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教师言语而言,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沟通教与学,引导学生学习的语言,还需要教师具有通过非言语行为加以暗示与感染的辅助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度结合语文教学及相关行为,论述非言语行为运用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言语行为的发展是在多元语境中进行的,这一过程是语言不断规范的过程。建国以来,语言规范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表现为语言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生活中的语言规范的落实,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对语言规范的认真执行。在多元语境的前提下,为促进语言规范,语文教学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熟悉并执行语言政策及其相关要求,教师的语言知识讲解和言语行为必须符合语言规范的需要,不断规范学生的言语行为,保持健康包容的语言心态等。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学科,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儿童期,由于还未形成自我学习、自我调整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其进行引导、纠正与鼓励。教师应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进行研究与探索,就是希望通过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能够对学生施加恰当的指令,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4.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6.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7.
精致语文教学张力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包括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语言的材料与结构、人生的阅历与积淀、审美的方法与层次等方面的距离和落差。精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精粹的言语作品为载体,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采用精当的教学形式,在精彩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现张力并消除张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张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作品思想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和运用当中。同时,精致语文教学张力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思想的张力、情感的张力和语言的张力。精致语文需要从教学张力的这三种存在形态出发,精心建构能够有效产生语文教学张力的表现策略,促进学生精神和语言的同生共长,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治业一、什么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注重的往往是课堂语言的音量高低、发音准确和逻辑关系等,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语言行为也是不应该忽视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言语的信息传递,而忽视了用肢体语言来传达情感、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习,主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智慧。当语文教师拥有了具有一定高度、广度与深度的设计思维之后,教师会展现出一种自觉、自律的教学行为,成为学生拥有"言语智慧"的引渡人。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言语",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从中提高言语技能,形成语文素养。文章选取部分小学教学案例,从言语实践角度出发,呼唤教师的语文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声像、板书等工具向学生所呈现的一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包括教学准备行为、导入行为、呈示行为、指导行为和监控行为。具体来说,教学准备行为要求教师实现对教学内容、方法、资源、学习者与评价的综合考量;教学导入行为要求教师的教学导入要真实、简短、有情境性、灵活而有效;教学呈示行为要求教师讲述清晰准确、利用媒体促学、板书简洁规范等;教学指导行为要求教师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动能等;教学监控行为要求教师要灵活、机智并能运用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人生活在言语之中,人是言语的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一、言语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1.语文教材是言语的汇萃 纵观中外语文教材,都是言语活动内容的汇集。首先,教材本身是语言运用的结果。一段前言、一篇课文、几句提示、一道习题,无不是按照语言运用规律将语言巧妙组合而成的言语行为的结果;其次,语文教材是言语内容、规律、方法等的载体,记载着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典型事例,记载着如组词、造句、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言语活动的基础知识;其三,语文教材向人们提供了大量成功运用语言的佳作,既给人以言语精品的享受,又给人以言语活动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智等方面都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行为模式仍处于模仿阶段,而在此阶段,他们接触模仿的对象大多是教师,而小学语文教师所承担的这种责任更甚,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行为举止也都在学生模仿的范围内,所以教师教学语言是否规范,行为举止是否得体,不仅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有关,更会对学生的用语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现状,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希望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规范自身教学语言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一门借由语言的光束照亮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出有效的评价,让语文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生命蓬勃成长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当适时地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以真诚而恰如其分的言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言语评价如同火光点亮课堂。同时应当拓宽评价途径,多渠道、多角度地实施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因教师言语的有效评价而拨响心中美妙之弦。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一些学生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校正与调节能力,需要语文教师通过言语行为对其进行指引、更正与激励,提升其学习信心。文章立足言语行为理论,对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运用策略进行系统探究,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明得失,知偏差,养成自信、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两部分构建了教师赏析教学的主体行为。文本赏析实质是文本语言和意蕴言语的动态转换,即学生在教师言语(speech)引导下感悟语言(language)中蕴含的价值内涵、人文精髓等。赏析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把具有人文意蕴的文字符号通过自身的感悟进行表述再加工,衍化出高于文本语言的师生能够共享的"新言语",从而在文本与学生情感沟壑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感受和欣赏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语文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要聚焦言语形式、创设言语情境、着力言语运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运用语言,积淀言语经验,养成表达习惯,使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关注教学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慧眼识珠: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过于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学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领会与掌握逐渐被弱化,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也并不理想。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更多引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领会和表达语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言语内容,淡化或忽视言语表达,而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言语的形成和表达,使学生能开始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