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学生物的教材体系中贯彻了诸多哲学观点,加强哲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将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生命科学的真实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章,注重以事实和实验说话,展示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编写思路;在对知识阐述方面采取了实验、实例、图解、思考题(旁栏思考与复习题)、小资料等多管齐下的“全方位战略”。新颖的设计,详实的内容,发展与研究的眼光,使教材耳目一新,尤其是这一章增加的15个小资料,丰富了教材的“血肉”,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2004年高考生物实验题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题目新颖、灵活、难易适度,考查基础知识与考查能力并重。下面以2004年生物高考实验题为例,就高考实验题与教材的联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对2005年生物高考复习有所帮助。1 辨析再认,重现教材实验有些高考实验题是教材内容的重现,重现的内容一般是重要的仪器、操作、实验步骤或现象,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再认、比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形成。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个课改目标呢?通过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关于酶这节知识的实验内容,分析新旧教材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新教材在实验部分有了较大的改变,更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提出教师的在实验课堂上应作出的改变,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做到化难为易,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和智慧挑战。  相似文献   

5.
吴润 《生物学教学》2004,29(9):31-3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上册“实验一”,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又是与化学相互渗透的交汇处和切入点,但需弄清有关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化学原理,对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化合物的鉴定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的语课程教材体系,是素质教育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语课程教材体系存在着以语知识为中心,追求内容的形式化,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因此,必须构建新的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使语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吴成军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2-35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课程教材研究所按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高中新教材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和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这6个模块的学生用书已于2004年3月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评审委员会审查通过,目前正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和江苏五个省、自治区实验。体现每个模块独特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这套教材编写的主要指导思想。本文分别从知识体系的构点、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这三个维度来简析这套教材必修模块的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8.
唐丽 《小学生》2010,(4):2-3
新编的美术教材,改变了从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而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许多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袁世英 《甘肃教育》2000,(10):41-41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是在绝大部分省市的部分学校实验的基础上于 1993年秋季正式推广使用的,这套教材在突出“三个面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破传统教材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编写原则和编排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与八十年代的人教版统编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三大改革: 1.按照先易后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建立了与旧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教材编排新体系。 这个知识体系仍由四部分组成,但知识板块组合和编排顺序与以往不尽相同。先是简单易学的常见物理现象,包括测量、运动、声、热、光等简单知…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教会学生解读与挖掘教材的方法,从而增强高三生物复习的有效性。以浙科版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为例,着重从文字、插图、课后思考与练习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解读与挖掘,从而使学生学会回归教材。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地理教材改革,是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我国现有的学校地理教材体系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使地理教材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这首先需要地理教材编写人员和广大教师建立新的地理教材观,同时用新的地理教材观来指导我们的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姚迅 《甘肃教育》2008,(5):22-22
1,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的知识体系及活动体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已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根据生物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对生物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点有益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一套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为主线的“导探→导读→导议→导练”四导六步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的文化建构模型,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型教材体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建构人本化教材新体系;强调教材服务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功能,加强教材的实践性特征;注重教材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建构语文与生活的教材新模型。语文教材的人本化、整合化、生活化与活动化等几种文化建构模型。是语文教材文化建构新理念的必然所指,无疑有助于推进语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全国大部分普通高中物理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必修加选修教材,与之前1995年版两本必修加一本选修教材相比,有所变化,突出了物理实验,强调思考、讨论与分析,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研究课题,以及大量插图和分析图例。与进入实验阶段的新课程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体现在体系上,仍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编排教材;在内容上,与科技发展前沿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因此,这种版本的教材可以称作是从传统课程走向新课程的“过渡教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和美国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光与光合作用"两节内容的分析,主要从核心内容、实验设置、特色栏目3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美教材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差异,联系教学实际,从而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建设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材建设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为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符合专业课程体系、具有时代性的实验教材建设,一方面满足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性强的特点,继而替代于猜想、实验等一套特点鲜明、时代感强的物理教材,新教材的编排体系无疑更符合中学生感性的认知友展规律。然而,基于课程逻辑顺序与学生知识认识的升华顺序,这种编排也必然使知识的呈现相对“散”——特别是综合性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过程。鉴于此,教师布置周密的教学活动是完成这一目标的补偿环节。因此,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面临新的任务:将教材中相对零散的知识整体化和系统化,使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的认知过程,升华为获取知识的系统结构,融为完美的统一体。因此,我在新课标实施的教学活动中,对于新课标下的知识相对离散的实验教材,通过反复实践、探索出:在每一节、每一章教学结束时,以引导同学写章末小结为切入口,培养大家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是以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为学习主体,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为核心的一种课程。以实验为中心,以实验带动知识点是主体课堂教学改革最明显的特点。下面就生物主体性课堂实验实施目标教学的认识谈一点体会。 1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明确课程目标体系,结合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生物实验课教学目标时,需要在对教学大纲的了解、理解、掌握三…  相似文献   

20.
任小贝 《生物学教学》2004,29(11):11-12
人教版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内容编写体系上,改变旧教材从部分到整体的编写思路,构建总述-分述-再总述(归纳)的编写框架,编写方式力求体现由宏观到微观、由共性到个性、由具体到抽象的编写体系,力求体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识逻辑的统一,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变陈述式为探究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