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上世纪末始,轰轰烈烈的五次全球企业购并浪潮,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购并的规模愈来愈大.1998年4月6日,美国两大金融公司花旗公司和旅行者公司宣布组成花旗集团.合并后的花旗集团资产总额约7000美元,银行业务将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的1亿多客户,新集团将成为美国仅次于大通曼哈顿银行的第二大金融集团.目前已有传闻说,大通曼哈顿银行正与美国第一大证券公司美林公司商谈联合事宜.不过,近年来在美国购并形成的大公司中,有一半以上运转状况不佳,而那些购并后又将购并企业抛出的事例中,有1/3是由于购并后没有进行整合或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所导致.购并后的整合(或称一体化)是购并成败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使企业购并行为日益增多。在购并行为中,不同企业的文化及其交织作用。不仅影响企业购并的整个过程,也在购并整合中起着至关重要乃至关系成败的作用。该文正是分析企业购并行为中文化整合对此的影响和重要,并提出了文化整合的具体方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3.
企业购并是经济增长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也是经济发展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我国的企业购并市场发展时间较短,运行很不规范,本对我国企业购并市场中的产权流动性、政府行为介入、中介机构、购并后的整合、购并融资、购并立法等六个比较迫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企业购并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购并浪潮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于美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全球企业已掀起过五次大规模的购并浪潮,且来势凶猛,浩浩荡荡,一浪高过一浪,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和大企业、大公司有重大影响.诺奖得主斯蒂勒甚至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购并成长起来,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积累成长起来的.全球五次购并浪潮,呈现出许多规律性的发展特点:(一)购并规模不断扩大,频繁程度上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企业购并运动是前所未有的.在购并高峰年份(1898年~1902年),被购并企业总数达2653家,其中仅1899年因购并而消失的企业数达1028家,  相似文献   

5.
购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企业要综合考虑购并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效应,避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文章从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入手,借助于均衡模型,对购并企业适度规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国际购并活动异常活跃,高潮迭起,这场世纪之交的企业购并浪潮必然对21世纪的国际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企业也应当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加快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速度,以便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购并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调整,企业经营战略博弈,市场竞争等因素是企业购并形成的必然,企业跨地区购并将在经济一体化、推进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跨地区购并应注意文化重塑,应借鉴国外经验。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购并的现状出发,阐述企业购并的概况,分析企业购并的原因,提出企业购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正确分析自身的优劣势,选准购并对象;(2)正确认识企业购并风险;(3)发挥政府在企业购并中的指导、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购并风险分析是风险计量和风险控制的基础。在假设目标公司对购并方不作购并反应的条件下,分析购并中单个交易主体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购并与垄断是一对矛盾。分散的企业缺少国际竞争力,垄断的企业就易欺骗消费者。今天中国的现状是,必须购并形成企业集团、对外形成竞争力,但又要限制垄断造成的活力下降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和国内企业为了优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和人才结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纷纷掀起购并重组浪潮。但是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化的冲突。解决好购并重组经营中的化冲突和融合是企业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购并中,伴随着两个企业文化的接触、碰撞、适应,大都会发生文化冲突现象。这种冲突,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引导、防范,任其渗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它将对购并后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严重时令导致整个企业购并活动的失败。因此,企业购并后双方不同的企业文化需要适应,而适应有四种基本模式,即同化、整合、隔离和文化破坏。所以,企业文化整合需要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3.
外资跨国购并将成为我国今后吸引外资进行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迎接下一个吸引外资高潮来临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一过程有可能带来我国国有资产公开流失的严重后果。本文从外资购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情况入手,运用博弃论这一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了这一经济活动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最后再根据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希望通过讨论找到较好的途径,令跨国购并这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法可以在我国得到持久健康的发展,为我国利用外资进行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反常收益法及财务指标分析法等实物中常用的上市公司购并绩效评价方法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难以准确评估上市公司购并后价值的变人,本首次将创值指标引入上市公司购并绩效的评估,建立了上市公司购并绩效的创值评估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以准确,简洁的反映上市公司购并后企业价值的增值,而且克服和现行评估体系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企业购并是当前国际上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从1984年以来,我国企业购并市场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通过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产权转让和企业购并市场存在着主体结构落差造成市场供求错位、产权体系残缺造成要素重组困难、企业制度扭曲造成交易成本过高、流动手段不全造成购并技术落后和购并立法滞后造成购并行为不规范等深层矛盾。这些矛盾制约了我国企业购并的发展。为此,从政策角度上来看,我国企业购并的发展既有战略选择问题,又涉及到政府各项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企业如何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实行购并,以及购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大量事实证明,企业采用混合购并,成功者甚少,而失败者更多,这说明混合购并本身存在缺陷.本文在深刻剖析混合购并诸多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混合购并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国际间不断发生的企业大购并是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其背景是冷战结束,国际间企业竞争加剧,各国政府对企业管制的放松;其动机是通过购并实现企业资本、技术、规模等方面的优化,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国内国际经营环境恶化,生存空间变小,企业国际经营难度大,其对策是创造条件培育各种具有实力的超级大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发展高科技企业,造就一批能够在产业链中控制关键环节的企业,争取经营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企业实施跨国购并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在实施跨国购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大部分原则同样适用于国内企业之间的购并。  相似文献   

20.
企业购并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企业购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