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和国务院从2003年决定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出版社转制,到现在已经六年.六年来,通过经营性出版社转制试点摸索,不断完善转制的思路、办法、政策和法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出版不宜提倡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起,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中央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界定为非经营性机构和经营性机构.前者指的是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赢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这一部分为事业单位管理.除此以外的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基本上都要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成为经营性机构.在界定中没有直接提及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3.
一个出版社,特别是大型的综合性出版社,其选题可谓林林总总,多种多样,但重大出版工程无疑与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品牌形象、核心竞争能力密切相关.在这次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中,对出版社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图书出版能力",因此,对出版社来说,重大出版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性出版社转制的全面展开,特别是大学出版社分批改制的全面启动,出版体制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在出版社转制过程中,各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最为核心的无疑是建立新的产权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于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党的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为经营性出版企业.此后,我又写过文章,着重谈了学习中央决定的体会.目前,出版社转制尚处于试点阶段,但却引起了全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这条战线年过76岁的老兵,对出版的历史与现实,在职业和感情上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因此,我对出版改革一直是关心的,对改革进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也有所观察与思考.我逐渐地认识到,我对出版社转制与整个出版改革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6.
根据目前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思路,对出版社实行分类管理,仅仅保留少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而大部分文化单位的走向都是企业化,成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对此,各大学社的心情是矛盾的.如果沿用地方社的改制思路,那么大学社与学校脱钩、转为经营性企业单位将是主要内容,离开大学,走向市场,大多数出版社心里没底儿.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关切,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周蔚华总编.  相似文献   

7.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在新闻出版行业全面贯彻实施,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破冰之旅".此次改革提出了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出版社而言,除人民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少数民族语言出版社将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外,其余绝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转制为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转制后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以后应如何具体运作?转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出版社,具体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改革新形势下应如何制订发展战略和思路?这些都是公益性出版社在改革中存在诸多困惑和急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一,重点完成经营性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2010年年底前,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具有独立法人的经营性音像电子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任务。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是国际上以经营性非赢利组织形式运作最成功的出版社.本文旨在通过考察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产权关系及其多元化出版经营活动的具体运作方式,来剖析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优的原因,以此丰富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高校出版社的出版视野,为我国现阶段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多数大学出版社作为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转制为企业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1.
按新闻出版总署统一部署,经营性出版社在2010年底将全部完成转企改制,逐步建市现代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出版社必须重塑市场主体,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增强自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起,按照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中国经营性的出版社从事业型单位改为企业单位.  相似文献   

13.
在弄清什么是出版社经营性单位的剥离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剥离的含义,以及出版社经营性单位的界定."剥离"一词的理论定义目前主要来自于英文"Divestiture",指一个企业出售它的下属部门(独立部门或生产线)资产给另一企业的交易.实践中,剥离是指企业根据资本经营的要求,将企业的部分资产、子公司、生产线等,以出售或分立的方式,将其与企业分离的过程.剥离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盘活企业中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4.
从中介组织第一次参加有关经营性出版单位评估的会议算起,到评估结果正式宣布,历时13个月的我国第一次经营性出版单位的等级评估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各出版社对本次等级评估工作的关注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评选和评审,对评估中的很多情况想了解,对评估的很多问题想弄清楚.下面就有关情况和问题,谈谈我的看法,期望能对出版社了解评估工作、弄清关心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经营性出版单位的企业化转制基本完成.为了适应逐渐显现的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的改革效应,传统的出版单位也在不断地调整管理策略.对中小出版社而言,如何在集团化的洪流中走出自己的路就更为重要.本文结合我们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经验,谈谈中小出版社的经营发展体会.  相似文献   

16.
近来关于国有出版单位转制的问题成为业界同仁议论的热点.其中作为第一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出版集团或出版社正在按照已出台的政策,积极稳妥地进行转制型改革,其间尽管也遇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未进入试点的书、报、刊出版单位,也处于焦急的期待和不甚明确的担忧之中.将少数单位譬如人民出版社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来办已成定论,而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向经营性企业转变也是大势所趋,可是既有公益性成分又有经营性内容的出版单位怎么办呢?大学出版社是算做事业单位,抑或是企业?即便是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党报、党刊和人民出版社,其经营性环节怎么剥离,剥离后怎么运行呢?在一个单位中,这两部分的协调也是一个令人挠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我国经营性出版社没有停留于经济利益的追逐,而是通过慈善义卖、慈善捐赠、公益出版等方式主动参与慈善公益活动,这些活动提升了出版社的知名度、美誉度,如何优化这些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章从互利共赢的视角提出了出版社优化慈善公益活动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管理     
《传媒》2009,(3):77-77
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2010年底全部转制 转制到位后不限制出版范围、书号、版号 自2008年9月确定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路线图之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决定将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任务,对转制到位的出版单位,总署在出版范围、书号、版号等方面不予限制。2009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地方和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2010年年底全面完成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转企改制任务;三年内完成经营性报刊转企改制任务,并在几年内培育数家“双百亿”大型出版传媒企业。  相似文献   

19.
8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中国首次经营性出版社等级评估情况,全国500家出版社按8大类别分为4个等级.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业开展的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前后历经6年,它标志着中国出版企业评估制度已正式建立,这必将对我国出版业的改革、发展和管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出版社转制问题,我曾在2001年初在《出版科学》、《出版广角》上发表《出版社是生产精神产品的出版企业》一文,主张将大多数出版社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制为出版企业。十六大后,中央决定按公益性与经营性两类出版社进行改革,除少数定性为公益性出版社外,大多数出版社都转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