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详见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社1988年版第33页)。这是知识短文《谈谈散文》对散文“形散”的论述。从短文的下文可以得知“形散”的“形”指“形式方面”之义。是与“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同类,与“神不散”(即主题思想)相对的。文艺理论在《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一章提到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首要要素(详见十四院校编著《文学理论基础》第121页)。散文,属于文学范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支,散文的题材也应是散文的内容要素,则不是形  相似文献   

2.
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郁达夫说过:“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在中学语文知识短文《散文的形和神》中谈到散文写作,要求做到“情景交融,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对散文写作特点的概括,也是对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其实,大多数作者在写作时并没有过分地注意文章的形和神,也没有刻意地去把握,而往往是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或从侧面暗示,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3.
徐红梅 《语文天地》2012,(18):36-37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一、以情传神感动人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才会深深感动读者。散文家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构思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一种有特性的文体,它的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内容上的广博也正表现了散文的博大、兼容并蓄。但是,散文吸引我们的不仅仅在于视野上的开阔,更重要的,散文是随性之文,散文是带有强烈的作家印记的、熔铸了作家情感的、能够给予我们思想碰撞的文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有生命的,更适合学生去细细品味,去展开文与情的对话,去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收获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语言     
贾平凹在西安主办的散文刊物《美文》,它的刊名与它张扬的“大散文”的旗帜,十分耐人寻味。它一方面体现了散文在题材上的日常化,各行各业、无所不包,人人可写,人人有可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散文在语言上的考究,文章首先要美 !  从《美文》的名称和它的主张,我们可以看到,它触及到了散文的一大悖论,这就是散文题材的平常化和散文语言处理的精美化与贵族化。   一粒砂里可以看世界,半瓣花上可以说人情。散文的述说范围之广是其它文学样式力所难及的,可以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皆可入散文,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无论是巨大…  相似文献   

6.
我在辅导学生课内自读《一往情深疏而不散——也谈谈<项脊轩志>》一课(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时,有几个问题感到困惑,百思不得其解,想求教于专家。一、什么叫“不完整的题材”? 文章第一段说:“遇到不完整的题材,作者需要更好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一例。”显然是说《项》文(简称,下同)的题材原本是不完整的,得力于归有光把它们组织起来,然而历来专家学者公认《项》文是一篇古代散文,而散文的题材可以是一花一草,一笑一哭,没有听说写散文有题材是否完整的问题。对于散文来说,不知怎样的题材才叫做“完整的题材”? 二、什么叫材料的“天然联系”?为什么要把《项》文归为“地方志”或“人物志”?  相似文献   

7.
我要推荐给大家的两首散文诗,妙就妙在两位作者都是写的同一题材,运用的也都是同一体裁。这两位作者也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卓有成效的散文大家,他们在五十年代就以散文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下面所选的作品虽然不是他们的代表之作,但通过比较,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可以预约的雪》的作者是生于1953年的台湾高雄人林清玄,他还有许多其它散文作品,如《莲花开落》、《传灯》、《迷路的云》等。《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议论文,使人读后感触很深。文中的"雪"即菅芒花,作者以菅芒花作为全文的引线,对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进行了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出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生命中的"常"与"变"是由时间所...  相似文献   

9.
<正>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其一是指它内容和形式上的灵活自由,即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大至宏观世界宇宙,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作为散文的题材;其二是指它的形式不拘一格,章法灵活自由,行为从容自如,文法变化多端。"神不散"指散文的主旨鲜明集中。这就是散文的魅力。散文的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琐事,它靠蕴含在作品中字里行间的神韵,通过平凡的琐事所显示出来的情、理、意、趣来打动读者,是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独特的感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散文  相似文献   

10.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文情并茂的文学题材。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散文的这一主要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体会散文的真挚情感,揣摩散文优美、清新、流畅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杨亮 《现代语文》2014,(1):68-69
《三峡》作为古文中的一篇写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若说“形”,一般大家觉得此文的“形”是十分工整、规矩的。先写山后写水,水也分四季一一呈现,结构上中规中矩,内容上亦清晰简单。而就“神”来说,全文也好像旨在传递三峡的美,只有在最后若有若无地流露出作者的一丝心境。所以从“神”的角度,也并没有那么紧凑集中,但仔细品读文本,事实也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母亲的一篇散文。怀念母亲的文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它们都是带有浓烈情感色彩的散文。季羡林曾说: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散文的真面目是以情感人"。那么,本文作者是如何表达怀念之情,让人感同身受进而产生共鸣的呢?  相似文献   

13.
第二册 第五单元 【学习要点】 本单元为散文单元。 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主要特点——形散神聚,即形散神不散。先明确“形”和“神”的含义:“形”是指散文的外在形式而言,“神”是指散文的内在思想而言;外在形式包括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表达方式的采用等,而内在思想体现的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明确“散”与“不散”的关系:“散”与“不散”是相对而言的,是对立统一的;散的“形”可以使题材天地广阔,行文灵活自如,不散的“神”可以使题材凝聚在一点,主题鲜明;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散文这个体裁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只要我们把握了散文“形”与“神”之间的联系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下面两篇散文,一篇…  相似文献   

15.
高二册 风景谈【一课一法】“形散神聚”领会法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形散神聚”是散文的基本特点。领会“形散神聚”是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那些以写真实的人、事、景、物为基础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各类散文。其方法步骤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二、抓住“文眼”,理清线索; 三、品味语言,学习借鉴。 【操作示例】 一、看选取材料,析材料组织 散文的题材范围极广。内容琳琅满目,材料很散。以《风景谈》为例,作者撷  相似文献   

16.
周俊根 《初中生》2006,(27):66-71
散文阅读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实只要弄清了散文的特点,就不难解决这个问题.散文的特点通常可以说成"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如果不散,就不成为"散文";散文的神如果只散不聚,就不会成为好散文.所以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理清作品的形,即材料(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景物等),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变化的思想脉络,揣摩作品的"神",即立意和主旨.一句话,就是要透过散文的"形",把握散文的"神".  相似文献   

17.
散文题材的写实美具有多重属性:内容的求真意识与质地的表现性质是散文文体的本体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自身的审美要求;视野的广角摄取与构成的精严选择是散文文体的创作特性,是散文于题材因素上对作者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邵江徽 《学语文》2014,(5):35-35
"形散神聚"是散文基本的美学特征,"形"就是作品中使用的材料,"神"就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者主要通过"形"来表现"神",用"神"来掌控"形";"形"在作品中主要通过记叙和描写来表达,"神"在作品中主要通过议论和抒情来表达。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品中直接用来议论和抒情的并不就是"神",但它们一般都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9.
李俊 《成才之路》2009,(21):61-61
刘亮程是近年来逐渐被我们所熟悉的一位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几乎都在叙说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庄。题材的范围看起来似乎很小。但是文章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哲学,语言也十分朴素、干练。他被誉为。九十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自己曾说:“我相信在任何一件事物上都有可能找到整个世界,就像在一滴水中看见大海。”我们可以跟随他从一个村庄来看整个世界。下面。我就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一下刘亮程的散文。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上有一种文体叫散文,其主体特征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度,随意变化;所谓“神聚”(或“神不散”),主要是指从散文立意来说,即其所表达主题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多变,无不为表达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