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是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的中坚和主体,晚明革新思潮的策源者之一李贽是他们的文学导师和精神之父,李氏对袁昆季的影响无人企及.但公安三袁对待自己的先驱、师长李贽却持有矛盾态度,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三袁兄弟对要贽极尽尊崇、无限景仰;另一方面,他们又疑视,甚至贬抑李氏的思想现念、文学活动."虽好之,不学之",是公安三袁对李贽所持态度的全面写照.  相似文献   

2.
公安派的发生发展以三袁为主将。三袁对公安派的发展之功可概括为:袁宗道发之,袁宏道兴之,袁中道善之。而公安派之所以能够成为明代文坛蔚为大观的文学潮流,从根本上说离不开袁宗道的发轫之功。  相似文献   

3.
“公安三袁”之一的袁中道一生饱受场屋之苦,他的作品中也有大量描写科举的文字。本文从他的主要著作《珂雪斋集》入手,多角度地阐述他的科举思想,进而分析他矛盾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公安三袁性喜漫游山水,常把自我的性灵毫无隐饰地坦露在山光水色之间。因此他们的山水诗文,既是写自然,又是抒写自己的性灵。袁宏道、袁中道都曾有武当之游,他们在这里留下的作品,就表现了他们独特的性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公安三袁于晚明标举性录,一扫复古摹拟之弊.从流变的角度看,袁宗道在思想方面实为两弟之先导,在文学方面则受宏道之影响大一些.本文试就宗道的开创之功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韵琴在1915年至1916年间,创作了大量以爱国、启蒙为旨归的反袁小说。这批作品与当时立意消闲、娱乐的小说风尚迥然有异,具有鲜明的"工具化"倾向,是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斗争的产物。事实上,无论是刘韵琴的小说观念还是小说创作,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有一脉相承的话语空间和政治逻辑。她的小说趣味浓厚,引人入胜,能以谐趣之手段来导民以政见,从而在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袁宏道、王思任的小品文置于明代文学的背景中,对袁宏道王思任小品文中以"水"为喻时所呈现的"自然与典雅""阴柔与阳刚"各与时代的同构性以及两家之间的异质美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两人的小品文各有对明代主流文风的反拨和否定,而王思任的小品文更带有否定之否定的色彩.这标志着晚明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从拟古文风中脱胎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袁宗道作为士大夫文人,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其思想观念、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儒雅、平和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他在"性灵文学"这场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先锋引导作用和其积极努力的文学实践,又使他的自然灵动的风采展露无遗.在袁宗道的身上,二者达到一种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晚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使个性之风崛起,在尺牍中,袁宏道真实地展现了自身的生活状况以及喜怒哀乐、嗜好情欲,呈现了一个在个性与世俗环境、仕进与隐退的矛盾冲突中,不断追求自适的自适者形象。袁宏道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全然不顾地追求自己所向往的自适生活,而是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使自己真正能够在生活中自适,这体现了袁宏道对个体生命的主动把握,彰显了个体的生命意识与力量。  相似文献   

10.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明后期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作为公安派“三袁”之一,袁中道的学思想深受他的兄长、公安派主帅袁宏道的影响。因为袁中道生年较晚,对后期公安派的流弊认识颇深刻,故他的诗学思想体现了“通骑驿于公安、竞陵”的调和色彩。研究袁中道诗学思想,可以为认识中晚明诗学思想的转型及其时代特征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明代后期公安派著名作家袁宏道的小品文创作为例证,从文体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边缘文体的中心化问题.论证了袁宏道在开创小品文体时,兼容了业已跻身中心文体的诗歌(包括词)、散文(包括辞赋)的特质,因而有效避免了小品文的长期边缘化,使小品文在草创时期就得以类归散文之正宗.  相似文献   

12.
袁宗道小品散文的主要特征:理性精神的祟尚、静照返观的禅境以及情深韵长的风格,同时对袁宗道在公安派的地位作了说明。这对于以往研究中过分重视袁宏道与袁中道,而轻视袁宗道的做法,不无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思想解放,环境宽松,当代诗词出现了复兴之势,产生了一批优秀作家,袁第锐是其中年辈较高者之一。袁诗以近体为主,七绝篇什尤富,大抵才思敏捷,倚马可待。其在语言上的特点,是议论风生,快人快语,近阳刚而远阴柔,多硬语而少软语,多胸臆语而少含蓄委婉。陈贻评其咏史七绝曰:"数量直逼唐之胡曾,而艺术则远胜之。"是为不刊之论。袁氏提倡"三不作"——"无新意境不作,无新句不作,等而下之,则无新词汇亦不作是也。"对当代诗词创作,极有借鉴意义。他认为"温柔敦厚"非但是"诗教",也实发人所未发。在古诗解读中,亦颇有胜解。  相似文献   

14.
袁宗道、董其昌结交始年与地点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道斌《董其昌系年》和郑威《董其昌年谱》认为袁宗道与董其昌结交始于万历戊子年,地点在松江龙华寺,是错误的。董其昌于万历戊子年冬到北京,与唐文献、袁宗道诸人听憨师谈禅之地,是北京龙华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自言与袁宗道等人会于龙华寺,此龙华寺为北京龙华寺,而非松江龙华寺。  相似文献   

15.
在袁宏道短暂的43年人生中,曾有过六年的乡居时光。他的这一乡居,并非逃离世事,而是静下心来体悟生命的意义。其体悟之核心,除在自然怀抱安顿身心外,就是向禅学寻求对生命意义的开掘。  相似文献   

16.
李贽与公安三袁的会见,总计有6次。第一次会见当在1590年(庚寅年)武昌,参加者三袁兄弟;第二次会见当在1591年(辛卯年)麻城,参加者宏道和小修;第三次会见在1592年(壬辰年)武昌,只有小修一人;第四次会见当在1593年(癸巳年)麻城,参加者三袁兄弟以及以明、散木;第五次会见在1598年(戊戌年)南京,只有小修一人;第六次会见在1601年(辛丑年)通州,只有小修一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袁宏道研究分阶段加以纵向概述,在此基础上着重于袁宏道文学思想研究,探究其文学思想渊源和内涵,阐述其文学思想的影响与理论价值。并对袁宏道的诗文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梳理,从他的诗歌、游记、传记文及尺牍等方面给予客观评述。最后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对袁宏道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把袁宏道、王思任的小品文置于明代文学的背景中,对袁宏道王思任小品文中以“水”为喻时所呈现的“自然与典雅”“阴柔与阳刚”各与时代的同构性以及两家之间的异质美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两人的小品文各有对明代主流文风的反拔和否定,而王思任的小品文更带有否定之否定的色彩。这标志着晚明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从拟古文风中脱胎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太原大学学报》2019,(1):54-63
晚明诗人袁宏道,个性鲜明,行为特出,三次出仕,三次归隐,仕隐之间,狂言未断。其"狂",既有魏晋名士风度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有晚明心学及禅宗的影响,当然更有原儒系统价值观念的重要影响。"狂"是袁宏道的人格期许,也是他的诗学策略。其狂者遮诠法、不循规范的创作理路以及对"趣""韵"的宣扬,给晚明士风和文风带来巨大影响。经过清代的相对沉寂,至现代,袁宏道成为学界热点。文化界对袁宏道的接受明显分为两派。这种分化,显示着双方审美趣味的差异以及政治立场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湖北教育》2013,(9):2-3
公安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公安一中")建校于1953年,位于明末著名文学家"三袁"的故里,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的故乡。60年来,公安一中人以"建设师生共有精神家园"为理念,以办"不落下一个学生的教育"为己任,用优秀的文化浸润师生的灵魂,让学校成为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学校开辟了"三袁"纪念馆、"王竹溪纪念馆",修建了"三袁碑亭",倡导勤学苦读、经世致用的"车胤文化",独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