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大学声誉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大学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形象、品牌、声誉等词汇再也不仅仅是和企业相联系的词汇,几乎所有大学的发展战略中都将大学形象设计、打造大学品牌、提高大学声誉等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形象、品牌和声誉这三个词汇的含义出发,探讨大学形象、大学品牌和大学声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
一、大学软实力的特征大学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制度、大学管理、大学品牌、大学形象、大学声誉和大学环境等,广义上的大学软实力还包括大学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软实力对内影响大学的凝聚力,对外影响大学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品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品牌的内涵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维度,体现了大学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大学品牌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内涵是对大学核心价值的深化和升华。大学品牌建设就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大学品牌建设应重点放在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理念、塑造学校形象、优化人文环境、建构大学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段世飞 《江苏高教》2022,(10):24-33
全球性大学作为新的大学形态,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性大学的特征体现为其战略目标与组织机构、人才培养理念、声誉品牌、校区与师生、课程教学等的全球性,它的职能主要包括: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生产创造跨区域的国际性知识;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提升学校的本地声誉;搭建文化沟通的桥梁,传承引领和谐共生的文化。全球性大学诞生至今,历经萌芽期、孕育期和形成期三个阶段,并渐趋成熟。全球性大学的出现对全球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但也面临着现实挑战:较难避免意识形态的渗透;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建设存在认知的差异和障碍。  相似文献   

5.
大学核心竞争力即高校所拥有的获得外界认可并在大学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独有性、相对稳定的动态发展性、办学卓越性等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应有的特性。大学核心竞争力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表现出来。硬实力主要体现为师资、科研、学科等方面;软实力主要指以大学精神为内核的大学文化以及品牌声誉等。培育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各办学实体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实施灵敏的社会服务机制、打造品牌声誉、经营优秀文化、注重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学品牌特质不但是影响大学品牌声誉的基础,也是提高大学品牌收益的根本,它通常是以延续办学绩优禀赋的方式不断为大学品牌收益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为此,大学管理者要勇于排除干预品牌特质形成的制度障碍,以持续的办学投入维护品牌特质的作用效度,为提升大学品牌收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校园文化构筑大学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品牌是校园文化的浓缩和结晶,而校园文化则为大学品牌的构筑提供动力和支持,是建设大学品牌的必要因素。随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文化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高校培育和发展符合历史潮流的特色校园文化是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改革,实现大学品牌战略的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形象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价值追求、功能作用、地位层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一种共性反映和普遍评价。一所大学的形象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没有独树一帜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精神是大学这种特殊组织所秉持的宗旨,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引领大学方向、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范体系。大学精神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战略规划,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人格,决定了高校形象的价值实现,决定了高校品牌的格调。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市场、有限的资源使高校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通过实施高校形象识别系统,对高校的发展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要素和校园环境进行梳理和规划,有利于塑造高校品牌、提升大学形象,促进高校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教师已经发展为教学的管理者、学生的伙伴、资源提供者、教学设计者以及教学评价的反思者,对学生的影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强。在此形势下,从构建大学教师的个人形象入手来建设教师队伍就变得十分必要并且关系到大学的声誉和大学教育的质量。对此,拟导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从理念、行为、视觉等方面来分析如何塑造大学教师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形象的新内涵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次,其特征主要有多元化、整体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其塑造是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视窗,也是强化学校名牌效应的需要,对大学文化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从外观、服务、管理、学术和馆员等五个方面对图书馆形象进行重新定位和塑造,以更好地为大学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要担负起对知识的、人格的和社会的责任,应该享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权利,同时通过大学的“品牌”、“声誉和知名度”体现自身的利益.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应该强调其自身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的三者统一。  相似文献   

13.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日前发布了"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情况,共有20个国家的高校入围2013"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百强,其中,英美两国的高校在百强中占据的比例依然很大。与去年相比,榜单前三强没有变化。美国哈佛大学仍居首位,这已经是该大学第三次位居排行榜首。紧随其后的是麻省理工学院、英  相似文献   

14.
"大学自治"内涵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分析已有典型的大学自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大学自治进行了新界定。本文列举和分析了各种典型的大学自治内容成分划分,概括了大学自治的三个典型特征,并分析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高校自主办学等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形象评价就是大学对自身形象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检测大学的自我期望形象和社会实际形象及它们之间的差距,为创建更好的大学形象提供依据的过程。大学形象评价应通过大学自我期望形象评价、大学实际社会形象评价、比较和寻找形象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三个步骤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学声誉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反映了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权力关系。大学声誉资本是指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成就和服务质量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或确信后逐渐积累起来的,能够为大学带来新的价值收益,并帮助大学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取得有利地位的一切声誉资源的总和。大学声誉资本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增强科研实力、拓展社会服务有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科学合理定位、提升办学质量、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公共关系是大学声誉资本建构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组织声誉通常是直接声誉和间接声誉合成的产物。文章借鉴经典的组织声誉形成模型,提出解释大学社会声誉形成的理论构想,即"身份—形象—声誉"分析框架。大学社会声誉的形成过程包含身份建构、形象传播和危机管理三个环节。身份建构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对于自我的一致性的、独特性的并且体现积极价值的理解。大学形象战略通过塑造大学的良好形象,创立高品质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取得社会认同和公众信任。而公关危机的妥善处理,是大学社会声誉维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文明的发展依次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发展已经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与之相对应地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及传统大学发展模式、绿色大学发展模式和生态大学发展模式。[1]生态大学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办学理念,应该是大学实现和谐教育最理想的模式。一高校教育生态化的概念和内涵(一)高校教育生态化的概念所谓高校教育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学的观点和原理运用到  相似文献   

19.
排行榜对大学的排名,部分依据于大学声誉。排行榜公布后,会对大学声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办学实力的提升,影响波及到大学在下一次或其他排行榜上的排名。大学必须对"排名"与"声誉"在排行榜之间循环互动的这种关系予以高度重视,在认真研判排行榜是否"权威"、本校排名与实际是否相符的基础上,迅速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动。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大学文化建设出现了诸如趋同化、边缘化、价值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涉到大学自身的形象、品牌,牵涉到其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价值观等,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为此,需要从建设大学制度文化、建造大学形象标识系统、强化大学人文通识教育三个方面来解决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