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走近父亲     
走近父亲陈人静直到工作多年以后,我仍怨父亲,在我成长的关键时刻,他那不切实际的做法,改变了我的人生座标。父亲是个医生,深知知识的重要,在那个“不学无术”的年代,从小我就看着才上一年级的大哥被他每天清晨赶起来朗读“老三篇”,父亲从小希望上大学,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着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之慢,我就忍住不去看钟点。忍了仿佛很长时间之后,我看了一眼手表,哪知才过了半小时,当时我伤心得流下泪来。”选自《羊城晚报》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3.
父爱如潭     
13岁那年,我被父亲软禁在家。除了早上七点半去学校,下午五点钟放学回家之外,其余的时间我被禁止去任何地方。当时的我年少不更事,叛逆,与父母有着很深的代沟。被关在家中的时日,我仍然不思悔改。每天,我从楼上走到楼下,从楼下又走到楼上,从房子的这头踱至房子的另一头,又从房子的那一头踱回来,反反复复。空旷的房子里回响着我孤独的脚步声,一声又一声,寂寞且响亮。我曾经尝试过走出门外,但在父亲威严的眼神下又退了回来。也撒谎说去买钢笔之类的,父亲仍坚定地不准我出门。五分钟后,桌子上就会摆着我要买的物品。有时候,我实在憋不住了,就粗…  相似文献   

4.
无论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便是个小书迷。写下开头第一句时,我又感到不符合事实,因为当我6岁刚上小学时,进的是一所教会学校。从小被关在家里、足不出户的我,被送进学校大门便被那所学校里的“洋鬼子”吓坏了,第二天便再也不肯上学了,气得我父亲将我的书包扔上了屋顶。  相似文献   

6.
读父亲的画     
我是父亲的孩子,从小就看父亲作画. 在中国,拥有自己画室的画家是不多的,在从前的许多年里,父亲的画架常常随意放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我在油画颜料清苦的气味中看父亲怎样把空白的画布铺满颜色,当父亲擦笔的废纸撒满地板如一地怪异的花时,我就知道他又完成了一张新作.在文化萧条的时代,父亲的油画大都背朝外地靠在墙角,而水粉、水彩则被平铺在褥子底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坐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孙毅 《师道》2004,(10):39-39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争取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时间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这种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  相似文献   

9.
周莹 《家庭教育》2008,(7):63-63
我从小喜欢看电影,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物以稀为贵,那时候电影少,就特别想看,还喜欢看。哪儿有电影,我最先都是从父亲嘴里得知的。我在看电影的前一天就围着父亲转,央求他一定要带上我。父亲点了头之后,我就开始兴奋起来。“电影叫什么名字?”我穷追不舍地问父亲。  相似文献   

10.
纸上阳光     
从小,我就喜欢蹲在父亲身边,看他写各种各样的信笺。父亲说家里的亲戚都离得远,所以,写信是最好的慰问方式了。写完后,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装在信封里,嘱托我要贴好邮票,然后让我塞进村口的信筒里,就好像将阳光般的祝愿送到了远方。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在南京召开的“陈鹤琴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使陈鹤琴先生的七个子女十分难得地聚在了一起。长子陈一鸣今年71岁,最小的陈秀兰也已经57岁。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几位,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谈起了父亲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难忘的一桩桩往事……拜师陈一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副所长】父亲教育我们的核心是怎样做人,做一个热爱人的人,为人服务的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因此,他从小就教育我们要互相谦让,处处关心人、帮助人,要求我们多向别人学习。记得有一年,父亲为躲避汪伪特务的暗杀去了江西。当母亲带着姐姐秀云和我、弟弟、妹妹,吃尽了千辛万苦来到江西时,容我们安身的房子竟还没全搭好。父亲告诉我说,那间只搭好了竹架子的房子是我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教诲     
我的父母支边到新疆建设兵团,从小我就在那种“天苍苍,野茫茫”的环境里长大。随着家境的不断好转,我的学习成绩却不断下降。我的依赖性很强,心里想着,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只要父亲一句话,前途不成问题。于是上课时就专心作着我的“武侠梦”。上了初三,父亲知道了我的学习状况,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从小父亲的家境贫寒,三年自然灾害时,连饭也吃不饱,爷爷奶奶根本无法关心他的学习。作为长子,父亲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助爷爷奶奶操持家务,但学习成绩却始终名列前茅。父亲告诉我:“学习是要靠自觉,一个人所要走的路是要  相似文献   

13.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或一块二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采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直到有一天,我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相似文献   

15.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08,(10):60-61
1984年,正在学习无线电的大哥自己组装了我们村的第一台电视机。自此,父亲像被摄了魂一样,只要稍有空闲,就会打开电视,也不管播放什么,他的眼睛总是直直地盯着屏幕。那时我是一名初中生,还没有充足的自由去看电视。暑假的一天,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捧着一本书,可是哪里看得进去?堂屋里电视机开着,父亲边看边向村里人作义务的讲解。也就在那时候,我听到了父亲——一位普通农民对奥运会的特殊解说。  相似文献   

16.
父亲从小就喜欢骡马,喜欢吆喝着马匹在田野里耕作,有空就跑去看赛马,他喜欢坐在马鞍上的感觉,甚至睡觉都要用马鞍做枕头,听说母亲与父亲结婚后,过了好几年才习惯了父亲的怪癖。  相似文献   

17.
儿子的葡萄     
父亲是个识字不多的工人,但对我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我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他充满逼迫和训斥的“亲切关怀”下完成的。那时候,放学回家,大人们都让孩子在家里帮助干活,惟独望子成龙的父亲把我关在家里一遍遍地写字、背课文。经常被关在家里的我,最羡慕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和街上奔跑的伙伴。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 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篇不容易读懂的文章,但还是选出来给同学们读,期待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读懂父母,读懂生活。我是父亲的孩子,从小就看父亲作画。在中国,拥有自己画室的画家是不多的,在从前的许多年里,父亲的画架常常随意支在家中的某个角落。我在油画颜料清苦的气味中看父亲怎样把空白的画布铺满颜色,当父亲擦笔的废纸撒满地板如一地怪异的花时,我就知道他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不喜欢大城市的人。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肝炎退学了。退学以后自学,最后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摄影,我受了他很多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