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求索不尽的话题。只要你同新闻结缘,你就不能不时时渴求真实,不能不为真真假假所磨砺。说到底,记者的权威,是真实性的权威:新闻媒体的力量,是传播真实的力量;报纸版面的荣光,是真实纪录的荣光。没有真实,便没有新闻,也便没有新闻媒体,更不会有赖以生存的“他们”和”我们”。因此,谁想在报纸版面上打新闻“真实性”的鬼主意,谁就是在拿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2.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3.
对新闻真实及“宏观真实论”思维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涂艳  秦志希 《新闻界》2001,(2):23-25
新时期以来,对于新闻真实理论,我们经历了由“本质真实论”到“宏观真实论”的提法的转变,其后人们又对“宏观真实论”提出了质疑,我们是不是又在琢磨该以“××真实论”取代“宏观真实论”呢?可是我们并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新闻报道为什么一定要在事物现象真实之外提出“本质真实”、在单一事实真实之外提出“宏观真实”?这种思维模式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这种思维方式?我们似乎有必要对这种新闻真实理论的思维作一番思考,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真实本身的问题。一新闻真实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对于客观…  相似文献   

4.
梅松武 《新闻界》2001,(1):13-15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新闻界》 1996年 1期有两篇文章引起了我对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思考。一篇是何光同志撰写的《新闻真实论》,另一篇是喻权域同志撰写的《世妇会报道对新闻学的启示》。前者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本质真实论”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实践中无法操作,认为它不能作为检验新闻真实性的标准。后者分析了某些西方传媒对世妇会的报道“本质上不真实”,认为“本质真实的意思是对的”。近几年,新闻界关于新闻真实性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   我是不赞成“本质真实论”的。这不仅因为“本质真实”…  相似文献   

5.
叶俊 《编辑之友》2016,(4):48-51
文章从概念上对新闻真实进行了界定和分析.首先,新闻真实是一个由“元概念”和“延伸概念”构成的概念空间.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概念.其次,新闻真实各层次概念之间彼此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新闻真实在“元概念”上的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两者相符或趋向一致”;在实现方式上,新闻真实是在“新闻的有机运动”过程中得以呈现的.  相似文献   

6.
洪文静 《青年记者》2017,(32):106-107
由美国青年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执导的爱情歌舞片《爱乐之城》,被誉为2016年度“最唯美浪漫的爱情电影”,①该片生动真实地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怀揣演员梦想、编剧梦想的咖啡店女员工和一个如痴如醉地热爱爵士乐的钢琴家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逼真的场景、真实的人性使文本完成了从“直观真实”到“客观真实”的建构. 逼真的场景 “场景是影片情节展开的框架,是人物存在及活动的空间.”②“任何一部影片都应该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逼真的艺术场景是前提.”③  相似文献   

7.
“宏观真实”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真实”一词,在我们的新闻学论著中已多有运用。把新闻真实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比之原来的“现象真实”、“本质真实”要合理,自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细细想来,“宏观真实”的说法尚有不少需要推敲之处,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专家。 一、概念本身模糊 按照通常理解,宏观真实是指大众新闻传播媒介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故又称为“整体真实”或“总体真实”(关于“宏观真实”还有一解,下面再说)。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这表明宏观真实的实现需有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就是说,当新闻报道连绵不断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与社会总体面目吻合无间。初听起来这似乎不无道理,然稍一琢磨就生出一个疑问。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由年、月、日、时等组成,“宏观真实”所要求的“连续不断”究竟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假新闻增多,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瞩目的问题,业界和学界尤其重视,多有探讨。但多数章仍然停留在“从事实到新闻”的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层次,强调的是新闻“再现”事件的“原貌”问题,并未深入到事实的内部联系、事实与新闻的深层次关系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新闻实践却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难题,迫切要求理论界予以回答:为什么“要素”齐全的报道还会引起人们怀疑?为什么记“真实”地反映了事实却被斥虚假?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一些新闻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笔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新闻没有在“表层真实”的基础上实现“新闻真实”。  相似文献   

9.
《新闻真实的特点分析》一文,从哲学的高度对新闻真实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新闻活动本质上属于认识活动,形成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认识的结果,新闻真实的要义在于认识论意义的真实, 并以存在论意义的真实为前提。文章对其观点从“新闻真实是事实性真实”、“新闻真实是过程性真实”、“新闻真实是有限度的真实”、“新闻真实是即时性真实”四个方面给予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时代受众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新闻真实性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任性真实”,即受众所相信的真实。依据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分类,并结合对25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本文从“系统信任”和“人际信任”两个维度对新闻的“信任性真实”进行了分析。笔者发现,“可视化”以及“交朋友”策略是社交媒体时代形塑传受之间“人际信任”的重要路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信任”是完整实现新闻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但是新闻真实并不依赖于受众的信任,事实真实仍然是衡量新闻真实性的终极性标准。  相似文献   

11.
蒋文博 《视听界》2007,(2):56-57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制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再现”是对某一特定人物过去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或演员重新演示拍摄。这种对于过去发生事件的溯源表现一般限于一个人的行为,前后相隔时间不长,周围环境没有变化。“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视觉差异,即是对象“自身”的重演。  相似文献   

12.
高纯度的真实赵维新闻要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我们有很多新闻报道确确实实是“新近发生”的,不仅“五个W”一个不少,而且有的电视画面就在你眼皮底下,让你“眼见为实”,你无法否认它的真实,却又让你觉得别扭,觉得假,觉得是在参观“人造景观”。但又确确实实...  相似文献   

13.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眉  罗卫 《新闻记者》2002,(12):13-15
新 闻必须真实 ,这如同日出日落一般 ,实属常识 ,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个“起码的要求”。然而 ,为什么假新闻仍不断出现呢 ?撇去记者因各种目的制造假新闻这种明知故犯的情况不论 ,在新闻实践中 ,编辑如何“证实真实” ,却并非易事。所以说 ,新闻真实性虽是个老话题 ,但又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也许有人认为 ,想做到“真实”有什么难 ,实事求是地报道不就行了 ?其实 ,即使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等都是真实的 ,但从宏观上看也未必“真实”。因为它可能只是“现象的真实” ,而不是事物本质上的真实。真实应该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  相似文献   

14.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报告文学是“报告”加“文学”。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它的“新闻性”,体现在“报告”之中;它的“文学性”,则是“文学”二字所特定的。报告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却不是机械地记录和传播,而是借助于艺术手段来再现和描绘生活。一、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体现在艺术构思上。构思,是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选材、提炼、布局(结构)、确定主题等。我  相似文献   

16.
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这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新旧事物混合、新旧观念混合的“过渡带”,所有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过渡色彩。”那么,这期间的新闻工作是否也有“过渡色彩”呢?如果有,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呢?研讨这个有没有实际意义呢? 问题提出来了,需要分析和回答。我想,新闻工作没有在“世外桃源”中进行,因而无法超越历史的“过渡带”。说新闻工作不存在“过渡色彩”是不真实、不科学的。 在总的格局看,新闻工作在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  相似文献   

17.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从有“新闻学”以来,“新闻真实性”问题就让人争论不休.如今我说个新的话题,叫新闻的“生活真实”,这可不是添乱,确实感到值得一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由此产生了两组矛盾: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新闻真实与事实真实.但是,从泛意上说,新闻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报道自然与社会生活、再现生活过程中选择其新的一种艺术.于是您要细读一些新闻作品会发现,不少新闻作品中,写的并非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或者是“发生在具体时、空中的事实”,而是写进了许多生活现象,写进了记者的生活感受和生活体验,写进了生活中曾有的却没有事实基本要素界定的“无主事实”等等.一些新闻作品尽管写进了这些“生活”,写进了这些“无主事实”,却并未影响这些作品的新闻性、真实性和传播价值.有的作品还拿到了新闻大奖并受到广泛好评.我们把新闻作品中的这种真实称之为“生活真实”.这类反映“生活真实”的新闻内容,在新闻作品中常见有这么几种:  相似文献   

19.
公信力确实是当下每家媒体不得不正视的一个严肃问题,其中的核心之处就是“信”。没有对法律的信仰,人们就无法看到公正。同样,媒体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对真相的真实反映,就无法获得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讲真话     
高鹏  成成 《出版参考》2009,(3):44-44
温家宝同志为《季羡林散文集》封底所题:“你是提倡真实的。要真情、要真实、要真挚、要真切。”季先生说:“现在我们的国家终于拨云雾而见青天,我自己也过了古稀之年,我还没有制订出见马克思的计划。今后,我积习难除,如果真有所感——我强调的是一个‘真’字,我还将继续写下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