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2.
邛窑传统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很高,邛窑古遗址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其烧造技术也随着窑址的荒废而丢失,那些堪称出神入化的制陶技艺,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走远.如何继承和发扬邛窑传统技艺,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实地考察,分析邛窑传统技艺的保护现状,提出邛窑传统技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孙晟  舒萍 《华章》2011,(23)
荼类制作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无疑我们对它的保护曩重要的就是如何使之得到待承.本文将简要论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扬州漆砂砚制作技艺独特,使用百年楠木和天然大漆、螺钿、金刚砂等原材料,独创"点螺"工艺,轻巧耐磨,华光璀璨,是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文化、科学、艺术教育价值巨大.受社会转型影响,民间技艺处濒危状态,急待保护.要树立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举的大文化观念,强化传承人的保护,发挥地方大学作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纸类制作技艺是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具有体系性,其中旅游价值由历史与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所构成。旅游价值是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基础。在对夹江县竹纸制作技艺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提升马村手工造纸体验区、培育与手工造纸相关的旅游节庆产品、品牌和编排手工造纸民俗演艺产品四种形式进行旅游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7.
清宫御用松花砚(以下简称"松花御砚")是我国唯一由帝王创制、宫廷制造、皇家御用的砚台.松花砚雕刻技艺已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列入吉林省首批、辽宁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在松辽大地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3):18-19
端砚是肇庆市的传统手工制品,并且享誉海内外。最近,“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推动“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旅游科学研究中心牵头,肇庆学院组成了师生共同参加的课题组,就“端砚制作技艺”进行资料的搜集、采访、整理和研究,并于2006年5月14日召开了由学校和黄岗镇领导、肇庆市端砚界知名人士及课题组成员参加的“‘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现将此次座谈会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各方重视,共同为肇庆市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宣纸制作技艺是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已被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极其复杂的工艺外,宣纸制作技艺还具有其它方面的文化内涵,包括产品的规格、技艺的传承模式、组织生产方式等等。在过去数十年不断加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这项古老的技艺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0.
砚台在文房四宝当中历史最为悠久,歙砚作为徽文化的代表,其发展备受关注.伴随着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歙砚制作技艺在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歙砚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其在近现代的发展史是文章梳理的重点,在掌握历史的前提下才能为歙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2.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结合景区开发的手工非遗项目展示、主题旅游街区开发模式、主题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需要行政法的保护,更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商标权保护是目前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最为便捷有效的路径,能最大程度实现和满足对徽州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F0002-F0002
在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作为徽州文化出色代表的徽州胡开文墨制作工艺、歙砚制作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州目连戏、徽州三雕、徽剧榜上有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白苗)芦笙制作技艺进行调查、了解,从芦笙的历史源流、传说、文化价值及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威信苗族芦笙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造物实践和审美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传统模型制作技艺在唐宋时期已有高水平发展,清代“样式雷”的“烫样”模型更是达到“空前之作”的技艺高度。从“精益求精”的匠技实践、“传统礼制”的象征表达、“以人为本”的美学理想三个文化层面对技艺进行解读,提出符合新时代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适应性创造”的“再传承”理念。探索模型制作技艺在当代传承与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在审美范式上对其加以提升,从而树立新时代造物思想和美的“范式”。  相似文献   

17.
印染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之一。200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议并批准民间手工艺毡布、丝绸、蓝布等印染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14日、2011年6月10日、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相继将各地印染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5年来,学校在印染技艺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还相当滞后,还不适应印染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需要。学校教育是传承印染技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探讨学校印染技艺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学校印染技艺教育创新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肥火笔画借火烙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却因时代与社会变革等诸多因素,致使传统民间工艺品种及其制作技艺濒危失传.当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除了传承人的个人力量,企业、政府和院校等社会团体单位理应担负保护传承的责任,共同形成合力运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造血机能,突破传统的传承方式,有针对性且有效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没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工技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许许多多手工技艺并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规律,甚至逐渐走向灭亡。传统手工技艺能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传承、发展和存续方式便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沈阳锔瓷手工技艺的传承现状,探索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在存续方式上适应社会经济从而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传承"的思考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技艺蕴涵知识属性和思想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的传承只有通过知识和思想的层面去体现,才能使传统技艺更好地被认识、理解和传承下去,从而更好地继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