袍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跟她谈谈,"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催促我,"我们告诉她航班延误的消息后,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弯下  相似文献   

13.
卸下期盼     
正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可是我的心却很凉。很久没有儿子的消息了,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我是一个喜欢做计划的人,也自认为自己擅长做计划,我每天用计划对生活进行周密的安排。我不仅喜欢给自己做计划,甚至也给自己的亲人做计划,很早以前,我就为儿子设计好了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一点也不假.因为我家就有一本难念的经,而且这本"经书"的厚度还不小呢!现在,就让我来讲一两页吧. 南无阿弥陀佛--请看这页"经书",星期六全家放假,妈妈来了个总动员--整理这个被我们折磨了一个星期已变得非常"狼狈"的家.妈妈一声令下,我们都干了起来.但是,"一家之主"的爸爸,竟躲到客厅看电视去了.  相似文献   

15.
雪冬 《世界文化》2012,(9):50-51
我居住在泰国的董里府。去年3月12日,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4星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很有希望在那里完成中等学校教育。虽然我只有14岁,并且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爸爸和妈妈并不过于担心,因为我是待在一个监护人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我和父母可以通过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自立的人。我的新家庭对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正>"手再伸直一点,女生丁字步,男生小八字,挺胸,沉肩,保持笑容……"辅导老师温和的声音一阵阵传来,这是博物馆的老师正在给"讲解小明星"做形体辅导呢!20多名小选手在老师们认真负责、亲切和蔼的指导下,经过勤奋的练习,层层选拔,个个都成为了自信、大方、专业的小小讲解员,而我也在今年的"我是讲解小明星我为武汉博物馆代言"选  相似文献   

17.
深爱如线     
<正>有的时候我真是很疑我父母之间是否有爱情。为了支付我和哥哥高昂的学费,他们每天辛苦挣钱。书上写的和电视里演的那些浪漫他们点也没有。"我爱你"这三个字对于他们也几乎是奢侈。更不用说情人节给彼此送花了,那是不可能的。爸爸脾气很不好,辛苦的工作又弄得他很疲劳,脾气就愈发坏。天,妈妈在缝被子。我静静地坐在她身旁看着她。过了会儿,我口道:"妈妈,我有个问题想问您。""什么问题?"妈妈回答,手里依旧忙着她的针线。  相似文献   

18.
王也 《大理文化》2013,(1):41-43
今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到我想买一个电饭煲,于是想起妈妈在高三的时候就已经为我物色好了。他回复我:"你有一个好妈妈。"你知道我当时思维跳到哪里去了吗?我跳到了今晚因为脚背受伤而无法饭后去锻炼,于是又跳到了小时候和妈妈不是每晚但是经常的散步。我们家住在老城区里,门口有两条路,一条去往人民公园,一条去往更老的生活区。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深山里,隐匿着一个神秘又古老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既是他称也是自称。自唐朝起,史书见有关"栗粟"记载,这一名称,1000多年来沿用至今。自古择山而居的傈僳族人,相信万物有灵,有着最原始的敬畏与崇拜,他们多居于祖地,与外部鲜有联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割绣,是傈僳族刺绣技艺中一项古老神秘的传统技艺。不久以前,我采访了一位了不起的傈僳族老人,她在县处级领导岗位上提前退休,全身心扑在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之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  相似文献   

20.
回想麦田     
艾德勋 《大理文化》2012,(11):40-44
一个叫做麦田的村庄,像一幅水彩画挂在博南山一面向南的山坡上。外婆家就住在麦田,而我的童年就经常住在外婆家。外婆是妈妈的姨妈,外公是妈妈的姨父,他们是妈妈的养父养母。我在外婆家有两个舅舅,大舅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省西昌市工作;因为大舅书读得多了就去得远了,外公外婆担心老舅学业好了也飞远了,高小毕业以后就不让他再继续上学,回村里做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村庄所在的山脚下,发源于黑山门的一条小河自东向西划了一段优美的弧线,奔澜沧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