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末年的法国图书市场捷报频传,销售码洋增加了6%,“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奇迹了!”法国出版联合会主席塞尔日·艾罗尔感叹道。可让法国人感到无奈的是,2000年法国最畅销的不是法国图书,而是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第一部《哈利·波特和神秘的魔法石》在法国卖了64万册,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酒杯》到11月20日已卖了50万册。《哈利·波特与神秘的魔法石》上市时,巴黎竟出现了读者排队购书,书店晚上加班的罕见情景,这着实让法国的出版人妒忌了一回。法国最大的文学出版社伽利玛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说,“这种情景我们幻想了好多年,等待了好多年,谁知却让英国人实现了。”排在畅销书榜第二名的是新千年  相似文献   

2.
这个“弱智”和“庸人”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德华·萨义德和苏珊·桑塔格在2003年和 2004年相继去世后,关于知识分子已经“消失”的哀惋之声不绝于耳。不久前,被称作中国“知识分子良心”的巴金离世,也在很多人内心深处唤起了颇为相似的感受。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今日之“良心”何在?这个问题切中了这个时代的一大要害——知识阶层的沉默或媚俗,精英  相似文献   

3.
世界戏剧史上有一部迄今为止最短的戏剧,它出自法国剧作家特里斯坦·勃纳德之手。亨有“法国马克·吐温”盛誉的勃纳德,一生写了40个剧本、50部小说,他的《小咖啡馆》和《说英同话的人》都是法国戏剧中不朽的杰作。他在1932年写的一部“芝麻”剧《流亡者》堪称世界上最短的戏剧,全剧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对于彼德·魏德哈斯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法兰克福书展,就知之甚多了,至少在出版界,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事实上在欧洲,法兰克福书展与彼德·魏德哈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参考消息》在1998年7月11日译载了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998年5月6日的一篇题为"欧洲的99颗明星"的文章,文章中列举了当今欧洲99位世界知名人士,彼德·魏德哈斯先生名列其上.  相似文献   

5.
思想与思路     
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瑰宝。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说:“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思想是时代的产物,但又不局限于时代;是看不见的东西,但又无所不在。帝王的权位可能昙花一现,财富经常会更换主人,但思想的价值即便一时被人遗忘,也不会消亡。许多先贤哲人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广播文学节目,特别是小说连播节目的一个门外人,我只能围绕“坚守”与“提高”四个字远距离地讲点关于文学、关于小说连播的一般化想法。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人》这部书中说,1969年他访问法国时.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他自己国家的和法国的。”尼克松写道:“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法国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和政治方面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就会懂得这句名言确实言之有理。”  相似文献   

7.
传播与符号:罗兰·巴尔特思想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符号学研究方面,罗兰·巴尔特大概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他的名望一方面来自他那些新颖独到的符号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在于他用符号透视眼光对大量社会现象所做的解析,其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对许多有关大众文化和大众传播问题的符号学论述。  一、生平著述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1915~1980),是法国当代杰出的思想家和符号学家。就其思想对人类的贡献而言,美国文艺理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其所编《巴尔特文选》里的一段话可谓盖棺之论:“在二次大战后从法国涌现的所有思想界的大师中,我敢绝对肯定地说,罗兰·巴尔特…  相似文献   

8.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3):94-94
★《法国知识分子的世纪》(法)米歇尔·维诺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定价:78元这是一部关于法国知识分子的编年史,分巴雷斯时代、纪德时代、萨特时代三册。透过这些鲜活的形象,法国20世纪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米歇尔·维诺克是巴黎政治学院当代史教授。★《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章诒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定价:38元艺人,是奇特的一群,在创造灿烂的同时,也陷入卑贱。这本书记录了八位伶人:尚小云、言慧珠、杨宝忠、叶盛兰、叶盛长、奚啸伯、马连良和程砚秋的事迹,反映了伶人在种种政治运动中的坎坷遭遇和他们高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芙曾断言:没有人对于小说的准则有任何了解,也没有人明白小说与生活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只能信赖自己的本能。米兰·昆德拉,这个捷克裔法国作家,在其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发表后接受法国记者安托万·德·戈德马尔采访时陈述了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小说家教他的读者把世界当做问题来理解。在一个建基于神圣不可侵犯的确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40):16-16
“你明明叫张三,为什么一跟外国人介绍自己,就要倒过来说是‘三·张’呢?”法国教育部汉语督学白乐桑认为,中国人向世界推广汉语不要盲目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亿万富翁为最初的冒险掏钱,月球旅行不可能平民化。最初的付费者为技术和设计掏钱,使其成本不断下降,最终普通人也能体验太空之旅。”曾将两位富豪旅客送上太空的美国太空保险公司CEO埃里克·安德森说。  相似文献   

12.
曾艳兵 《青年记者》2005,(11):79-79
20世纪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理论的世纪,而法国理论又常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原创性和最富有活力的理论。在诸多的法国当代理论家中,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德里克、福柯、罗兰·巴特等人,但是,有一位与他们具有同样成就和影响的思想家,我们却一直不甚了解,或者说知之甚少。这就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鲍德里亚1929年生于法国东北部的兰斯。他对德语文化、马克思主义学说、乃至艺术摄影等都有过相当深入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曾经是欧洲符号学和后结构主义盛行的时代,鲍德里亚显然对符号学完全脱离政治经济的分析研究颇为不满;同时,他又认…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生态博物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博物馆一词诞生于法国,由乔治·亨利·里维埃(GeorgesHenriRivière)和雨果·戴瓦兰(HuguesdeVarine)1971年创造了人处于环境中的生态博物馆学的概念,其实早在1968年,他们已经在法国的乌尚岛和布列塔尼半岛等地已经开始试验这一观念。人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了30多年,生态博物馆理论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无论在法国,还是世界上。1、基本观点:人处于他的环境中生态博物馆产生于跨区域社区中(例如地区自然公园和城市社区),甚至可以说是1963年法国非集权政策的产物。按照里维埃先生和法国自然公园的博物馆学家的思想,这一新型博物馆具有三个基…  相似文献   

14.
展江 《军事记者》2002,(5):40-42
战地记者的成名大都在20出头之时,其黄金岁月通常不会超过20年,然而在少数人身上似乎有某种“57岁现象”。美国人马克·沃森和弗雷德·弗兰德利分别在57岁的那年因报道盟军在法国的战事和阿拉伯──以色列冲突而获得普利策奖。中国老战地记者阎吾在57岁那年采访自卫还击战。“原子比尔”威廉·劳伦斯57岁那年乘轰炸机目击原子弹投向长崎……  相似文献   

15.
自从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正式开放以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观众涌向这里,其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艾菲尔铁塔的游客和卢浮宫的参观者。法国人骄傲地说:“它已经跃为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了。”为了向世界更多的观众介绍这一中心,法国政府特邀六位摄影家,请他们共同拍摄报道该中心的宣传照片。摄影家们精心挑选了一百二十张照片,组成了题为《六人》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出。  相似文献   

16.
彼得·詹宁斯与美国电视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 《国际新闻界》2005,(5):31-35,58
美国广播公司王牌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Peter Jenn ings)2005年8月7日走完了67岁的人生旅程。在连日的纪念性报道中,上至总统下到普通百姓纷纷表达了对这位把一生都奉献给新闻事业的新闻人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扬。布什总统说:“彼得·詹宁斯拥有漫长而成绩卓著的新闻生涯。他报道了很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有助于解释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世界。很多美国人依赖彼得·詹宁斯提供的新闻。他成为很多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会被怀念。”①一名叫伊娃·巴雷特的网友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为一位主播伤心痛哭,但这正表明彼得是多么的特别。他赢得了…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规划办”)的委托项目,由规划办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规划办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规划评审组组长黄长著研究员主持,规划评审组全体成员参加。根据规划办的要求,为了在未来的“十一·五”期间更有效地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从2004年8月起,“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评审组专家对“十·五”期间(2000~2004年)本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探讨和系统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十·五”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含档案学)学科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吗?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以及围绕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就足够引起我们的反思。美国之音电台台长为新闻自由被撤职“9·11”事件之后,正当美国人愤怒不已的时候,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说,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还说“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美国应该停止不断扩张其帝国的行为。奥马尔的讲话录音到了美国,美国之音决定播出,这时,美国官方立即出面制止。美国国务院9月24日表示:政府禁止“美国之音”播放塔利班最高领导人奥马尔讲话的决定…  相似文献   

20.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亲自在梵谛岗内主持驱魔,他说:“以天主之名,我命令你离开这个女子!”他就是这样把“魔鬼”从一个22岁女子的身上赶走。这也是二百年来第一次天主教皇亲自作法驱魔。这次驱魔发生于1982年3月,第一次在一本新书:“我的四位教皇”中透露。此书的作者是一位梵蒂冈大员,已故法国大主教翟克·马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