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晴 《新闻传播》2015,(4):49-50
当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得到提高,对于健康的需求强度也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养生节目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向受众传播了一些健康、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近年来养生节目中的一些棘手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着探究当下养生节目发展现状的同时,为我国养生节目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
李果 《新闻世界》2012,(11):25-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健康,因此传播健康知识的养生类节目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本文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养生节目对受众的影响,提出了目前养生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今后养生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养生健康类电视节目是一类以疾病预防、宣传健康养生理念为内容的节目形式,近几年,这类节目越来越火爆。本文从传播的5W模式出发分析这其中每一个环节的特点,提出安徽养生健康类电视节目应结合本土的优势,避开劣势,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人人希望健康长寿。近些年,众多媒体开设健康养生栏目,报纸有健康版面,电视有健康栏目,许多家广播电台先后办起了“健康养生”、“健康之友”、“空中门诊”、“求医问药”等等健康服务类直播节目。我们说,运用大众喜闻乐听的手段,向人们传播防病保健知识,提供医疗信息,对百姓来说实在是一件大好事。我们的广播直播节目向听众开通了热线,医疗专家、教授和主持人坐进直播室与听众在空中交流,为听众提供  相似文献   

5.
李宇 《声屏世界》2011,(8):34-35
文艺类节目是对外电视频道的重要构成,它不仅为海外观众提供娱乐,同时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文艺类节目在传播文化方面有着怎样的优势,文艺类节目如何做到兼顾娱乐观众和传播文化,对外文艺类节目如何在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6.
继民生新闻类节目成为各大地面频道争相上马的热门节目之后,这一两年来,健康类节目俨然已经成为各地电视台新宠。各制作单位看好健康节目类市场,纷纷跟风投入制作,打开电视,几乎有台台说健康,个个话养生的势头。这么多的健康节目短时间一起上马,难免良莠不齐,有些节目为了单纯追求收视率,哗众取宠,背离了健康节目传播正确健康知识的初衷,推崇一些貌似神奇实则虚假的伪养生知识;有些节目单纯拷贝复制成功节目的样式……怎样能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赢得收视率,也就是俗话说的叫好又叫座,怎样在众多的健康节目之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本文通过笔者在《健康一身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7.
李杉 《声屏世界》2014,(10):28-31
<正>随着讲坛类、养生类节目的火爆荧屏,人们对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方式与功能又有了新的思考。本文即以荧屏养生为例,探究知识在电视媒体话语体系中的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电视台养生节目已有百余档,内容涉及中医、食疗、运动、营养、疾病防治等各方面。其中影响较大、收视率较高的节目有《健康之路》《养生堂》《养生》《百科全说》《健康最重要》。国内目前养生节目数量众多,模式基本相似:即专家主讲、主持人串接、群众参与。在这一模式中,体现出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赵玉文 《今传媒》2014,(7):93-94
近年来,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纷纷热播医药养生节目,从节目热播的背后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传统元素在国人的心目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养生节目为何开始受到热捧,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着助推作用。本文力图从文化背景、媒介环境和受众三个方面来审视电视中医药养生节目传播现象,挖掘养生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健康传播视角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播出,将会产生诸多积极的影响,不单单有助于社会大众建立起正确的养生观,同时还有助于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是也不可以否认当前中医养生电视节目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除了覆盖率较低,播出时间不合理以外,还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之品牌建设较为滞后,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推广。为此在健康传播视角下发展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中医文化作为根基,并加强对受众诉求的了解,同时以此为基础设计节目的内容,从而在满足受众诉求的同时,切实提高其健康素养,进一步推动中医养生电视节目的发展,增强节目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因此传播健康知识的养生类节目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电视养生节目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发展,健康话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大众媒体中与健康类、养生类有关的新闻及节目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健康传播这一重要分支也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在互联网被广泛应运的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健康传播,如何塑造网络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公信力,这些都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养生文化是当前社会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电视养生节目很好体现了媒体传播的服务性功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求获得更高的生命质量,而电视养生类的热播正是回应了这种养生诉求。本文着重探讨了电视养生节目的现状,分析地方台电视养生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央视春节特别节目<行走唐人街>选择了春节这个典型时刻和唐人街这个典型场域,实现了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华文化的符号呈现和形象表达;同时又以宏大叙事与微观讲述、直播主导与整合传播相结合的传播创新,整合了节目内容资源和沟通交流渠道,实现了注意力资源在新传播范式下的重新聚合和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电视新闻的权威重塑.  相似文献   

14.
李宜璟  陶红 《新闻世界》2012,(11):41-42
《养生堂》是北京卫视的一档健康养生类节目,以疾病预防、宣传健康养生理念为内容。近几年,《养生堂》取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力。本文从传播模式出发,分析该节目的特点及其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关爱百姓身心、服务民众健康”为宗旨的江西省首家健康专业类广播电台——江西健康广播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开播。节目内容凸显服务特色、贴近健康生活,融健康资讯、健康服务、新闻、音乐、综艺于一体,以独特的专业定位,权威可靠的资讯,用声音真诚地为听众健康服务,重点打造与江西省卫生厅联合播出的、为听众提供疾病预防知识和导医服务的节目《健康直通车》和《健康之声》、传播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养生早餐》以及传播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生活知识的《健康生活DIY》,同时也有深受中老年听众喜欢的全省首档老年人专题节目《金色年华…  相似文献   

16.
一、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热播
  2009年北京电视台推出《养生堂》栏目,节目方式采取访谈结合专题片的形式,以“传播养生之道,传授养生之术”为宗旨,秉承传统医学理论,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同时选取热点话题进行讲解与访谈。节目开播以后,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自2009年第一季度月平均收视率约为0.8%,5月上升到1.58%,到7月底已上升至2.15%,12月底已达到3.4%,最高收视率达到4.92%。从这些数据中看出,《养生堂》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并拥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2009年底,湖南卫视也推出健康养生类节目《百科全说》,节目以综艺娱乐脱口秀的新颖形式迅速刷新了良好的收视率效果。在节目开播后的半年内,累计全国观众规模达到约3.9亿,其中每期观众的人数规模达到2800万,由此可见,健康养生类节目的巨大号召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李嫚嫚 《今传媒》2013,(11):104-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民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增高。为了满足或者迎合广大受众热衷于了解养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愿望,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纷纷热播医药养生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健康之路》、北京卫视的《养生堂》以及广西电视台资讯频道的《我爱中医药》等节目皆受到受众关注。本文从社会原因、媒介原因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当前电视养生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郭爱华 《新闻传播》2023,(23):109-1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催生了很多与医养相关的行业,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也重新焕发活力,吸引了更多受众。但目前有些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依旧存在内容同质化严重、节目形式老旧重复,甚至养生知识缺乏专业论证、以及对商品的夸大宣传等问题,导致观众对此类养生电视节目印象不佳。对此,节目制作人与媒体人应当承担起自身在养老保健方面的引导责任,关注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真实诉求,加强行业监管,创新节目形式与内容,为观众打造精良的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本文通过分析健康养生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以及中老年受众的诉求,总结当前此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电视养生节目是电视服务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辞典>给服务节目下的定义是:以实用性内容为主,直接为观众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服务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通过传播信息,解答问题和反映群众呼声,帮助受众解决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社会提供直接、具体的服务.电视养生节目是电视社教节目中的一种,主要通过医学专家介绍讲解医学常识、疾病的预防以及平时的保健卫生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引起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媒体既要固守中国的文化版图,又要吸引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还要进一步向外国受众传播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跨文化传播的挑战。本文以全球化为背景,探讨中国传媒如何采取新的跨文化传播对策,同时涉及对策的传播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