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三种简单应用题的数量间的关系是: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解这三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常指导学生用诸如:“部分数 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剩余数”、“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 份数=每份数”……等关系式来分析、解答简单应用题。由于低年级数学教学在每类例题教学后,为了巩固和强化所学的新知识练习中配备了大量的同类习题,学生套用上述数量关系式来解这些题目,没有什么障碍与困难,当时的教学效果还不错。然而,这仅仅是教师满足于眼前具体问题的“顺利解决”,却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 (一)简单的求平均数应用题 所谓求“平均数”就是把某一数量(即总量)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计算方法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其中总数量和份数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这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形成了“平均数应用题”的  相似文献   

4.
巧解平均数     
<正>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或“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例1】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为7,  相似文献   

5.
搞好正、反比例的教学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分析上: 一、掌握几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成比例的量有三个,一个是不变量,另两个是变量;其中,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三种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几种带规律性的数量关系。 1.基本数量关系: 每份数×份数=总数 (因数)×(因数)=(积) 总数=每份数×份数→每份数=(总数)/(份数)→份数=(总数)/(每份数)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因数)→因数=积/(因数)  相似文献   

6.
例题:一个煤矿上半年原计划产煤66万吨,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2.2万吨。照这样计算,完成上半年计划要用几个月? 师:这是一道关于哪一类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生:这是一道讲每份数、份数和总数关系的应用题。 师:(出示空白表格并填写:每份数、份数、总数。见后,下同。)谁能把这三者说得具体些? 生:每份数指工作效率,份数指工作时间,总数指工作总量。 师:(在表中填写: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谁能把这三者说得更具体些? 生:工作效率指每月产煤吨数,工作时间指产煤月数,工作总量指产煤总吨数。 师:(在表中填写:每月产煤吨数、月数、总吨数。)请大家一起说这三者的数量关系式。 生(全体):每月产:煤吨数×月数=总吨数。  相似文献   

7.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判别正、反比例关系时说:“正比例关系式 y/x=k(一定)中的 k 不能为总量,而反比例关系式 xy=k(一定)中的 k 一定是总量。因此,k 为总量,则两量成反比例,否则两量便成正比例。”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这种说法好象没有错误,例如(总价/数量)=单价,(总数/份数)=每份数,单价×数量=总价,每份数×份数=总数等。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情况并非如此。譬如  相似文献   

8.
平均数问题是小学典型应用题中的一种,解题思路是先把几个已知数量合起来,算出总数量,再分成相等的几份,求出每份的数量。它的基本数量关系式为:总数量&#247;总份数=平均数。其实,我们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解答,即先确定一个标准量,把其他的数量同标准量作比较,运用移多补少的思想,求出平均数。通常  相似文献   

9.
运用分析法解应用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好的作用.在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关键要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列出数量关系式,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掌握应用题的四个基本数量关系低年级一步运算的简单应用题有十一种,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确这十一种类型分属四个数量关系,即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两数相差的关系,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关系及两数的倍数关系.教学时,必须让学生明确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以及每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笼里有14只兔子,  相似文献   

10.
<正>除法根据除得的结果,可分为“等分除”和“包含除”。“等分除”就是在平均分配一些物品时,已知分成的份数,求每份物品的个数,也就是说,除得的结果是每份物品的个数。用式子表示为:总数量÷分成的份数=1份的数量(也就是“平均数量”)  相似文献   

11.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正、反比例应用题,具有一些特点,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它们,教学起来就不太困难了。第一,教材中正、反比例的例题中,绝大多数练习题,都涉及到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数量关系: 每份数×份数=总数。(1)在正比例问题中,(1)式中的每份数不变[p.44第4(2)、5(2)题除外],在反比例问题中,(1)式中的总数不变。  相似文献   

12.
“已知几个数的和及这几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几个数”的应用题称为“和倍”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透过已知条件的表象,找出可知,即找出几个数的和与份数的和,求出一份是多少。现举例说明 (一)基本问题例1.果园里有两种果树共96棵,苹果树是梨树的5倍。这两种果树各多少棵? 分析:如果把梨树棵数作为标准数1份,苹果树就是5份,那么两种果树一共是(5+1)份,利用公式“总数÷总份数=1份数”就可解题。 (1)梨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13.
在简单应用题的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非常重视分析数量关系,但有的做法却值得研究,如把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抽象概括为: 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 …… 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让学生机械记忆这一些公式。这种做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4.
被乘数和乘数在求总数的乘法应用题里分别叫做每份数和份数。引导低年级学生快而准地找出“每份数”是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找“每份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乘法的意义找“每份数”。 例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每人种3棵,5人一共种了多少棵?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旧知,以旧带新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之前,先复习关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例如:一台碾米机4小时碾米9600斤,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要求每份数,即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就是要把总数9600斤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即9600÷4=2400(斤),让学生明确:每份数二总数。份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1、少先队员一人植树,一共植40棵,平均每人值多少棵?人王明小朋友3天做数学题,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3、东在生产队有7亩早…  相似文献   

16.
求平均数应用题的特点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要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而总数不变,求所得的一份数是多少。其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教材按两个层次分别安排了简单的和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教学简单类型时,应注意下面几点。一、依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问题设计。教一道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的应用题:“一个采煤队在一周前3天平均每天采煤15吨,后4天平均每天采煤20吨,这个采煤队这一周平均每天采煤多少吨?”如果我们过早地讲出“总数量÷总份数=每份数”、“总数量与总份数要对应”,然后提出问题:“题目告诉我们‘总数量’了吗?怎么求呢?告诉了我们‘总份数’了吗?怎么求呢?”等等。这种从现成结论出发所引出的问题与讨论,只能  相似文献   

18.
一、说教材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一)”例2编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求平均数”是作为一类除法计算应用题来编排的,教学时,一般都是通过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平均数,再运用这一数量关系式解答相关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与能力。苏教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编排在“简单的统计(一)”单元内,这样编排促使我们教师必须领会编者的意图,在教学中要有新的思考。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  相似文献   

19.
省编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在“表内乘除法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单元中,安排了运用“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关系,列简易方程解答应用题的内容,下面谈一谈我们对这内容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乘除法离不开“每份数”这个重要概念,可以说,“每份数”就是连接乘除法互逆关系的一条纽带,乘法中相同加数就是“一份数”,除法中的“每份数”更是必不可少。许多复杂的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将“一份量”设为隐性条件,需要学生去反思和计算,数学上将这种问题统称为“归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