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并赋予“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如“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等。其中,“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十特长”,“好公民”的标准是“公德+责任”。然而,笔者以为,“三好学生”评选的形式虽然改变了,但评价方式依然没有回归到学生评价的本真价值上来。  相似文献   

2.
话语     
《天津教育》2008,(11):3-3
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深圳市举办的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他说,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早在2004年,顾明远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教育界引起争论。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09,(1):4-8
栏目编辑 赵煦 早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时隔四年,2008年9月,顾明远教授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再次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其理由大致是,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评选“三好学生”是中国学校的传统项目。人们总是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最好能评个“三好”。三好学生几乎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几代人的心中。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也该给沿用了几十年的三好评选加点新意了。“三好学生”新概念的推出,是德育工作创新的成功尝试。我区推行的“三好学生”新概念的评选标准是: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评“三好”的目的不单是选拔出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从中受到教育:怎样做才能当个好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15日(教育文摘)介绍了舆论碰撞情况。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顾明远认为,中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8-58
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某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也确实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那么在教育观念已逐步发生改变的今天。“三好学生”评选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应该改革评选方式还是彻底废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事件的重要主角——学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周宁 《教师博览》2008,(12):12-12
记忆中,领到三好学生的奖状是件非常荣耀的事。 在“六一”儿童节大会上,只有三好学生是在全校师生的关注下上台领奖的。校长会郑重地宣读获奖学生的名单,校长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位学生从队伍中站出来。那时其他同学都必须端坐着,能自如行走就是我儿时眼中的荣耀。  相似文献   

9.
从德、智、体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是我国大中小学40多年来的传统,“三好学生”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由于新教育观念的冲击,人们开始对长达40多年历史形成的特定的“三好学生”文化产生了怀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实行了数十年的“三好学生”评  相似文献   

10.
“三好学生”.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名词。“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三好学生”的标准、对评选“三好学生”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有让老师骄傲的“三好学生”,也少不了让班主任闹心的“问题学生”。怎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笔从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给“问题学生”留面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李艳 《湖南教育》2003,(22):20-20
2003年初,雨花区教育局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入手,推出了以“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以下简称“新三好”)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模式,首次将“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区做好公民”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在这项教改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教师必须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新三好”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而教师则成为连接学校与…  相似文献   

13.
一、不代替教材去重述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地方都有旁注、说明、想一想等,这些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多材料和思考的导向。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先出示例题:(1)公园路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看一看,哪一个年级的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比率大?①学生自学课本内容。②交流:学了这部分内容,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③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六年级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17100五年级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320④启发:能直接比较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  相似文献   

14.
“三好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它既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学生追求上进的一种肯定。“三好”即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长期以来,在评定“三好学生”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把“学习好”当成主要标准,一切分数说了算。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没有代表性,社会上对“三好学生”的评定标准也出现了诸多争议。近年来,景泰县草窝滩学区推行家校联谊活动和“新三好”评选办法,对新时期学生评价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三好学生”就一定好吗?我的观点是:“三好学生”并不一定好。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综合素质更显重要。传统的“三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这一评价方式是片面的,不利于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克杰 《师道》2003,(8):29-29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六一”前夕,长沙市雨花区59所中小学的568名同学被评选为该区第一批“新概念三好学生”。该报道说,这种做法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何谓“新概念三好学生”?依照该区教育局《“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方案》规定,“新三好”摒弃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一元评价,改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社区的“多元评价”,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陕西、内蒙古、江苏、广东等地接连发生“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引起了教育乃至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追踪认为.一些学校的学生评价失之偏颇.学习成绩成为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评判标准.存在“分数压倒一切”的价值取向,以至于对学生采取不恰当的“激励”手段,用“绿领巾”、“红校服”等特殊标记来评价学生。与此同时,废除与改革“三好学生”评选的争议日趋激烈,概因为用学习成绩这个唯一标准来举荐“三好学生”存在诸多缺陷。本文以此为例,分析我国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3,(24):F0002-F0002,I0001
改革传统的班主任制度,由学校领导干部、班级任课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切实彰显出全员育人的功效:废除将学生分成等级的班干部制度及“三好学生”评选制度,用“志愿者制度”及以鼓励进步和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新型“三好学生”制度全面替代:开发阅读、旅游、家政、家庭教育等系列教材,如《我爱镇江》《我的形象我做主》《我爱我自己》《我是志愿者》《我爱孩子》……进行寒(暑)假作业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假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就要当“三好学生”!这是很多人都记忆深刻的激励,也是在学校里努力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叶祝颐 《教育》2008,(10):17-17
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