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菲儿 《东南传播》2020,(10):62-65
迪士尼真人电影《沉睡魔咒》对《格林童话》中的睡美人故事《玫瑰公主》进行叙事重构,形成了巨大的颠覆性张力,在解构经典童话的同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女性主义童话叙事。在情节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的核心事件,以变调性转述、极速矮化、义理置换等改编策略,解构了经典童话中的男权文化意识;在人物的重构上,影片突破了源文本中男权文化建立的女性角色规范,凸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在深层结构模式的重构上,影片改变了源文本设置的二元对立项,并延展出了多组对立结构来体现父权制文化与女性处境的对立,呈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一直是出版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建国以来,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男性和女性人物混辑”、“多个女性人物合编”、“单个女性人物为主”①.其中,以单个女性人物为主的形式最为常见.女性人物传记的出版,对总结女性成长经验,推动女性发展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女性成才规律,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国传媒大学于近期启动了《改变世界的温柔力量:大学女校长》大型传记丛书项目,拟为32个国家的53位大学女校长作传,每本传记约10-15万字,50幅图片,图文并茂,除少部分传记为合传外,其余均为单人单传.《丛书》将于2012 -2014年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第一批预计推出48本传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规模宏大,选题新颖,在我国出版史上尚属首见.  相似文献   

3.
童话史是什么?韦苇先生认为,童话史是历史上的童话作品与童话史家现在审美视野的直接交融;童话史的撰写实际上是以史构架形式出现的一种审美批评活动。韦苇先生的新著《外国童话史》正是一部矗立在历史与审美契合点上的童话专史,它有着三个方面的特征。一、用中国“童话”概念来写“外国童话史”。一部童话史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童话”概念。而中国“童话”概念所指称的  相似文献   

4.
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摧残了一切优秀文艺作品,在童话方面也是这样,新创作的童话绝迹,世界著名的优秀作品也被打入冷宫,弄得孩子们连童话是什么也不懂得。  相似文献   

5.
岳丽 《出版广角》2017,(20):89-91
《时光倒流的女孩》是美国当代著名女性小说家加布瑞埃拉·泽文的成名作.小说讲述了意外丧生的少女莉兹在名叫“另界”的岛屿展开一段“逆行”的人生,以另一种方式逐渐完成人生的成长历程.文章将从三个层面来探寻这部童话外衣包裹下的关于死亡、爱与成长的小说:一是在“另界”学会爱与成长,二是生与死的哲学观照,三是用童话的力量抚慰人心.  相似文献   

6.
揭示人物心理和表现精神境界,是人物通讯写作的重要手段。如何表现人物心理?许多人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直接表述”上。采访对象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就在通讯中以“他想”“他思衬”的方式直录下来.而一旦挖掘不到采访对象的那种直接的思想,有些作者不会去考虑从其他途径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而是靠自己“妙笔生花”,或臆测对方心理,任意拔高;或移植别的先进人物的思想,强加于人。这样表现人物的心理,无疑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7.
《瑞克和莫蒂》作为高口碑的科幻动画,在创作表达中呈现出想象力消费的美学特点。文章将从视觉、空间、人物、叙事、文化五个维度对该作品的想象力美学进行剖析:科幻属性、奇幻美学的画面呈现及“非人”景观表现出一种“视觉奇观消费”;空间“流动”、未来空间与“时间流”穿梭,使该作品具有“空间消费”特征;人物建构的反传统与非理性,人物造型的新奇性使该作品的想象力触及“想象的内在”—视觉背后的“情感”与“人物认同”;叙事中互文与戏仿的灵活运用,使其具有解构性与拼贴性,彰显出一种青年文化特征,促使青少年完成“部落划分”与“身份认同”;后假定性寓言、社会反讽是其想象力的第三维度——从视觉、情感到社会反思与民族寓言——满足着受众文化消费诉求。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在《皮皮鲁总动员》的首发式上,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坦言“要试一试现代营销的威力,把《皮皮鲁总动员》交给营销实力强大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看这套书的发行量能比哈利·波特如何。”郑渊洁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作品累计总发行量已超过1亿册,经典童话人物皮皮鲁影响了两代人成长。他一个人写一本杂志《童话大王》,月发行量达100多万册。此次,由30本书构成的《皮皮鲁总动员》丛书囊括了郑渊洁创作的所有以皮皮鲁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其中包括郑渊洁最新创作的中篇童话梦中人》、《小汽车和小兰》。更引人注目的是…  相似文献   

9.
近期,笔者在一省级党报上阅读几篇大手笔、大篇幅的人物通讯时,发现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姓名搞错了,令人遗憾.《张力雄:力克百战方为雄》一文中提到:“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怀周”,“寻怀周”应为“寻淮洲”,“怀”与“淮”是同音,但在人物的姓名中,不可乱改.《毛华清:一辈子庄户味儿的老红军》一文有:“遇到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山东军团政治部主任萧华”字样.“萧华”应为“肖华”,肖华是我军的著名将领,是《长征组歌》的作者.“肖”与“萧”也是同音,但在人物姓氏用字上不可替代.对于著名人物的姓氏用字,更应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10.
黄贵 《东南传播》2014,(1):125-128
人物报道很多都只停留在“说清楚”的层面上,离“说精彩”有较大的差距.人物报道之所以不精彩,很大程度是因为“故事性”不足导致可看性差.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人物故事挖掘与表现的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即前期对人物的了解要全面透彻,采访提问问题要有的放矢多多益善,叙事要言之有物曲折跌宕.简单地说就是前期了解要“全”、“透”,提问问题要“准”、“多”,叙事要“实”、“曲”.  相似文献   

11.
反映为文化研究美国化的特征必须与传播“构连”起来才能获得解读,这种“构连”来源于“语境”,即传播与文化成为文化生活的中心.本文通过对文化研究美国化代表人物格罗斯伯格的重点分析,展示出传播与文化研究的结合来源于“传播”在当代语境中的“构成性”地位,而对“传播”的研究也将关系到对(另一种)现代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米丹  霍连彬 《东南传播》2018,(6):112-115
媒介技术在人类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技术愈进步,对人类交往关系产生的影响也就愈深刻.本研究通过对我国2017年底的现象级女性向手游《恋与制作人》的文本分析和对其女性玩家的深度访谈,发现该游戏通过"剧情模式""人物塑造""游戏互动""游戏话语"等方式建构了游戏男主人公和玩家之间的虚拟亲密关系,并且这种虚拟亲密关系对多数玩家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爱情的替代性满足和恋爱童话体验.  相似文献   

13.
身体是事件的缩影,后人类身体浓缩着技术与人身体遭遇后的种种形态。身体的赛博格化,是技术事件,也是文化事件。技术构成了身体的第二起源,身体表现出向技术进化的过程。重塑、增强与被抛呈现的是技术“拼接”“嵌入”“取代”身体的由外而内、由局部至整体的路径与企图。技术侵入,也“撕裂”了身体的文化事实。纯粹人性、公平正义、道德价值是否会随之倾塌,令人忧虑。技术不具备创造自身的动因,技术与身体的碰撞乃是人性自我的较量。但人无法脱离技术,需要重建关于“身体”的童话与想象,接受“本体流动性”后身体世界即将到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梁爽 《记者摇篮》2009,(4):32-32,28
优秀的人物专题片都是以“情”构成作品主线,“情”已成为当今人物专题片的灵魂。“情”,就是人物专题片中能感动人,能唤起人们思想感情上共鸣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物专题片的主题——在大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命运,它包括被记录的人的感情历程和通过各表现手段所渗透出来的电视编导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在电视人物专题片中对“情”的挖掘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普通人、“小人物”报道近几年持续走红,相较于以往的典型报道对政策宣导与“意义呈现”的重视,这些“非典型”报道更注重价值传播与社会认同.这种转变既有对固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反拨、传媒对现实关照的理性与自觉因素,也与受众的审美意识、情感表达及对故事、传奇的需求有关.转型后的人物报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呵护、人类良知与灵魂的守护上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在新闻中采用新闻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使新闻作品精炼传神,真实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语言都各有特点.在新闻作品中采用人物的语言,就要注意以最“本色”、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去表现特定情境下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我们熟知的新闻名篇《刘胡兰慷慨就义》,全文不足300字,但除了导语和结尾外,文章都是用人物的对话来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始末,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谢瑞莲 《大观周刊》2011,(31):20-22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边缘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边缘人物的现状。替罪羊的起源及其悲剧性等讨论逐层推进.一方面指出边缘人物尤其是女性被边缘化是社会文化习俗与女性在社会中所参与的社会分工和获取的劳动价值导致的。另一方面探索了改变这种被系统秩序边缘化的女性的出路:除了要有物质条件。智力自由,承认自己生理性上的弱小还要对所受的文化习俗进行反思,取精去粕,善于把文学这一意识形态融合到主流文化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精神领域,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即:男性,女性,首先他们是一个人,在生理性别上不同,但是社会性别上应该是一样的,不应该是后天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人物报道是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手段,在文化封闭、价值观单一的年代,体现于正面人物报道的价值观也是单一的,其极致则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方法. 在文化与信息开放、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主流媒体无疑必须改变其人物报道模式,尤其在深圳这样一个外来年轻人占绝大多数的城市,以什么样的人物报道引导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4月2日是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国际童书联盟将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今年童书日的主题是“不同的文化,共同的故事”.安徒生用诗笔、童心和想象力,建起瑰丽的童话王国,在近二百年里,成为世界各地大朋友、小朋友的乐土.好的故事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能够跨越时代、文化、种族,击中人们的心. 而2014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日本奇幻作家上桥菜穗子的《兽之奏者》,就是这样一部好故事.它“吹奏”的旋律,能在全世界的孩子和成人心中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0.
乐朋 《新闻记者》2003,(2):35-35
万众瞩目的《时代》周刊2002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结果出炉了。与行家们的预测大相径庭,当选的不是“恐怖大亨”本·拉丹,不是“抗美英雄”萨达姆,也不是策动、指挥国际反恐和武力倒萨的美国总统布什,而是勇敢“告密”、揭发自己所在部门和公司弊端与丑闻的三位女性:科琳·罗莉、辛西娅·库珀、莎朗·沃特金斯。 与鼎鼎大名、叱咤风云的布什总统相比,三位女性都只能算小人物。然而,小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