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传统的政治文化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明晰公民政治参与不足的历史原因,从而有效的培养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本文试从物质基础、公民文化、公民社会、制度保障等角度提出有关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人们对政治体系和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评价。任何社会当中都不存在单纯的、一致性的政治文化,相反,在所有政治体制之下,都存在着一个根本的文化分野,即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我国也不例外,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尚未达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认同与冷漠并存,两者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精英在制定政策时更注重“输入”而忽视“输出”过程,都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和谐的一面,当前,我们应完善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机制,使大众政治文化与精英政治文化达到持续、稳定、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特指鸦片战争之后以开明官吏和进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以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产生于中华民族危机刺激下中国精英阶层救亡图存的实践中,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政治心态、政治认知、政治价值的转变。近代中国精英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体系的解体的标志,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它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的传统、现状与发展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发展与成熟,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有效消解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并继承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内核,培育与发展现代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概念及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文化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政治行为和政治效能的总和。民主文化指人们的民主取向、民主行为和民主效能的总和。关于公民文化,有两种代表性的定义。同时,公民文化的文化意同于本文中政治文化和民主文化中的文化。而政治文化、民主文化、公民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关系以及民主文化与公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文化的构建以及公民意识的养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决策和公共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公民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公民文化建设。当前,要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以及公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立法,从法律上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保障;重视制度和机制建设,构筑科学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与良性运转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打造公民政治参与更便利和更安全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引导公民合法有序地政治参与;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和网上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西方公民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把它与西方文化中的公民文化进行对比。西方背景下产生的公民文化比较强调“分”、法理及对政治的广泛参与,而东方历史背景下的和谐文化更倾向于强调“合”、情理及对政治的普遍冷漠。公民文化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公民社会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有很多,而政治文化无疑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在许多学者关于政治文化和政治稳定的研究中,往往从大众的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进行,并且将大众文化泛化为政治文化。从政治文化的主体产生角度,可以把政治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而精英文化对于政治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9.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理论建立在他对政治文化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的核心主题是“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维持民主制的稳定”。阿尔蒙德通过对意大利、墨西哥、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认为公民文化是一种混合文化、平衡文化和参与者文化,它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良好运行。他的公民文化理论对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精英文化随着"救亡"运动的兴起与推进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精英文化在与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分离的同时,也开始自身的嬗变。由于历史的特殊性,精英文化的发展既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又与现代化的展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考察精英文化的发展进程,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的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文化体现了对现实的变革性、对传统的创新性、精英与民众的不协调性和发展的内源性。因此,必须在中心政治价值与亚文化共生,传统政治文化的创新和保持理性追求与文化理想之间的张力中,实现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并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一个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使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文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怎样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成为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公民文化的内涵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点;我国公民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21,(1):36-42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政治文化是政治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网络政治文化是互联网时代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样态,它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社会化、提高政治认同感以及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政治效用。但网络政治文化在发展中也面临网络舆论极化现象的冲击、与现实政治实践的错位、网络意识形态被解构风险、传统政治文化传承危机等重重困难,需从提高网民政治素养、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入手,规范网络政治行为,完善网络治理机制,促进网络政治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认知是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观点、看法、态度等,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深刻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在政治现代化转型中,有些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落后、政治主体意识缺失、政治信仰摇摆不定,这些政治文化认知问题直接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通过推进政治文化现代化转型、开展公民政治文化教育、完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等方式,培养公民正确的政治文化认知,更好地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个体化表现,与政治形态联系密切。现今,在中国公民意识与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公民文化提供价值引导与体现精神内核,反过来,公民文化又为其构筑共识基础。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公民教育、社会宣传与政治参与等途径发展中国公民文化,使其能够作为核心价值观的表达与承载方式表现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到公民的思想与行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公民文化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回顾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么三点启示: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公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必须科学把握主导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之间的亲和度。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公民政治文化是中国公民社会构建不可缺少的心理文化背景,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如王权思想、人治思想、臣民意识等,则压抑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因此,要实现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由臣民转化为公民、由王权转化为民主、由人治转化为法治,为中国在公民社会的构建塑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因此,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转化的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文化:中外语境下的考量与公民文化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公民文化是维持政治稳定与保持政治效率的观念基础和心理条件,作为民主制度的隐性结构,它是社会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在厘清西方学者对公民文化种种理论界定的基础上,考察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公民文化研究,探讨在快速展开的现代化进程中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参与型公民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路与举措,倡导民主、法治、参与、合作、宽容的文化旨趣,通过公共教育、民主政治生活以及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等多种途径强化公民训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