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自由、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不退缩、褒贬相加的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对《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及小说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玛格丽特·米歇尔笔下的郝思嘉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她是那么的渺小普通而又凸显,其性格特征让众多读者感觉十分复杂。郝思嘉一方面表现出女性的自私与虚荣、人性中的贪婪特点;另一面却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对繁文缛节的批判、渴望平等的性格。许多学者认为郝思嘉是"嫉妒心强""唯利是图""不可理喻""冷血无情"的代名词。然而,我却从中看到的是一个敢于突破陈旧社会恶习、具有积极思想、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叛逆的郝思嘉。  相似文献   

5.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女主人公郝思嘉,从战前到战后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在不断增强。她突破传统,追求爱情和自我价值,她的乐观、勇敢、坚强使她成为新女性代表。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这本书以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社会为背景,以郝思嘉为主线,描写了几对青年的爱情纠葛。米切尔以她女性的细腻,精确地把握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构思极富浪漫情调,人物和场景的描写细腻生动,语言  相似文献   

7.
论郝思嘉     
郝思嘉是美国长篇小说《飘》的女主人公,她生活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从十六岁登上人生舞台,到二十八岁剩下孤单一人,在这十二年间,她先后嫁过三个丈夫,二度守寡,生过三个孩子,为“振兴家业”干过一阵子,成了十九世纪美国的“乱世佳人”。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作者将她放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多方面地描写了她在爱情生活、战争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揭示出她内在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飘》是当今深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其中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让其从未随风而逝.  相似文献   

10.
《飘》以郝思嘉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画卷。女主人公郝思嘉郝思嘉是一个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究竟是什么导致其复杂的人物性格呢?本文用人格精神分析说的部分理论对其行为和性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深刻阐述了其性格复杂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12.
郝思嘉的本性无法容忍男人爱上别的女人;她蔑视传统敢于挑战男权统治,虽然后来在与瑞德的战争中失败了,但仍然埋下了反败为胜的伏笔。这一切与米切尔时期的女权运动有关,可以说,郝思嘉即是20世纪女权主义旗帜下的米切尔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被束缚在家庭中,学习如何做一个顺从的女子,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接触外面广阔的社会,眼界十分狭隘,她们的作品大都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很少涉及到宏大的主题,但是明末清初时期,女性的弹词小说中不只写到了闺阁琐事,还写了民族战争等男性议题,本文主要分析女性弹词小说中的民族战争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4.
《飘》以鲜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美貌非凡、能力超群、性格复杂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力图从这一形象的审美意义、生活意义两个方面分析郝思嘉的性格特征,以加深读者对郝思嘉这个人物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郝思嘉三次婚姻突围失败的分析,该文认为郝思嘉尚未颠覆男性话语,没有取得女性中心地位,仍是一位尚未摆脱男性话语控制的女性.在<飘>中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作为本体性存在的女性是缺乏话语权的,始终是作为在场的"他者"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王熙凤和郝思嘉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朵靓丽的奇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家庭,但都有着聪明能干、争强好胜、贪图金钱、自私和不顾一切的个性,她们敢于执着于自我,她们的自主行为也都超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定位。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特征、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她们最终的命运趋同于悲剧,毫无幸福可言:“脂粉英雄”聪明一世却误了卿卿性命,短命于哭向金陵的途中;“乱世佳人”虽生逢其时,在废墟上建立了新生活,却丧失了其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笔下的王熙风和米切尔笔下的郝思嘉均为世界文学画廊靓丽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有三:精明能干;争强好胜;大胆泼辣。不同之处在于:王熙凤脆弱、消极;郝思嘉执着、坚强。她们的性格和家庭背景相似,但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导致了不同的命运;王熙风的“悲剧命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郝思嘉的“正剧”命运(新生力量)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8.
吴小琴 《现代语文》2005,(1):71-71,74
中国封建社会钟鸣鼎食、豪门富贵的官家少奶奶王熙凤,与19世纪西方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乱世佳人郝思嘉,她们所拥有的美丽和丑陋,都是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9.
《汾河的圆月》是萧红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篇作品,对于特定时代的书写,不仅体现着当时的历史现实,而且也是作家历史观的表现。萧红的一生充满着苦难,经历过丧母、丧子、战争等人生重大悲剧。在该作中,作家一如既往体现了其独有的女性敏感和睿智的观察力。小说通过描写一户农民的儿子被征兵之后家庭生活的巨变,不仅表现了战争带给农民的生活上的苦难与心灵上的创伤,乃至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同时,也表现了苦难的生活难以压制人性的至情,作者在无情的战争中书写着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20.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敢于蔑视封建传统礼教,独立掌握命运,在爱情、家庭生活以及方方面面表现得坚强乐观,郝思嘉在文学人物塑造中有着永恒的魅力,其来源在于她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斯嘉丽成长过程的主观表现及客观因素上深入分析了她的现实主义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