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大部时间都在教室和寝室,教室是大学生上课、自习、学习和考试的主要阵地;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休息、交流和成长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教室和寝室这两个阵地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作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就成为摆在高校学生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两室的重要性入手,详细分析了当前两室作用发挥存在的现状,探究出解决目前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构素养本位的新型美术学习空间是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探索学生艺术实践工坊的培育与发展是现实必然。在区域探索中,可以通过架构“三维六环四步”工坊路径,营造“五室一厅”工坊空间,多向度整合工坊课程,有效链接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的融合通道,从而变革美术教学,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精英数学”和“大众数学”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数学观,它们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相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观应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形式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超越,因此,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学生而言,他学习数学的“生活经验”应该越来越抽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类型、学生的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材中多数的单元都有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无穷奥妙。  相似文献   

5.
“精英数学”和“大众数学”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数学观,它们只是强调的侧重点不相同,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观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形式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超越,因此,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学生而言,他学习数学的“生活经验”应该越来越抽象。“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类型,学生的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选择何种数学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6.
任兴民 《甘肃教育》2008,(23):51-51
化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下的化学非常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教科书中也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化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化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7.
孙玉富 《文教资料》2013,(27):141-142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是“生活化”课堂的追求.打造“生态课堂”,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屈瑛 《中国教师》2014,(2):67-69
广州市天河区长泣小学(以下简称“长滥小学”)创建于1932年,地处城乡结合部,校园场地开阔,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学校功能室齐全,设施、设备先进,育人气氛浓厚,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学园、乐园和花园。  相似文献   

9.
王莹  陈毅 《小学语文》2010,(1):104-106
“难忘的小学生活”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前期的开题和过程指导两个阶段,学生已经形成了以“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温暖”“精彩瞬间”为主题的四个子课题小组。前期活动的开展,既是学生学习知识、回忆往事的过程,更是积淀情感的过程。而纵观“难忘的小学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从“阅读材料”到“教学建议”及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几项活动,“情感”又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用“生活化”与“数学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方法呈现学习案例,应用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生活需求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应用这种把“生活化”和“数学化”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可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1.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 ,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需求“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注重学生的感受 ,让学生爱学、乐学 ,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切从学生出发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教材中许多单元都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有鉴于此,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首先应明确两点。一是教育对象的特点。我们的学生最基本的属性是“人”,心管现在是“小人”,但不久将成“大人”,人,不能没有生活,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如今他们从事学习生活,将来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如今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将来他们是社会的主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让学生拥有生活——拥有今天的学习生活和明天的社会生活。二是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必须源予生活,服务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联。脱离生活的语文教育只不过是一些语、  相似文献   

14.
思辨是一种高阶思维方式,学生数学学习展开思辨,会对学习内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生活中的比”教学前端,教师通过了解“比”的历史演变、把握“比”的数学本质、前测调查学生知识基础,设计出紧扣教学目标——“生活中的比”的学习路径。教学中创设引发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猜想、论证中理解两个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搭建引发认知冲突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判断、重构中沟通同类量与不同类的比,理解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是倍数关系的表达或度量;设计提供概念正反例证,让学生在辨析、反思、解释说理中深度理解“比”的数学本质及关系结构,意义建构“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有了十来年的实践,我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提出了一个主张: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我理解的“生活语文”包括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强调的是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这体现在三个方面———语文讲读“生活化”。学《长江三峡》,我引导学生回顾长江从“两岸猿声啼不住”到刘白羽笔…  相似文献   

16.
一、调查研究立足农村 综合实践活动的难点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两项,因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活动。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现成的经验,连教师本身也没有经历过,要起“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其难度可想而知。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可以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数学学习有两个基础:知识和经验。长期以来,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万千信息的社会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现实”。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  相似文献   

18.
陈瑞基 《科学课》2014,(5):M0003-M0003
科学室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场所之一。为了方便学生,室内配备了桌椅板凳、讲台、橱柜、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并按要求合理摆放。可是,如果科学室只有这样一些冰冷的设备,总是让人感觉缺乏生气,影响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有必要让科学室的墙面、四角、橱柜等都能“说话”,使科学室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乐园。  相似文献   

19.
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状况、效果、问题、困惑、感悟、收获和反思,使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向了学生的“学”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魅力引导学生多从生活“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①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  相似文献   

20.
个体的人在社会和自然的环境里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文化体验。同样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课堂文化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而是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和技能 ,又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英语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学到什么”和“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即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