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说到操行评语,总令我想起那件痛心的往事.几年前的一个暑期,乡下的表妹来找我求助,因为她的父母不想让她下学期再上学.我拨通了表妹家的电话,那端传来姑父的声音再读有啥意义,教师在操行评语中说她“学习还努力,但理解能力差.”表妹最终没能上成学,尽管她才13岁,而且姑父家并不贫穷.一份操行评语中断了一个学生的求学路,这样的事例尽管有些极端,但操行评语对学生的影响确实很大.短短的操行评语,教师必须倾注心血和智慧.  相似文献   

2.
去年年底,姑父来电话,让我无论如何抽空回乡为表妹小芳的婚宴捧捧场。我顺口问,新郎是谁?姑父笑呵呵地答,到时候就知道了。小芳的婚宴设在她工作的学校的大食堂,前来贺喜的人挺多,热闹非凡。当我看到新郎官时,一下子怔住了———张勇老师,这门亲事不是姑父死也不同意的吗?看着乐坏了的姑父忙前顾后接待客人,我一头雾水。为这门亲事,小芳曾出面请我做过姑父的思想工作,姑父也曾私下里找我劝说小芳,这对父女当初就为这事差点闹翻了。席间,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偷偷询问姑父让步的缘由。姑父摇摇头,饮了一杯酒,啧着嘴说,这是我的错!要不是那51…  相似文献   

3.
虾趣     
爸爸带着我去给大姑父庆祝生日。在姑父家,我看见了表弟和表妹,我们都很高兴。大人们谈话时,我们拿着筛子、桶子、杯子,去房子后面  相似文献   

4.
唤回民族魂     
唤回民族魂傅仰虞我的姑父姑母是旅居海外的华侨。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初期,二老相继去世。留下仅有的表妹,当年不过十五六岁,还是在中学读书。表妹出生于海外,从小未回故国探亲。但好在当时该国政府允许华人学习中华文化,开办中文学校。表妹从小学到大学读的都是汉...  相似文献   

5.
姑妈家的兰姐是我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一直都是我们引以为豪的榜样。读大学的时候,她是班级里家境最为贫寒的一个。但是爱笑的兰姐始终快乐着,脸上全是对未来的憧憬。 临毕业,兰姐交了男朋友,是隔壁大学的一位男同学,那男生家在外省的农村,家里也很穷。姑父知道消息后,几经辗转去了那男生的家乡。姑父是悄悄去的,回来后,对兰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咱家就够穷的了,你怎么找了个比咱家还穷的对象啊?  相似文献   

6.
牢牢把握自己魏红青表妹念高中时轰轰烈烈恋爱了一场,结果是伤心分手,倒害得她在高考前呜啦呜啦直哭鼻子。心里没底呀,急呀,慌呀,可肚里就那么点墨水,哭死哭活也不顶事。高考结果出来)分数是444,离省线差101分,气得望女成凤的姑父直发抖:444,死死死,...  相似文献   

7.
租个座位来学习 "谁会花钱上自习?"在采访张斯朝之前,刚上完晚自习的表妹和我有一段小battle,对晚自习避之不及的她,实在无法想象还有人花钱买个座位上自习.好在,广州付费自习室Letstudy主理人张斯朝回答了表妹的疑惑:"准备考研的学生、充电学习的职场新人、只想找个地方安静看书的爱好者,他们都是我的顾客."  相似文献   

8.
表妹今年读小学三年级,她们新开了一门课程——英语。26个字母被她写得东倒西歪,老师让她好好下点儿功夫,于是,她便找上了我。说实话,我看了表妹写的字母也不敢恭维,便决定利用休息时间教教她。开始练了,我写了6个较简单的单词,然后递给表妹,让她照着慢慢练。哪知才不到五分钟,她就拿着写好的单词找我来了。我心想:写得那么快,一定又偷懒了,这分明是不把我这“小老师”放在眼里嘛!哼,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啊!我得给她几分颜色瞧瞧。于是,我拿过那张写满单词的纸,也没仔细看就像开机关枪似的道:“你看看你写的字!喏,这儿挨得不紧密,别人看…  相似文献   

9.
火爆嫩玉米     
暑假的一天,我和表哥向姑父学做“火爆嫩玉米”这道菜。姑父从口袋里拿出两个玉米棒,对我和表哥说:“你们俩各掰一个。”姑父先给我们做示范:用大拇指杀出一条路,然后大拇指横起轻轻地一掰,五六个“胖娃娃”乖乖地从玉米棒上跳下来……我和表哥照着姑父的方法去做。我拿着玉米棒使劲一掰,可玉米粒全破了。姑父对我说:“用来火爆的玉米很嫩,所以要轻轻地掰才不会破。”我照着试了一下,轻轻地一掰,这次,玉米粒真的没有破……姑父把我和表哥掰下的玉米粒清洗了一下,就放在一旁滤着。开始炒玉米粒了,姑父先打燃了火,端起锅安在炉子上,把油倒进锅…  相似文献   

10.
“鸡后娘”     
这个暑假我过得可真开心,暑假里的每一件趣事犹如记忆中的繁星点点,把我的童年点缀得无比亮丽。其中,在乡下的那段美好回忆——给小鸡找后娘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这天,我跟随表妹一家三口来到表妹乡下  相似文献   

11.
我爱我妈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农民,自从我12岁那年父亲过世后,家里的事全靠妈妈一个人来撑着。邻居们都十分同情我们母女俩,深知妈妈一个人供养我上学确实很困难,就帮妈妈介绍对象,好有个男人支撑这个家。妈妈虽是心领了邻居们的好意,却没有答应,她担忧我不乐意。爸爸去世后,妈妈就开始找工作了。可现在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妈妈已经是40岁的人了,这就更难了。妈妈找了好几日,都没找到。小姑父知道后,就让妈妈到他所在的那个电镀厂工作。就这样,妈妈开始了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进厂工作。因为厂里忙,妈妈就住在工厂的宿舍里,我一直跟…  相似文献   

12.
今天读了一本有关雷锋的书本,我知道雷锋的助人精神很伟大,我们要向他学习!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路上有一位老婆婆她拄着拐杖背着一些沉甸甸的行李还东张西望,看起来似乎是从远方来这里找亲戚的却迷了路。我走到了这位老婆婆面前,问:"您是从远方来的吧?是迷路了吗?"老婆婆说:"是啊,我从山东来找我的表妹,跟她多年未见实在是想念的很啊,但是我却找不到她家了。""你表妹家住哪呢?或许我可以帮你找到的。"我疑惑地说。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表妹:你好!请代我向姑姑、姑父问好。表妹,近来学习怎么样?弹钢琴有进步吗?转眼间,我们分开已经差不多一年了,虽然经常通电话,但心中还是不免有一些挂念。去年离开你家之后,我们去了桂林旅游,那里山清水秀,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啊!从桂林回来不久就开学了,我报考的是实验班,我的成绩是全年级第10名,被分到了六(6)班。那里有新的老师,新的同学,他们都十分友善。在六(6)班,我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不少,还获得了“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呢!我想,你一定也会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吧?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  相似文献   

14.
胡子剪糟了     
我的姑父今年38岁了,是个演员。他成天在外面跑,不是体验生活,就是拍摄外景,时常三个月五个月地不回家。这星期姑父突然回来了,连同我打个招呼也没来得及,一屁股坐上床,靠在床背上,顾不得脱衣,就呼噜呼噜地睡着了。我急忙上楼去见姑父,怎么,简直认不出他了,满脸胡子,好像一下子老了许多。我想姑父一定是太累了,来不及刮胡子。我灵机一动,趁他睡着,帮他剪掉那难看的胡子吧!姑父睡得好香,鼾声如雷,把他抬走恐怕也不会醒过来。我便找来一把小剪刀,可我从来没给别人剪过胡子呀!拿着剪刀的手微微有些颤抖,心里像揣着一只…  相似文献   

15.
表妹复学记     
我有一位表妹叫小妮,今年11岁,家住深山老林。她家很穷,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上个月,我到她家玩。没想到她愁容满面地说:“表姐,我辍学了。爸爸妈妈说,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弟弟要传宗接代,就让他去读。我真的好想上学啊!老师也多次来我们家,可嘴皮都磨破了,爸爸妈妈就是不肯点头。”细细的啜泣声,狠狠地抽打着我的心,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帮助表妹,让她早日复学。于是,我多次劝堂姑、堂姑父:“小妮才11岁,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还是让她回校念书吧。”可他们都说家里穷,我拍拍胸脯说:“学费我包了!”他们还是不答应。过了几天,表…  相似文献   

16.
城市之殇     
表哥在电话里告诉我,姑父的精神好多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姑父是一名乡村代课教师,一辈子固守着心爱的讲台,尽管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是看着那些山村孩子学有所成,姑父显得很欣慰。姑父曾经说过,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了十二名大学生。前些年,已经五十多岁的姑父在  相似文献   

17.
黄小腰 《大学生》2013,(11):75-75
正重点大学毕业的表妹,和同窗好友一起去考公务员。两个姑娘学一样的专业,考一样的好成绩,一样顺利通过了笔试,在面试时却产生了差别——表妹被刷了下来,同学获得录取。表妹自然有些失望,我看  相似文献   

18.
张森 《班主任之友》2009,(11):42-42
假期里上网聊天时,无意中进入了一个叫庄晨的女孩的QQ空间,在她的一篇日记里,我读到了许多令人心酸的文字:我是一只寄人屋檐下的燕子,虽然姑姑很疼爱我,但那毕竟不是母爱,这里毕竟不是我的家。每每看着表弟和表妹在姑姑和姑父怀里撒娇时,我都会感到心酸,不争气的眼泪都要盈眶而出。我非常想念父母,可父母只能在天堂默默祝福我,而不能给我任何关爱。  相似文献   

19.
正表妹找我诉苦,说姑妈不理解她,要她毕业后回县城医院应聘,但她想去大城市发展。她说:"小地方人情关系那么多,我想凭自己本事找工作,不想那么早一眼就看到以后的样子。"姑妈很生气:"你以为大城市是那么好混的?我还不是为你考虑,早点定下来,以后少吃点儿苦?"表妹根本不听:"哪怕是吃苦我也愿意,我这么年轻,至少要出去看看,才知道自己行不行。我才20多岁,你叫我怎么稳定得下来?"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个普通的农民,没上过一天学,他的记忆力却出奇的好。姑父是个教书先生,常常给父亲读《玉女兴唐》、《封神演义》一类演义小说。姑父读完就忘了,父亲却牢牢地记下了。有了时间,就有滋有味地讲给我们兄妹听。从父亲的故事中,我们领略着真善美,分辨着假丑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