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确保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统一》(《当代思潮》1994年第2期何祚庥文)文章说,关于“生产力标准”,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邓小平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这一...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一基本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运用.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坚决贯彻执行《决定》,这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经济法制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按照《决定》精神建立与健全经济法制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实践标准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标准的观点、方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认识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第一”的观点,用生产力的标准认识社会主义,用人民利益的标准衡量社会主义,用发展的标准评判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系社会主义的本的基本观点,与“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二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把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物质力量,共同的核心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较之“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对社会主义的化特征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成败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十四大修改的党章中,又把这个观点写入总纲,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这个思想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密切联系,成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坚持生产力标准就是坚持历史唯…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实践要求我们树立一种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一个根本的价值标准,以指引我们正确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分析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真理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作为新时期最高价值标准的“三个有利于”的特点,即:强调认识的实践标准与实践结果的价值标准的统一;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当前道德现状评价问题上存在的“滑坡论”与“爬坡论”,指出把生产力进步与否作为评价道德状况的标准是欠妥当的,不是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必然引起道德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而道德上却极度堕落。当然,生产力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可以统一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供道德进步的物质保证,但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导向,才能使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论述了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始终的三方面基本观点,即重视实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实践标准;重视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坚持生产力标准;重视人民群众创造性——解放人民群众创造力与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坚持人民利益标准。这三方面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充分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王冀生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革与高...  相似文献   

14.
前一时期,生产力标准曾受到种种曲解,也成为某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割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的一个理论依据。他们打着坚持“生产力标准”的旗号,宣扬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社会主义“早产论’、“失败论”,甚至赤裸裸地鼓吹“私有化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等,造成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统一烈而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然而,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生,具有典型的两面性,要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和谐统一,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克服市场本身存在的负面效应,从而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一、避免“公平与效率分离”,实现二者有机统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两个基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追求的两大目标。社会主义必须而且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之所以说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完善已经初步建立的新体制为主题,以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必将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产生重大意义。《决定》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贯彻“五个坚持”,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5政策的基本依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成熟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它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实践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统一,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根本手段和最终目的的统一,突破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的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它也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指出 :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努力探索能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决定》还指出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细胞。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必须搞活企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探索企业发展动力问题,无疑是搞活企业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冯子标教授撰著的《企业发展动力与领导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一书,以研究企业发展动力为宗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不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