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福建省全面实施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近三年,今年将迎来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首个新高考。新高中数学课程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的特点,突出了时代特征,突出了人的发展,突出了数学教育的育人本质,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基本理念,以及“提高作为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的课程总目标,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起,深刻地揭示了数学教育的本质。这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不少新气息,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开展,广大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快凸显出来。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均提出“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1]的基本理念,其中突出主线就是强调凸显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主线分析意在站在整体角度认识数学知识逻辑发展,挖掘数学内蕴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活动的设计编排,为教师整体规划教学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从一节一节课中跳出来,站在数学体系的角度,思考数学对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由此可见主线教学将碎片化的数学内容串联起来,依托于主线知识链表达数学本质、反映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最终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为学生形成有序的知识链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以及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为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所需要的高效益、高智能、高竞争,为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与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唯物史观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说明了生产力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是许多个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在马克思历史进步的评价标准中。由此可以得出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中外哲学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些基本观点有其不合理性,即颠倒了"存在"与"本质"的关系,未能架起"现有"与"应有"的桥梁,充满了先验色彩,从根源上滑向了唯心主义;分析其存在缺陷的原因并结合自然、社会因素,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正确的,即人的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联系国际国内现状,研究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最终指向的学说.人作为社会进步的创造者,参与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就必须从以人为主体的角度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于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对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强调人的社会性.同时人作为社会中的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依赖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而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公正.因此可以说社会公正是马克思人与社会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学课来说,要实施生命教育,彰显课堂的生命活力就必须突出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本质应该体现在:对基本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把学生发展放在第一位,突出数学本质的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的课堂,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便对数学本质有不同的认识。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活动形式,而且要注重活动内容;从根本上说,要围绕突出数学的本质而展开。突出数学本质的基本原则是返璞归真、平易近人、言之有理、追根究底,一般思路是深入实施横向与纵向的数学化。其具体策略有:淡化形式,注重本质;联系实际,回归本质;展示过程,揭示本质等。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学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在柏拉图时期就已开始,至今已有2400年历史。无论从数学本身的继承与发展看,还是从数学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作用看,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都是一个重点。本文将就数学文化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数学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两方面作出基于文化视角的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愧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面对发展中突出的人的问题,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它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以物为本”的校正,必将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从量变到质变 ,数学在可能世界里借助模型准确显现对象的规律性。主体人只能循此并依据现实与可能的关系把握事物本质以实现自身本质 ,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实现自身本质 :自觉自由。这包括充分实现心理学意义的适应创新、社会学意义的无限交往、管理学意义的主动参与 ,而数学对此所能提供的系统支持 ,既有外在的准确解题工具 ,又有内化的深度“知”“情”权力 ,推及社会 ,既可促进科学化 ,又可诱导民主化 ,即创造有益主体全面发展的条件 ,依据这种观点的社会实践 :大众数学体现回归自然的现代化 ,数学教育注重创造未来的适用化 ,全面发展强调务实成长的自由化 ,发展的人追求改善生态的主体化。大众数学教育 ,依托现代数学 ,实践素质教育 ,显真诱善结缘 ,示美通情达理 ,陪伴主体人走全面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形式化”与“本质”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不绝.综合多个视角考察可知,数学的本质是经验性与演绎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如果把数学的本质看成一枚硬币,演绎性,即“形式化”是其一面;经验性.即“经验化——非形式化”是其另一面.由是观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7”的表述存在让人误解与含糊之处.  相似文献   

14.
郑大明 《四川教育》2020,(12):36-36
目前,线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抓住学科教学的本质。这里所说的教学本质,泛指学科本质以及相应的教与学的本质。一、数学线上辅导要突出的“三大”本质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本质指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学美感     
本文侧重从与艺术美感相比较的角度论述数学美感的发生机制和基本特征。进而论述了数学创造的心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最后指出数学美感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时代的和地域的差异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世纪的发展,党中央科学地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自然、经济规律,着眼于解决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执政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我们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马毅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3):52-56,42
在当代 ,人与实践、文化的三位一体本然关系日渐突出。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存在之论述不难发现 :马克思确立了理解、说明人的本质的新视域 ,即马克思从科学实践观出发 ,揭示了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马克思把实践视为人的本质形成的最终根源 ,而实践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即人化、文化世界的生成才展现了人的本质存在及其过程 ,人通过实践的力量获得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从人的实践与文化的双重本质存在即可充分展现出人的需要与满足、创造与超越的具体特性。最后本文探讨了人的实践与文化本质存在的当代问题及解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商品拜物教理论中,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在这里得到集中的体现,其中突出的成果是揭示了价值的本质,这对深入研究、发展价值理论以及现实的经济建设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独立知识体系的数学起源于古希腊。数学发展的全部历史,都是决定数学从本质上崭新的状态过渡到杰出的科学成就的发展史。对于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数学是独特而唯一的。数学的特征体现为抽象性、简约性、基础性、逻辑性、优美性。数学从本质上理解为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