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论广播成为精神产品之价值所在 理论广播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品。从意识指导的角度看,直接关联着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价值呢,则是一个关系范畴。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多种多样,信息无穷无尽,任何受众接受传播都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新闻价值为标准的积极主动的选择。因此,在探讨新闻价值时,一定要对其受传因素作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受传的价值标准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满足他们的需要的外界事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406页)这告诉我们,在研究价值时,不仅要看到它的客体即外界物,还要看到它的主体即满足需要的人。就新闻传播而言,新闻产品的消费主体是受众,受众接收传播,就是对新闻产品的消费。对于新闻价值来说,既要研究作为客体的新闻事实,更要研究作为主体的受众,受众是新闻价值的真正主体和最后检验  相似文献   

3.
切实发挥新闻舆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整体效应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重在发挥自身的价值。马克思曾明确指出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新闻作品作为一种语体化、书面化的文化 ,它不像物质产品那样直接作用于衣食住行 ,其价值在于满足人类特定的精神文化需要 ,社会、读者需要的多样性 ,决定了其价值功能的多样性。诸如传输信息、传播知识、沟通思想、提供娱乐、交友购物 ,乃至解决具体问题和处理具体事物等等 ,而其喉舌、引导、传播、监督等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功能 ,或者概括为“…  相似文献   

4.
邓一 《视听界》2002,(4):33-33
“感兴趣”,主要是指广播对外宣传的内容要吸引人,引发受众的收听欲望,满足他们的收听需求。“听得懂”,是指广播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让有特色的中华文化“国际化”。“能接受”,意味着受众对广播外宣内容的认可,包括外宣内容的真实、可靠和  相似文献   

5.
“态度”的概念要对听众进行研究,总得研究听众对广播的态度。这是总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许多成分。它可以端正人们对广播听众的认识。它不但便于进行理论分析,而且便于把得到的情况用于广播新闻事业的实践。我们既可以把这种态度理解为听众“对于”广播的态度,又可以理解为听众与广播“之间的”关系。这里指的是:听众的结构;听众对广播的需求和对广播的兴趣;关于广播价值的概念;要求,期望,需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我们淮阴人民广播电台在办好新闻性节目的同时,还努力开办广播理论节目,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办好广播理论节目,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要言之有物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写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反对写文章做演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广播理论节目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实际,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用理论讲清实践中的问题。例如,我们联系本地改革的实际,帮助人们在思想上认识改革的好处,坚定走好强国之路的信心。在  相似文献   

7.
广播宣传说到底,是要为广大听众服务的,群众是广播的主体,我们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只能放在“群众是广播的主体”这个基本点上。这就提出了如何科学地设置和安排节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已成为广播宣传的主旋律。但是从整体而言,水平还不高,最突出的问题,是宣传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要提高经济宣传的质量,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把握好八个关系。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宣传不能脱离政治,因为把握经济工作方向要靠政治。但是离开了经济谈政治,政治又成了“空中楼阁”和“无的之矢”。所以,宣传时要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不然就会出现政治、经济“两张皮”。二、人与物的关系。见物不见人,这是当前经济宣传中的“通病”。经济宣传应见物又见人,要把笔触深入到人的思想观念上,通过物化现象看到人的作  相似文献   

9.
一、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及其与商品的关系 “弹性”是物理学中广泛应用的概念,意指一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应能力。在经济分析中,也普遍使用这个概念,用于研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在需求分析中,弹性是用来衡量需求量对需求变动因素变动的敏感程度,这是定性定量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价值分析正确评价新闻价值,能促进新闻作品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者根据新闻价值量的大小选择新闻事实,正确认识和估价新闻价值,可以扩大新闻的覆盖率,增强新闻作品的社会影响。因此,评析新闻价值是传媒评论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在我国新闻学界,往往将新闻价值税为事实本身的属性,把它仅仅归结为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那么,究竟由谁判断这些要素呢?评价者只能局限于报道者的主观范畴。其实,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  相似文献   

11.
如何根据理论广播的特点和规律来搞好理论广播中的经济建设宣传?我的看法是: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里所说的“共性”,既包括经济建设的共性,又包括广播宣传的共性,还包括理论广播收听听众群的共同需要这个共性;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理论广播宣传的内容既要符合理论广播必须姓“理”的宗旨,体现理论广播的个性,又要符合理论广播各层次听众的各自特殊需要,体现听众的个性。理论广播中的经济建设宣传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首先是因为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经济,而且  相似文献   

12.
新概念词典     
体验经济:美国学者约瑟夫·派因与詹姆斯·吉尔摩在1998年提出了“迎接体验经济”概念。它指的是传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满足人“体验需求”所产生的经济。它是消费与生产的合一,是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酷”、“爽”等等体验。他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广播“经济专题”向来被认为是枯燥乏味、费力难办的节目。究其原因,是没有找准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的结合点,受众心理、受众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广播经济专题应该怎么办?近三年来,我们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千期《经济半小时》节目,对此作了有益的探索。每天一个话题,给受众以新奇我们曾经作过社会调查,发现受众收听广播,一是为了满足好奇,二是为了求知,而热点宣传最富新奇色彩,最为世人所关注,当然传播效果也就最佳。为此,我们在《经济半小时》节目里开设了一个“今日话题”栏目,尽力…  相似文献   

14.
尹世杰在《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8期撰文提出,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经济、文化的主体。社会发展应该体现主体的能力,是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发展社会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使人更美满幸福。当代世界一系列问题都牵涉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发展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5.
广播作为内容产业,其节目的生产播出就是要满足听众的需求。谁最先最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谁就拥有最广泛的听众,就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需求是广播宣传的出发点、归宿点和着力点。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听众朋友“应知、欲知、未知”的需求点,才能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对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变、专业、高质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因时制宜,不断调整频道布局、频道节目结构和节目信息结构、拓宽节目横向合作对象,以不断满足听众变化着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2):102-104
<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里,"宣传"的概念出现频率很高。现代宣传概念起源于17世纪罗马教皇建立的宣传信仰协会,它简称"宣传"(propaganda)。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新世界观的最初年代,就对宣传一词进行过考证,写道:"Congregatio de propaganda fide(成立于1640年)。"[1]他们通常是在广义上使用宣传这个概念的,它既指观点、学说的传播,也指事实本身造成的影响。能够用于宣传的东西,有时理论上可能站不住脚,对此,他们自己绝不使用;对已经用于宣传的,则持慎重态度。例如"自由的人民国家"这一用语,恩格斯曾指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面临着建设发育健全的新闻市场的紧迫任务。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立对新闻商品性的共识并按其特点运作,以此为突破口带动一系列新闻观点的更新和新闻管理体制的改换。新闻是不是一种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对这个问题给予肯定的回答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因为,新闻作为一种商品,它具有一般商品共有特点。第一,新闻能够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它具有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新闻就是依据自己的独有的信息与舆论特质,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于新闻市场与意见市场需要的“一个外界对象”。第二,新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它具有交换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为自己消费,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为他人生产但不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全国40余万新闻工作者日夜忙碌,都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第三,商品交换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商品生产是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中心工作已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以来,经济、科技的宣传就在我们广播宣传中占有相当重的份量,可以说是“重头戏”.怎样唱好“重头戏”?我在编排节目、采写稿子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要把经济、科技宣传搞活些,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广播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这样,广播就具备了声音感染力功能的优势。写作广播新闻,要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取得报纸新闻达不到的效果。在广播中,听众无法看到用文字描述的东西,而是依靠记者把新闻事件绘成一幅声音的图象提供给人们。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尽量写得生动形象,悦耳动听。我们向广大听众作报道,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理性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如果广播宣传从概念到概念,就理论谈理论,没有充分的材料,空泛说教,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老舍说得好:“我们应当把大道理先在心中消化了,而后用具体的事、现成的话写出来。”我们写广播稿应尽可能把一般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用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出的具体事实,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比如,“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毛泽东同志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  相似文献   

20.
何谓广播的潜能?就是广播理应发挥的功能、作用而尚未实现的部分。广播的潜能怎么个开发,开发哪些方面?去年抗洪宣传实践告诉我们:可以考虑着重开发如下六个方面的潜能。开发经济潜能。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开发广播进行经济宣传的潜能;二是开发广播自身的经济潜能。现在,各台都重视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经济宣传,但无论是量或质,都与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距离。经济电台的兴办,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