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琦君的《春酒》一文,记载了当时的诸多民风民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风情画卷。以下我们简要分析,以领略作者浓郁的乡情。“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  相似文献   

2.
李昌前老师在贵刊第7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少年闰土>释难》的文章。文章为了解释“正月”与“新年”并无矛盾时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正月供祖像’等旧历年的习俗也随之改在新年了。”这是因为“据查,鲁迅写小说时,正逢当时政府提倡用阳历(即新历)不许过旧年。”而对新年的理解则以辞书为依据解释为:“新年”即“元旦和元旦以后的一段时间”,而“元旦”又是新年的第一天”,即指新历年的第一天。我同意“正月”与“新年”并无矛盾的观点,但对李老师对“新年”与“元旦”的解释却不敢苟同。想谈点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他文化不高,平时也少言寡语,但对我的要求却十分严格。吃饭时他不许我掉一颗饭粒;写字时不许我浪费一张纸;  相似文献   

4.
新年到了,多多挂上了自己做的灯笼,他要搞个灯展。小狗对多多说:“新年到了,我要放鞭炮。”多多说:“不行,上次你玩鞭炮,尾巴差点被炸了,幸亏我救了你。”小狗说:“那么今天就放烟花吧。”多多说:“去年好多火灾就是放鞭炮、烟花引起的,今年规定不许放鞭炮、烟  相似文献   

5.
1、上班时间不许上网。我偷懒可以你不行,你是领导。 2、不许到我的论坛灌水区里闲逛,不许看我灌的帖子,不许看人家写给我的情书,不许把人家追我为我打架的事情当成笑料在饭桌上说招惹老妈喷饭。 3、不许上黄色网站,不许看灌水区里的黄色帖子,就算看了也不要让我知道。不要告诉我、也不要告诉妈妈,这会破坏你在我心目中的高大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印度新年:痛哭不吃饭,见面泼墨水印度从每年10日31日起为新年,一共五天,第四天才是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睥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2008,(9):29-29
我本风雅。——题记爷爷是个老党员,祖上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对我的管教非常严厉。小时候,我不懂事,一直恨他。出门要和家里人一一道别,回家要和家里人一一打招呼;吃饭时不许说话,家里人没到齐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夹到什么吃什么。不许在碗碟里挑挑拣拣;睡觉时要双腿并拢,侧卧;坐姿要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挺胸;别人讲话不许插嘴;打喷嚏时捂嘴转脸低头……  相似文献   

8.
爷爷是个老党员,祖辈是清朝遗老。他一手将我拉扯大,管教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觉得他规矩多:出门要道别,回家要问候;吃饭时,家里人没到齐时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不许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许吃饭说话;睡觉要规矩,两腿要并拢,侧卧;坐姿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挺胸;他人讲话时不许插嘴,打喷嚏时捂嘴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末,我父亲出了车祸,我赶到医院照顾,还带着两岁半的儿子。儿子在病房里一待就是一天,我没空照顾他,又担心医院里不干净,惹他生病,所以给他下了很多禁令:不许在地上爬,不许到处乱摸,不许把手放到嘴里,不许把零食直接倒到小桌上……所以病房里总是听见我突然高声响起:"宝宝!不许……不许……"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过年的气氛现在好像一年不如一年。不少港人会选择出外旅游或回乡过新年。气氛之所以不那么热烈,相信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许  相似文献   

11.
我不喜欢苏然,打小就不喜欢. 苏然比我小了整整四岁,可她从小就跟个人精儿似的.当我手里攥着不及格的试卷把头垂得像只斗败了的公鸡时,她却耀武扬威地昂着头捏着满分的试卷在外公面前邀功请赏,那样子活像只刚开了屏的小孔雀. 如果仅仅是她聪明得让我讨厌,那我也就认了.可苏然虽然聪明,却一点也不讨喜.她霸道得像头小狮子,不许我坐她的小凳子,不许我用她的杯子,不许我和她抢电视看.  相似文献   

12.
我的梦想是,我和我的学生像马儿一样在广袤的草原上驰骋,像鱼儿一样在深蓝的大海里欢腾,像鸟儿一样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可现实却让我很纠结,很无奈。
  当学生告诉我,妈妈不许他在雨地里嬉闹,不许他在黑夜里独行,不许他在冬雪里奔跑时,我替他们难过。出生在城市中、成长在高楼里的孩子们,你们可知日出日落的美妙,可晓山雨欲来的壮观,可懂虫鸣蛙鼓的旋律,可明四季更替的奥秘?这一切,无论多么精彩的文字,也没法替代你的感悟;无论多么技高一筹的老师也无法代替你的欣赏。  相似文献   

13.
小澎 《师道》2003,(2):37-38
我的外婆、母亲都是教师,这种“遗传基因”到了我这辈,似乎出现得格外早。我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住在附近的几个小朋友到我家一起做作业,写完作业,我不许他们回家,强迫人家给我当学生,我找根棍子做教鞭,有模有样地站在前面讲课。可还没等我过足瘾,就被小朋友告了状。老师找我谈话,不许我非法阻挠同学回家。我只好悻悻然作罢。  相似文献   

14.
这是第三十二个孤独的夜了,冷清清的。在学校学习了一天的我总把家当做小巢——地方不大却充满温暖。然而一个月前的一天改变了我这种想法。那天我早早回了家,妈妈不在,屋里好黑好凉。进屋看见桌上有一张字条:“妈妈今天晚上晚回家,要加班,你自己把菜热一下。晚上要用功读书,不许看电视,不许玩电脑,不许听歌,不许看小说,不许……”看见这满纸的“不许”,我轻轻叹了口气,把桌上的东西热了却没胃口,回到屋里写作业突然又停电了。深冬的夜好冷好暗。我不敢找蜡烛也不敢动,因为我从小就怕停电。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觉得比半个世纪还要久,灯亮…  相似文献   

15.
从上小学起,爸爸妈妈就想让我考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常常指着我的鼻子说:“不许出去玩,不许看电视,不许……不许……只许看辅导书。”  相似文献   

16.
和新年交谈     
新年,如期而至。新年就像一位关系甚密的远方朋友,虽然我知道他总是在这个时候与我晤面,但是,当真地听到敲门声,发现新年已笑容满面地站在面前时,我仍然不免有点意外:新的一年这么快又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乌干达是以雨季和旱季作为新年标准的。每年有一个雨季一个旱季,所以一年有两个元旦。 印度尼西亚的凯拉比特族人和太平洋中的雅浦岛上的居民,把侯鸟飞来的第一天确定为新年的开端。 墨西哥部分地区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为20天。最后剩下的5天,谁都不许笑,这就是  相似文献   

18.
我班男孩子占三分之二以上,自由活动时他们乱跑乱叫,好象脱缰的野马。看了武打片后,他们学着打斗,闹得就更凶了。我对此毫无办法,只好跟在他们后面管,但顾了这边却顾不了那边,弄得管下课比上课还累。于是我常常要求他们下课时不许乱跑,不许打斗,不许大声讲话。为了防乱,我还尽量不让他们参加活动量较大的游戏。有时烦了,就采取生硬的办法,罚他们坐在教室里,不许出去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抵触情绪,当着我的面虽然不敢闹了,但背地里却闹得更凶。我很伤脑筋,心想: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幼儿天真活泼,抑制能力差,好动,爱模仿。成人所认为的“淘气”是幼儿成长中的正常行为,“淘  相似文献   

19.
爸爸一直把我当男孩看待,总要我坚强,不许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到我这儿,便成了“女儿有泪不许弹”。可我却常常泡在泪水里。  相似文献   

20.
爷爷是个老党员,他一手将我拉扯大,对我管教却很严厉。小时不懂事,一直很恨他,因为他定下的许多规矩:出门、回家要向家里人一一道别或问候;吃饭时,家里人没到齐时不许动筷子,夹菜要就近,夹到什么吃什么,不许在碗里碟里翻挑,更不许边吃饭边说话;睡觉要规矩,两腿要并拢,侧卧;坐姿要端正,站立行走要抬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