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地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反映社会科学领域水平较高的论文(CSSCI)作为科研产出指标,构建学科产出指数来测度各地绝对优势学科、相对优势学科领域和学科结构分布。结果表明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和广东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最强的地区,其它省份具有少量的绝对优势学科,每个地区都拥有数目不等的相对优势领域;中部地区省份的相对优势领域主要分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学、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学和教育学;而西部省份的相对优势领域主要分布在民族学、文化学、人文地理和环境科学。我国各地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模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国SCIE期刊学科分布,为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提供依据,以提高我国英文期刊水平、吸引优质稿源回流.利用WoS和JCR,获取我国SCIE期刊的刊名、学科领域、影响因子等指标,对比分析出我国没有SCIE期刊的空白学科领域,并研究相关领域的论文产出情况.结果显示:我国SCIE收录期刊学科分布不均,具有Ql区期刊的学科有12个,期刊数大于或等于5刊次的学科有13个,尚有71个学科没有SCIE期刊;有些空白领域已有大量SCIE论文发表,有实力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s Index 1984~2008的数据,对中国在人文艺术领域发表的国际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并结合Thomson Data Analyzer和Cite Space等数据分析工具与可视化软件,从数量增长、中心学科演变、机构分布和合著情况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以下主要发现:中国艺术人文领域的论文整体发展态势正在迅速上升,数量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不同时间片断的学科分布状态比较发现,论文数最多的学科和研究中心正在逐渐演变.亚洲研究是最初的唯一核心学科,最后文学学科和语言语音学相关学科分别形成了新的研究中心.香港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产出的论文在中国论文中占据很大比例.借鉴h指数的定义思路,本研究提出了h-org指标,用于评价不同时间区间内参与论文产出的机构规模和能力.与自然科学领域明显不同的是,人文艺术领域合著论文的比例很低.尽管合著论文数量不多,国际合著的伙伴仍然分散在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和中国合著论文最多.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档案学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从实践工作中总结、产生的,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档案学不仅用自身的理论、结构和功能在科学领域中体现自身价值,同时,也通过指导实践工作,在社会领域中对推动社会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以学科制度的视角,从知识生产层面和学科制度结构两方面探寻中国档案学之建立,力求追溯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脉势,明确档案学作为一项社会建制在科学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和识别我国各省份的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通过统计2015 年 各省份所发表的论文量(按学科划分),绘制了我国的各学科论文分布地图。结果表明,数理学科主要分布在北方省 份,生物化学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重工业学科主要分布在北方省份,轻工业学科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人文社科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学科论文分布地图对于区域科技统筹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一流"建设下我国SCI收录期刊学科实力和发展趋势,文章以2019年SCI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为样本,依据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对它们进行学科分类,分析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实力,并将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分布与一流建设学科分布进行匹配,探讨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SCI期刊的优势学科与我国高水平科技论文产出优势学科相似;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领域SCI期刊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中药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产等学科可能实现SCI期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研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知识扩散网络和路径,可以为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群体中心度指标,基于文献的引证关系和共被引网络对不同学科的网络位置进行了测度,探析了以共被引网络群体中心度为测量指标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交叉与知识扩散状况。结果表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在整个科学知识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且对各学科都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对经济学、心理学对教育学和体育学、哲学对政治学、环境科学对人文地理学等也有较强的知识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揭示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学科分布状况,并从人均期刊数和论文产出率两个角度对各个学科的期刊进行横向比较和评价,对部分学科还进行了中美两国之间的论文生产率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术期刊存在着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医药院校科技论文产出力及影响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统计的高等医药院校在SCI和CDCS来源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发表论文数量、机构间合作发表论文数等项指标进行排队分析,揭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论文产出的核心区域.根据SCI、CSCD统计科技论文论文引文率、专著译著被引频次、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学报的被引频次等指标,列出高等医药院校在我国科技论文影响力核心区域排位情况,分析评价了高等医药院校在生物医学科学领域中科技论文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张竹箐 《新闻界》2024,(1):82-96
20世纪中叶,学科互涉现象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普及,并一举成为现代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全新模式。学科互涉是在经典学科理论框架之隐忧日益显露的时候出现的,它并非呼吁取消学科分类,而是为了在学科交汇的中间地带谋求学科的合法性存在。鉴于此,诞生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十字路口的传播学,借助学科互涉概念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1937—2020年收录的传播学学科互涉论文为研究样本,基于学科共现分析方法对传播学领域的学科互涉网络结构及其演化历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传播学的学科互涉程度越发深入,学科互涉群体间的关系也愈加稳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科学领域,传播学想要实现重大学术突破,借助学科互涉框架或许是最佳策略,因为传播学的优势在于它本就是一个多学科互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