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讲述各种历史时间观念的表达方式和正确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脉络清楚、线索分明地掌握所学历史知识,记住重要的历史年代.  相似文献   

2.
明确时间概念,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也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要求,上面两道中考历史试题就不约而同地践行了这一要求。这两道试题,依托新课程资源而非教科书,从实物史料“公司股份凭据”和“任命状”的时间切入,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历史和计算年代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时间要素,体现了新课改培养学生时空素养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时间为世人所关注。诸说不一。以王朝都城为政治中心作标志,历代王朝形成的政治中心分为全国政治中心、地方区域中心。累计计算历代王朝在河南建都时间,可知河南成为政治中心的时间近2000年,位居全国34个省区之首。这是河南历史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亮点,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几何的起源     
数学除了研究"数量关系"之外,还研究"空间形式"。"形"的历史与"数"的历史一样古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甚至更远。恩格思曾经指出:"数学是从计算时间和制造器皿产生的。"如果说计算时间需要"数"的概念,那么制造器皿则有赖于"形"的意识。这  相似文献   

5.
张剑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78-78,80
文章从重视历史的时序性,重视历史的空间性、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综合考察历史发展四方面论述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具体策略,其中重视历史的时序性包括重视历史的时序性、正确计算历史时间问题、善用历史年表。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中的"时间"有客观时间、历史上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学家拟构的历史时间三种。第一、二种"时间"构成"时间历史",是对客观时间的记录和描述,一般不带有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但蕴含了先人们的世界观,是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时间"是历史研究内容划分的单位,也是历史研究的特定手段和方法,是历史评价的依据和史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也就是说要想学好历史一定要掌握好历史时间。虽然新的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时间,但从近两年的广东文综高考历史试题来看,依然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时空观念。但是,山区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普遍对历史时间产生恐惧感和在高考答卷过程中普遍存在历史时空观不强的现象。可见,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能力非常不理想。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掌  相似文献   

8.
李翰  曹靓 《历史学习》2007,(2):25-29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高考历史试题特别注重对时间的考查.2006年广东高考历史单科共有五道选择题涉及中国古代史,其中有四道题目都是直接设问考查历史时间.高考重视对历史时间的考查还表现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9.
对历史学习而言,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必要的学科思维能力,是历史理解和历史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重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虽然注意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的时代先后和发展脉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但始终没有将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明确作为一项能力培养目标,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概念界定。本文根据中外史论书籍,借鉴国外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尝试性阐述,并对教科书如何培养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历史时间”十分繁多,记忆“历史时间”又是学生们学历史最烦恼的事情。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时间”的教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杨伟平 《新高考》2010,(3):41-42
历史概念是时间、空间、人物和事件的统一,历史时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历史高考对历史时间的考查一直非常重视,仅2009年实施新课标的高考省份中,直接考查时间的试题就有11题,如果算上那些间接考查的就更多了。所以掌握好历史时间,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知识和高考备考都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观念是与时间的流逝相关联的,历史的发展是在特定的时空构架内从一个流程向另一个流程的位移。为此,历史学家为着认识和了解历史发展的水平及状态,将历史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的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对历史发展的不同水平及状态加以标识。用时间的位移对具体历史发展水平和状态的不同层递性加以标识,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时间观。怎样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历史时间?恩格斯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紧接着又说:“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时空观念"是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中的时间作为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维度,除自然时间外,更强调意义(社会)时间。时间观念对正确认识历史现象与历史趋势,进行历史解释与建构历史联系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突出历史意识与历史思维,注重在长时段大时代视野中理解和解释历史,在历史流变的前提下突出考查普通和普遍意义上的时  相似文献   

14.
计算两个时刻之间有多少小时多少分钟,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两个整时之间的时间计算对同学们来说不太困难,但不是两个整点之间的时间计算,就有点难度了。这里教给同学们一种时间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世界末日之战》是秘鲁作家略萨的一部以巴西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小说试图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表现对拉美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中的时间艺术具有独特性,它一方面以明确的具体时间和自然时序来显示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又以模糊的、不确定的时间概念来展示小说特有的主观性,同时在结构安排上又通过时间的跳跃性、多层面性来呈现时间的立体性特色。  相似文献   

16.
历史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演绎的,正确把握各种时间概念,无疑是正确分析、认识历史的前提条件,因而时间概念也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对时间概念的教学已探索出许多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但是历史教学中的时间概念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表达形式多样,既有显性的,也有隐...  相似文献   

17.
有史必有时间,历史时间是串联历史知识的网络。掌握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一大难题,下面就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时间问题予以归纳,以供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的历史课本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以专题的形式展现历史内容,使学生对同一性质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但历史事件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发生的,因此本文打破专题界限,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以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重新对中国近代史进行整合,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9.
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况且按照现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水平来看,他们更容易按时间顺序去接受历史知识,这样对他们来说更系统更直观。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时间就非常重要。而利用时间这一信息去解题,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计算历史时间的方法是《中国历史》第一册开篇的难点、重点 ,而公元纪年又是其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如何帮助初一新生学习掌握历史时间 ,学会正确的计算方法呢 ?下面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公元纪年法 ,是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凡这以前发生的事 ,由元年开始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 ,在这以后发生的事 ,由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称为公元××年 ,我国是从新中国诞生起采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法 ,是世界上通用的纪年法。那么 ,怎样进行公元纪年的换算呢 ?有以下几种情形——(一 )公元前计算法。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诞生于公元前 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