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价值规范和共同利益,在极短的时间内必须做出果断决策的破坏性事件,又称突发、敏感、灾难性事件。“所谓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如何采取大众传播及其它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2005年11月下旬,哈尔滨“停水”事件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发人深省,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媒体如何科学地调控危机传播,减少其负面效应,公众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危机,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程锐 《新闻前哨》2005,(10):24-25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所谓危机新闻,就是对这种“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所作的新闻报道,如2003年初的SARS事件、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及最近发生的伦敦连环爆炸案等新闻都属于典型的危机新闻。对危机及时作出报道,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危机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而网络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社会危机事件的演变和进程。面对社会危机事件,网络传播具有传播形式和渠道多元化和信息整合能力等优势,也有片面追求点击率、缺乏灵活性、缺乏公信力、“把关”效应减弱等不足。网络传播应当扬长避短。消除社会危机事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危机公关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啤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社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何谓“危机”?一般来说,危机是指危及社会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在诸多有关危机的定义中,美国学者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对危机的定义得…  相似文献   

6.
刘佳 《新闻大学》2004,(3):70-73
一、重重危机中危机报道研究的缺位根据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的定义,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的事件。"可以分为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还可以分为针对社会制度基本结构的危机和针对具体行为规范或价值观的危机。战争、灾  相似文献   

7.
政府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谓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危机传播是指在危机前后及其事件发生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内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政府作为危机传播的主体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新闻发布和信息控制。在危机事件处理中,政府应该始终是主动的、明确的,因为“在诸多情况下,发比不发好,早发比晚发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发布是主动的,解释是被动的;按照人的一般认知与接受的  相似文献   

8.
郑恩  徐雅兰 《新闻界》2012,(7):64-68
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是“自反性现代化”的典型表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揭示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式,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分析了危机传播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通过考察新媒体赋权特征,分析了危机舆论的生成与转化机制.政府应通过“媒介治理”动员多元主体的危机共治,实现“泛传播”安全.“媒介善治”代表了危机传播治理的深层生态学方向,它对公共危机管理,特别是危机舆情、重大突发性事件等泛传播安全都有较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正在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往往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及其产生的危机都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影响我国。而信息社会的来临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全球化加速了风险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随时爆发的可能性,而由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爆发性、不可预见性和巨大破坏性,任何一种形式的危机事件都足以对国家公共权力和公共秩序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0.
杨海英 《新闻窗》2013,(6):44-45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认为,社会守望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既是记录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协调者。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尤其是发挥新闻传播功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青年记者》2007,(6):75-76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性,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具备了在网络中制造和传播信息能力和条件的受众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和能力赋予某些事件“显性”,使事件逐步显化、重要化而成为公众的“思考对象”,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某些事件和问题上,将事件演变为“议题”提到公众的“议事日程”上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网络传播中被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播媒体是一种对个人或社会进行影响、操纵支配的力量,具有事件得以发生和影响事件怎样发生,界定问题以及对问题提供解释与论述,由此形成或塑造公共意义的种种能力。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威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认为大众媒体有三种功能:监督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环境,传递社会遗产。可以说,这三种功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传播学家丹尼尔·勒纳所指出的:“传播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和推进器。”因此本文所着重要探讨的正是传播模式和社会整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近十年来我…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2005年11月的举世关注的哈尔滨水危机事件.考验了哈尔滨市人民。同样对哈尔滨的新闻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机.哈尔滨的各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们高度熏视。精心组织,竭尽全力,全方位多角度地为百姓传播信息、解疑释惑、稳定情绪,从而引导百姓从窖、理智、科学地面对这场水危机。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应有作用。本刊组织的这次专题研讨.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和总结了媒体在水危机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探索媒体报道危机事件的经验提供了又一范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组织传播中的"事件驱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舒咏平  周扬 《现代传播》2003,42(1):17-21
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 ,着力于对信息敏感反应的“事件驱动”开发 ,是组织高效率传播的新思路。“事件驱动”开发 ,包括利好事件的顺势开发、危机事件的挫折开发、混沌事件的阐释开发等价值 ;而“事件驱动”的效用则体现在形成制度、凝结文化两方面 ;事件驱动中 ,组织传播对媒介的有效选择 ,需遵循媒介丰裕度平衡与细分接受员工两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在传播内容、传播速度、传播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而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复杂导致我们的危机事件层出不穷,而媒体则在危机事件中担任着传播正确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新闻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直接影响到事件的演变。本文就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新闻三昧》2007,(6):28-29
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承载着全球传播时代的到来,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乘着媒介这对翅膀,它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已是不言而喻。如何避免公共危机事件的“蝴蝶效应”,已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危机事件关系人们生活的安定,同时也使地方经济、政治面临严峻  相似文献   

17.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社会,传言、谣言如何迅速扩散,以至造成社会危机,又如何迅速将其平息,化解危机?恐怕是值得传媒、乃至社会管理机构、政府官员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问题。在羊年春节后,广东传媒遇到了“肺炎事件”引起的抢购药品、食醋风潮。不过两天时间内,就在政府和传媒等方面的努力下,把其平息了,危机得到了化解。社会恢复平静,有秩。现在回顾广东报纸对这次危机报道的经过和处理,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播渠道的日益多样,社会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的变化,客观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大,对企业来说是个双刃剑,既有利于企业品牌的传播,也为企业带来了某种潜在的危机。企业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陷入危机传播的漩涡之中。于是,如何借助媒体力量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妥善应对公共危机,日益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应该承认,我国的不少企业应对危机事件的经验不多,一旦错失良机,由此造成的被动局面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扭转。以近期备受公众广泛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作为事件“主角”的石家庄三鹿集团以及其他乳品企业,在危机传播中因信息控制不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教训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