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淮秀帮"是网络创意配音视频团队中的佼佼者。本文在后现代文化视域下以"淮秀帮"作品为研究对象,由点到面观照目前我国网络创意配音视频文本的特征,即创意:声画幽默表达;符号:与现实的互动;拼贴:打破事物疆界;置换:颠覆原始意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网络文化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征。网络创意配音团体"淮秀帮"将网络恶搞配音文化"发扬光大",随着团队的成长与影响力的扩大,其作品也正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型。转型背后的原因,既有市场作用的结果,也有网络恶搞配音文化本身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1月10日,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力打造的"冰与火之歌"系列图书的第五部《魔龙的狂舞》在北京朝阳区桥艺术中心举行了盛大的首发式。在充满奇幻气息的现场布置里,以冰与火之歌为主题的沙画表演、知名网络创意配音团队淮秀帮特别策划的搞怪视频以及"坑叔"马丁从海外专门发来的特别问候,让参  相似文献   

4.
于璐 《报刊之友》2012,(1):58-59
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推广营销模式是“优酷网”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者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优酷网”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战略定位差异化和盈利模式多元化两方面。在视频营销方面,“优酷网”充分利用视频平台的应有特征,开拓拍客营销、创意营销、影视剧营销、版权营销、植入营销、事件营销等多种营销模式。集中体现了“优酷”在视频网站的差异化以及品牌的主流化方面所做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我国网络视频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经历了由边缘突破到跨入主流的发展历程.网络视频已成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互联网应用业务之一. “互联网+”重构着网络视频产业的生态格局,众筹、付费、跨界、上市、广告、自制与版权输出已成为网络视频产业重要的发展模式,网络视频产业这些发展模式对整个行业及新媒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明毅  李海容 《现代传播》2022,(11):144-152
数字广告技术发展推动了计算广告、智能广告和智能营销传播的演进,将创意内容决策纳入智能计算科学。通过引入罗杰斯海外智能广告分类和国内互联网平台广告智能创意调研,新建中国短视频广告的智能创意模型,包含“识别、制作、完成、审查、竞投、优化”闭环阶段,理论研究数字代理商智能创意的价值链体系,重点分析“人机协作”的创意组和优化师创新广告技能提出智能创意已经从传统广告“创意人中心”模式,转向“人机协同”生产创意的规模化内容服务业模式。新兴数字代理商的创意生产效率由于智能技术的引入和组织职能岗位变革,满足了品牌主批量更新创意视频的广告生产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孤立地加入创意组织思维能力,而是始于数字营销传播的互联网智能广告业务的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7.
杨逐原 《东南传播》2022,(2):124-127
在技术、资本、时间和大众狂欢的作用下,短视频发展极为迅速,然而我国的不少短视频都处于靠网红来拼流量的阶段。事实上,短视频靠网红的“秀”来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然结束,因为短视频的投资红利期已经过去。在未来的发展中,短视频应该选择社交应用这一坦途,实现与用户及各个商家的“共振”,以此共创更多的价值,这是短视频发展的下一个风口。而要实现良好的“共振”效果,短视频平台就需要采取以下手段来运营:打造“共振”生态圈、筑牢“共振”基石、拓宽“共振”空间、构筑“共振”网络、勾起“共振”欲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网络视频的活动营销大战说起,以艾瑞的《2006中国网络视频研究报告》为工具,分析了新兴视频网站的巨大市场空间、产业价值链条和营销策略,特别强调互联网产业在本质上属于创意产业,互联网经济属于创意经济,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意经济”的重要性,开辟市场竞争中的“蓝海”。  相似文献   

9.
曾光  眭丽莎 《青年记者》2017,(14):84-85
2016年,我国短视频的细分领域出现了一些变化,资讯类短视频备受关注.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南方周末的“南瓜视业”、界面的“箭厂”等陆续上线,这说明资讯内容出现了明显的“视频化”倾向.这种资讯类短视频是“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新媒体发展模式,具有专业化、易分享、有效审核、内容多元及规模化等特点,为媒体发展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0.
江苏佳 《青年记者》2017,(12):77-78
当下,各大视频网站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不可或缺的网络娱乐内容和消费对象.其综艺节目主要来源有二:一为“拿”,即从卫视或海外购买独播权的“拿来主义”,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然而在遭遇广电总局“限娱令”、卫视自主研发独家播放平台(如湖南卫视的芒果TV)以及海外版权的水涨船高,可“拿”的节目不断缩水.二为“借”,即通过用户生产内容营造众声喧哗、全民参与的网络娱乐奇观,尤其是脱口秀节目,如papi酱脱口秀视频、小咖秀等,但囿于网民的专业水平,“借”来的节目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借”也非长久之道.“拿”和“借”都无法保证视频网站科学化、可持续发展,促使各大网站纷纷走上重新探索网络综艺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公安题材影视作品火爆,公安知识形成需求,构建网络“中视频”平台公安知识类账号有独特的平台流量优势、视频模式优势和内容优势。本文基于内容与文本分析方法,对哔哩哔哩平台“广州禁毒”与“底层原理”账号2022年度发布的全部视频投稿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其内容呈现模式及表达造成的传播效果差异,并借此归纳构建网络“中视频”平台公安知识类账号的策略,以期为公安宣传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塔娜 《传媒》2010,(6):47-48
我国网络视频业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虽然历史不长,但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网络化社会最初把人们从文字时代带入了图像时代,而如今已经阔步迈进了影像时代.网络视频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电视分庭抗礼的趋势.从最初的几年里,视频网站数量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的局面,到近两年形成各类视频网站以寡头主导的格局,表明中国的网络视频业已由导入期渐渐过渡为成长期.但2009年,中央电视台凭借其资源优势高调推出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同时,搜狐、新浪、网易、百度也凭借其主站的人气资源加入网络视频业的竞争行列,这些无疑都给网络视频业的格局带来了变数.另一方面,从网民人数来说,中国已堪称网络大国,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3.84亿人,相较于2008年6月2.53亿网民数量已是叹为观止的飞跃,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人.行业处于成长期的盈利空间,加之网民基数的保障等,种种因素的合力使得网络视频业成为炙手可热的争夺战场,各种势力看重的即是网络视频业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璟 《新闻战线》2022,(23):108-109
短视频时长短、传播快、内容广、互动强。媒体应通过用心的采访、新颖的创意、精致的细节、有冲击力的画面、恰当的配音做好短视频的生产,提升传播力,推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罗敏 《青年记者》2016,(30):39-40
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现状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演艺平台的用户规模2015年达到2.27亿人,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正塑造着全新的生活.如今,“YY直播”“斗鱼TV”“虎牙”等网络直播平台拥有了不少年轻用户. 与具有视频直播内容的资讯类移动客户端不同,移动直播平台具有开放性、全民化、娱乐性、互动性等特征.简单地说,移动直播平台是以移动设备为接收终端,以平台主播为主导,在直播间或户外进行互动视频直播的社交服务平台.目前,“YY直播”占据国内直播行业的半壁江山,“六间房”成为后起之秀,2015年,“斗鱼TV”的游戏直播发展得如火如荼,2016年年初,“映客”“花椒”“易直播”等平台进入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15.
网络视频内容的生产经历了视频网站发展初期UGC的盛行,注重自我表达,共塑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同,到“工业废水”理论的提出,UGC遭到冷落,PGC稳步发展,再到网络版权纠纷使得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购买版权,并将目光重新转向内容自制。时至今日,在国内以万合天宜为代表的专业网络视频内容生产商的出现,集PGC的专业性与UGC的丰富创意于一体,与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推出大量作品,播出次数惊人,占据了大量的观众收看时长,成为网络视频内容生产的重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相继涌现,网络视频直播就是其中一个独具代表性的新兴产业.它具有强大的传播性、互动性,广泛的受众性和独具特色的盈利模式.本文将重点探究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现状,分析它的目标受众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各大视频直播网站,探究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内容和盈利等方面的发展模式,并且归纳总结现今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移动时代短视频行业迎来大爆发,差异化竞争成为各路平台突围的主战略,出现了不同侧重的平台类型,主要可分为社交类、功能类、资讯类三种.本文分别以"美拍"小咖秀"梨视频"作为三种类型平台的代表,通过研究它们的发展模式,总结其中的共通点.围绕内容方面为短视频平台的经营提出了三点参考意见:内容定位精准化、独特化,注重内容生态和品质的维护以及改进分享机制和营销形式.  相似文献   

18.
因传播技术的推动、受众环境的转变尤其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网络视频直播在近几年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用户需求导致的一味低门槛,也给网络视频直播带来了众多不利影响,如收益模式单一引起的平台数字造假,更为严重的是平台充斥的大量暴力色情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在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下,网络视频直播的现状并就如何在政府、平台、网民的联动督查下实行引导规范提出建议,希望对网络视频直播的更好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陈衍鸿 《青年记者》2017,(24):45-46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迅速崛起,可谓风靡全球.在国外,推特、脸书等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打造直播平台;在国内,YY、六间房等传统视频直播平台发展顺利,映客、斗鱼等新秀也迅速崛起,从腾讯到新浪,从搜狐到爱奇艺,各类综合网站与专业视频网站一并涌入网络直播的大潮中,各种直播客户端陆续上线,直播模式从PC端转向移动端,整个产业呈现出快速膨胀之势.  相似文献   

20.
技术和版权是网络视频业的两大核心资源,随着视频格式转换、内容分发、P2P以及网络宽带传输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版权对视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面对日益突出的版权困局,本文认为除政府对视频产业进行版权治理以外,网络视频业自身也应该从版权交易模式、版权运营模式、版权开发和版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从根本上破解版权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