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和团运动是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性质是什么,作用、影响如何,历来都有不同看法。有人持肯定态度,认为义和团有功;有人抱否定看法,认为义和团不仅无功,而且有罪。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吸取前人研究中有益的成果,摒弃其反科学和不科学的杂质,以利于今天的研究工作,我们有必要对建国前国内史学界研究义和团运动状况作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爆发90周年。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多年来成为中外学者极为关注的课题。为交流义和团运动研究的成果,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共同于1990年1明7日—10月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主办了“义和团与近代中  相似文献   

3.
一九○○年五月,义和团武装在打破清军围剿的战斗中,将残酷屠杀义和团的刽子手清军副将杨福同打死。这就是义和团运动史上出名的涞水之役。对于杨福同带兵到涞水镇压义和团以及他被义和团打死的经过,有关义和团运动的专著中均有记述。但有些著作中的记述和史实是有出入的。现将《义和团的故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四月出版)一书中有关此事记述中的错误之处提出来,和该书作者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是从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运动转折的历史界标。义和团以其愚昧的壮烈和失败的惨烈,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抗争运动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转折。以主权为核心,以争利权为基本诉求的一系列民族抗争,构成1901以后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表征。而这一运动的历史起点则是义和团运动。而以革命话语为主导的新的民族觉醒的历史转折也始于庚辛之际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5.
廊坊大捷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走向高潮的重要特征,是义和团运动中期步入高潮的显标志,是义和团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全面反击的历史决战,廊坊大捷义和团发展史上处于高潮阶段,概言之,廊坊大捷是义和团运动高潮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从清末民初的早期启蒙语境,再到接下来的反西方冷战语境、反封建新启蒙语境、反激进主义学术语境,每一次语境的变化,都导致义和团运动所呈现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是义和团运动110周年。这110年来,我们是如何认识义和团,其中又有怎样的波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苏位智教授。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场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之所以给义和团运动下这样的结论,正是学术界秉着无产阶级帝国主义理论这把尺度,给这场运动做的一个公正评价.须知,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年代,帝国主义理论还未形成,中国人根本不知道何为帝国主义,因此当时的舆论界很少能够对义和团运动做出像无产阶级那样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基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阶级偏见,目义和团为“拳匪”,为“暴乱”,过分夸大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愚昧,不能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根源.现以帝国主义的理论视角,重新检视义和团运动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分析义和团运动对国人关于帝国主义概念理解的影响、义和团“灭洋”视野下的帝国主义观和义和团运动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暴露,以期加深人们对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性质理论断定的理解,和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有一个理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清末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曾震惊世界。从当时东西方世界舆论看,咒骂、痛恨义和团者有,赞扬、同情义和团者亦有。本文介绍的是东西方进步舆论是怎样评价义和团的。曾经热情支持孙中山搞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在1990年10月4日至18日的日本《二六新报》上,发表了题为“独酌放言”的长文。文中通过一位嗜酒的“无赖道士”对客人的酒后“放言”,吐露了宫崎滔天  相似文献   

9.
由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天津历史学会、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天津地方史志总编室、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义和团纪念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共同筹办的全国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十七个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的教学、研究和新闻出版等七十二个单位的一百二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及专著八十余篇(部)。提交到大会的论文内容,涉及到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许多方面——义和团组织源流、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作用,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和关系,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地方实力派、“东南互保”等等。  相似文献   

10.
直隶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和活动中心。当时的直隶总督裕禄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以大沽之战为界,前后有很大的差异。前期他对义和团运动以剿为主;后期则实行招抚政策。裕禄对义和团的这种政策是由清廷、列强以及义和团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通过对这些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义和团运动和裕禄其人。  相似文献   

11.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12.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从原则上说,一般都承认义和团存在着浓厚的盲目排外主义和反对西方先进科技的问题。可是,一接触实际就出现了分歧,这表明实际上仍存在着承认还是否认义和团盲目排外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志在谈到义和团反对西方科技的行动时,  相似文献   

13.
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促进了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的支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入手,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并以此求教于方家。1900年五六月间,直隶义和团运动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义和团势力在冀中进一步壮大,于5月27日占领涿州,使涿州成为义和团控制的重要据点之一,构成了对京师的强大威胁。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清政府弹压政策的失败,也使列强各国依靠清政府剿灭义和团的美梦彻底破灭。从此,列强各国直接插手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相似文献   

14.
柯文的《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以义和团运动为例,考察了历史认知的三条路径:事件、经历、神话。该作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作为解读历史的主体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的经历者、神话的制造者三者怎样以不同的方式理解过去。柯文所挖掘的三条历史认知路径为从多重视角下探寻和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有关这场运动的资料,数量极大,卷帙繁多。现仅就所知者分为综合资料、义和团文献、清方档案和外文资料四类加以叙述。凡近年来出版的新资料的内容则多介绍一些,对大家熟知的资料内容则少介绍一些。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综合资料义和团运动的资料散见于各地,搜集不易。为介绍有关义和团运动发生发展及其失败全过程,以及有关义和团思想,源流以及组织结构等情况,1951年,中国史学会主编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这是有关义和团运动的第一部综合资料。本书选辑资料四十八种,除编者自辑的《有关义和团上谕》、《有关义和团的舆论》、《有关东南互保资料》三种外,有三十一种是当时人记载,  相似文献   

16.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7.
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开展:1980年和1982年先后在山东济南、威海召开了两次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义和团史研究会,对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先后出版了义和团史的专著、通俗读物及有关资料近二十部,其中,特别是一些义和团运动资料的整理出版,给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国内各种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学术中的心理学是由西方传入的,这个传入过程折射出中国原有知识分类系统的巨大调整。心理学名称的确定是多种选择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心理学认识的变化。心理学传入之初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兴趣,但在西方强势学术话语影响下的专业化和自然科学化倾向,使中国近现代心理学最终走上追随西方学术传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基督教民(包括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信徒)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群体之一,曾经参与或被卷进了诸多历史事件。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中,作为与义和团团民相并立的另一重要社会政治角色,有其集中和典型的政治表现。在学术界对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本身已有较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花一点精力去分析一下迄今面貌仍比较模糊的近代教民群体,会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民众反侵略运动的发展和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应当以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颁布“宣战”上谕为界限,划分为“扶清灭洋”和“奉旨灭洋”两个阶段。“扶清灭洋”口号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性与盲目排外等愚昧落后性的对立统一。“宣战”以后,尽管义和团运动并未改变反帝爱国的方向,但大多数义和团向封建统治阶级报名、挂号,先后打出了“奉旨”旗号,其行动已基本上听从清政府的指挥,甚至以封建统治者的臣民自居,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从而使后期的义和团运动带上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义和团所表现的愚昧落后性,决定了义和团运动由“扶清灭洋”阶段发展到“奉旨灭洋”阶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奉旨灭洋”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利用和控制,并使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实际上又成为其失败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