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研究目的人们总是认为少年儿童游泳比赛,男女儿童之间除了10岁以下的,其成绩相差不大之外,一般均是男孩比女孩的成绩好。果真是男孩占绝对优势吗?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 女子的形态和机能有很多特点,青春发育后,这些特点更为明显,因此参加运动时应当照顾这些特点。一、女性青春发育在青春发育前,男女孩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参加运动时无需考虑过多。青春期一般定为10-20岁。女孩进入青春发育期比男孩大约早二年。女孩的月经初潮标志着青春期的开始。在青春发育期内,形态、机能、心理和行为方面都发生一系列的突变。9-10岁以前,在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方面,女孩低于同年龄的男孩,9-10岁以后女孩的各项指标超过了同年龄的男孩,即女孩的突增期比男孩早二年。14-16岁以后,男孩各项发育指标赶上并超过了女孩。但男女青春期机能的发育曲线不出现上述交叉现象。例如,男孩的肺活  相似文献   

3.
王芳 《健与美》2024,(1):112-114
儿童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对培养未来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和促进整个游泳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选材时,教练员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遗传基因、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以及水中训练技术动作等。文章旨在探讨儿童游泳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原则及策略。从父母遗传基因、儿童性格特点、身体素质以及水中训练技术动作四个方面详细阐述科学选材的要点,分析儿童游泳运动员选材过程中的难点,强调科学选材对挖掘潜力、提高竞技水平、促进游泳运动的长期发展、培养优秀的体育精神和价值观以及为儿童提供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价值,以助力现代游泳培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校体育》2021,(8):76-77
<正>动作是人类早期生长发育的核心,是保障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3~6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主要为粗大动作的学习。粗大动作的熟练掌握是幼儿能够完成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前提,是未来习得复杂运动技能的关键。有研究证明,动作发展与幼儿感知觉、认知能力、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紧密关联。"动作学习与控制理论"认为,基本动作技能的养成和获得是运动项目技能的基础,而"动作模式"是基本动作技能组成的最小单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1):53-55
长期以来,幼儿园没有体育活动大纲,缺乏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指引,对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与人类基本动作练习混淆不清,影响了幼儿身心的正常发育。2012年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根据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内容。其中动作发展是健康领域的主要内容,动作发展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是其生活、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直接前提,3~6岁又是基础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指南》提出了3~6岁儿童动作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但没有详细提出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指引,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组的特点,发展幼儿身体的最佳动作方面有待进一步细化。为了使幼儿园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健康领域中动作发展的要求,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基于一般练习、球类练习和区域体育器材练习等不同的实践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等,本期主要探讨平衡能力的发展,下一期将重点关注灵敏性与协调能力的发展。敬请关注。同时也欢迎广大体育教师、幼儿体育研究者共同关注、研究幼儿动作能力的发展,并积极撰稿投稿。  相似文献   

6.
分析俄罗斯高级游泳运动员的训练表明,自1980年以来,在每一奥运会周期中,通过运动健将和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的男运动员几乎比女运动员多一倍。少体校、运动学校各类训练班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这些训练班中,女孩约占少年运动员总数的30%(布尔加科娃、万科娃、希恰宁、萨尔尼科娃等)。正因为如此,竞技游泳方面的绝大多数科研著作均是针对男孩完成的。本课题的任务是阐明从事游泳运动的11~16岁女孩的身体发育、机能训练水平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索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发展情况,以Newell的约束模型(constraints model)为理论基础,为学前儿童设计发展适宜性的身体活动,并检验为期8周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影响。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某农村幼儿园学前儿童(n=109)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儿童参与为期8周的动作技能发展课程,对照组儿童参与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一周内,采用TGMD-2对受试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研究中农村儿童的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的基线均显著低于TGMD-2的常模。2)经8周基本动作教学,实验组的后测GM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GMQ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87)。3)性别对教学干预无显著影响(P=0.703);实验组的后测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后测成绩(P<0.001)。结论:研究中农村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相对滞后,物体控制技能发展水平低下是主要来源;为期8周的基本动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立 《游泳》2006,(5):43-45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游泳运动的普及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幼儿园也广泛开展游泳课。通过近几年对幼儿游泳工作的实践和总结,发现在实际的仰泳教学中幼儿会出现很多错误动作.而改进这些错误动作用以往书本上的知识改正比较困难,因为他们不是专门针对4-6岁年龄阶段学习指导教材。很难照顾到幼儿年龄特点、身体发育程度和心理接受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游泳对儿童来说是一项极富吸引力又具有极佳锻炼效果的运动项目,深受儿童、家长的青睐。通常儿童的游泳课主要以练习基本动作为主,但有时也会加入少许的小游戏。研究表明,游戏在儿童游泳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激发儿童学习与保持学习的兴趣,但在一些短期游泳培训中,游戏环节往往被忽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GENTILE的2阶段学习模型及GUADAGNOLI和LEE提出的挑战点假说的理论观点,探讨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固定练习、渐进练习 和变化练习3种练习方式对儿童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背景干扰效应。方法:选取45名10~11岁儿童初学者作为试验对 象,以篮球双手胸前传球作为操作任务,选取绝对误差(AE)、绝对常数误差(ACE)和变异误差(VE)作为评价指标,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技能习得测 试、48 h保持测试和迁移测试。结论:儿童在动作技能学习初期,采取固定练习有利于儿童提高动作技能表现的一致性,是提高篮球传球动作技能 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最佳练习方式;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只改变相对速度、力量、时间等参数),在选取固定练习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 习的变异性有利于儿童比赛中篮球传球动作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和保持,以及对未来操作情境的适应;渐进练习方式在篮球传球动作技能学习过 程中始终能为儿童匹配最佳功能性难度任务,不仅有利于儿童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动作,而且有利于学习者对不同篮球传球动作技能的记忆表征和 动作计划的重新构建,是儿童学习动作技能的最佳练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相同动作程序动作技能时没有出现背景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正> 儿童少年的运动发展可以认为是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如幼儿从(睡觉或躺着时)翻身到扶着东西行走、独立行走,到能够攀登阶梯、滑滑梯、荡秋千等,这些与生活和游戏有关的运动技能的获得过程就叫做运动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孩子获得运动技能并不是想办到就能办到的。幼儿掌握爬行这个动作是幼儿自己发现新奇的东西,为了挨近它,并且想得到它,或者是为了寻求母亲而实现的。孩子玩  相似文献   

13.
李军  陈永欣 《游泳》2001,(3):20-21
高校女生由于在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导致学习各阶段的学时数相对缩短 ,学习过程中出现胆怯、惧水等心理障碍。在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前提下 ,经常采用憋气和不连贯呼吸的形式完成动作 ,一定程度上说明她们仍未能真正掌握游泳技能。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区间内更快地掌握游泳技能 ,保证游泳教学各环节的合理衔接 ,呼吸技术将起到关键作用。一、现状分析1 .调查表明 ,我校大部分女生在蛙泳课程学习之前从未下过水 ,对于学习游泳缺乏足够的信心。而初学者本身又不会克服和利用水的浮力、阻力和压力 ,会在水中站立不稳 ,呼吸困难 ,有…  相似文献   

14.
对儿童初学游泳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恐惧心理妨碍正确动作的掌握,使初学者在水中全身紧张,增加了学习游泳的难度,强调帮助诱导儿童克服恐惧心理是游泳启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普及儿童游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测试方法与发展特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与实验法,编制了3-6岁儿童动作协调能力12项运动技能测试指标.结果表明, 3-6岁男女儿童各项身体协调性,异性同年龄段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同性幼儿在不同年龄段各项指标之间存在差异, 3-4岁是幼儿听觉肢体动作、被动性动作、周期性动作与精细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4-5岁是幼儿左右上肢动作、姿势平衡性动作、自主性动作以及操作性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5-6岁是幼儿手眼动作与上下肢动作协调发展的突增期.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人际交往和关系的构建与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人的价值、生活和社会等方面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受成人行为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龄前儿童在游泳学习中,教练员会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在游泳教学中将交际要素融入教学之中,丰富儿童对理解教练信息和同伴合作的经验,提高交际能力。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游泳学习对学龄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如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人际关系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以及游泳学习对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更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38-439,437
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不断的运用于各种技能的培训当中.在游泳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游泳技术动作表象;学生从中学习提高了对游泳技术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习游泳与学习其它体育运动技能不一样 ,不仅要学会技术动作 ,而且要改变习惯的呼吸方式 ,由用鼻子呼吸 ,改用嘴吸气、口鼻呼气 ,以及适应水环境。只要学生能尽快熟悉水性 ,克服怕水的心理状态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准确把握教学进度 ,学生就会在有限的课时里学会游泳。熟悉水性的练习方法 :熟悉水性是游戏教学中的第一课 ,它是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练习。熟悉水性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和了解水的特性 ,逐步适应水的环境 ,消除怕水的心理 ,掌握游泳中一些最基本的动作 ,如呼吸、漂浮与站立、滑行等动作 ,为以后学习和…  相似文献   

19.
在各国的运动文献中,论述了青少儿发育的特点,积累了大量青少儿运动技能发展敏感期的数据资料。虽然这些数据在个别地方有所差异(这与身体素质测验方法有关),但它们毕竟说明了青少儿素质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下面分几个方面来加以论述。形态测量指标男孩一般说来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大约比女孩晚两年,而且男孩身高的高峰期明显。持续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同步摄像技术,在游泳水槽实验条件下对优秀自由泳运动员的动作技术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表面肌电图和同步摄像技术能较好地检测游泳运动员动作技术;在游泳动作中,股直肌、胸大肌、肚二头肌、肚三头肌和屈腕肌的激活程度较大,在专项力量训练中应加强练习;运动员的动作协调性好,但动作技术仍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