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在我省实施的高速公路中,高墩柱的桥梁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控制好桥梁高墩柱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根据我多年的施工经验和本标段的桥梁施工,介绍一下桥梁高墩柱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安全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双壁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对11个DSCB墩柱试件进行了双向拟静力试验,考虑了加载模式、钢板厚度、轴压比、长细比、截面长宽比等主要因素对DSCB墩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件的主要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模式,并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双向加载下,DSCB墩柱一个方向的损伤劣化会加剧另一个方向的损伤;DSCB墩柱在水平双向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强震区高墩桥梁的抗震要求.该研究可为DSCB墩柱在强震地区高墩桥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双壁钢箱混凝土组合墩柱(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建立了考虑钢管局部屈曲、内填混凝土约束效应和钢管与混凝土接触作用的DSCB墩柱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首先通过双向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钢板宽厚比、长细比、截面宽高比、轴压比等关键参数对DSCB墩柱滞回性能的影响;最后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出了DSCB墩柱的骨架曲线模型.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宽厚比的增大,DSCB墩柱的峰值强度和弹性刚度减小;随着长细比的增加,DSCB墩柱的峰值强度和弹性刚度明显降低,而极限位移则随之增大.所提出的骨架曲线模型可为DSCB墩柱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如果在一个篮球上缠一道箍(指缠在大贺上),又假定在地球的赤道上也缠上一道箍,再给这两个箍都同样增长1米,那么箍与篮球及箍与地球之间的间隙那个大?2.张三在公用炉灶上出3担柴,李四出5担柴,王五无柴在灶上做饭,付柴钱8  相似文献   

5.
结合客运专线高墩施工特点,从墩柱施工方案选择入手,重点介绍高墩翻模施工,从模板的选择到受力计算,阐述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从墩柱施工过程中的砼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及预案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施工实践证明,方案合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钢筋工程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很大.针对目前钢筋混凝土钢筋分项工程中箍筋长度计算不准确, 甲乙双方在工程量结算时易产生分歧等问题, 从箍筋的分类及计算依据入手,探讨了现行矩形双肢箍长度计算公式的利弊,提出了按实计算的建议,利于工程的准确计量和价格的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刚架系杆拱桥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抗震墩柱——被动分肢墩的抗震设计概念.即在墩柱中设置竖缝和连接件,利用连接件在罕遇地震下的破坏,降低墩柱抗侧刚度,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实桥为原型,设计了采用被动分肢墩的刚架系杆拱桥比例模型,进行了该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介绍了被动分肢墩的试验破坏过程,滞回特性以及对上部拱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延性抗震墩柱相比,被动分肢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有一位数学教师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假定我们给地球的腰上打一个箍,也给小小的足球的腰上打一个箍,要求箍打得不大不小,刚好紧紧地套住球.如果这两个箍的周长都增加1米,试问把这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提出按照最小配箍特征值确定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要求,相应箍筋配置方案需通过计算求得,应用不便。按《规程》要求,根据异形柱的抗震等级、截面形式与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轴压比的大小,给出了具体的箍筋配置方案,并形成图表,方便设计人员设计、核查。  相似文献   

10.
阶级敌人搞破坏,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损失,这是我们过去解释天灾人祸的一个通用格式。三年大饥荒,据说就起因于北极熊逼债。我很小的时候,就听人绘声绘色地讲北极熊如何刁钻,据说我们用鸡蛋还债,北极熊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小箍箍量我们的鸡蛋,合那个小箍箍的才算过关,不合那个小箍箍的就通通砸掉,反正就是成心跟我们过去,害得我们豆腐还成了肉价钱。如此思维广为流行,结果就必然是每发生—起天灾人祸,就要抓出一批阶级敌人。而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系统,现代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因素,渗透性因素,继承和发展性因素构成。文章明确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任何时代社会的主要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生产力,科学预测与决策是现代生产力的先导,正确的政策是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保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在任何时代,任何条件下都是第一生产力,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看,教育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是生产科技第一生产力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力.常出现一些模糊认识,即认为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回复力就是摆球所受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显然,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单摆在振动中所受的回复力只是合力的切向分力.除此之外,摆球还受到合力的法向分力的作用.那么单摆在振动过程中,切向力、法向力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在变化?怎样变化?弄清这个问题,对澄清上述模糊认识是有帮助的.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产力的价值属性,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据,而且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主体不断增长的需要与原有生产力水平局限的冲突,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生产力的社会结构是劳动组合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并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知识生产力的到来标示新的劳动者主体、新的劳动工具、新的生产目的已经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代表知识生产力的崭新劳动组合形式将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福建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也是推动福建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建精神是强大精神动力。爱国爱乡是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神动力;海纳百川是后发先至、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乐善好施是和谐共赢、协同发展的精神动力;敢拼会赢是挑战困难、突破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受未知环境约束的位控操作机器人臂阻抗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面向位控操作机器人臂的阻抗力控制策略.利用在线力反馈数据对未知约束环境的形状进行估计以获得接触点处的环境切矢和法矢,根据该切矢和法矢实时生成目标阻抗模型的虚拟参考运动轨迹,在力误差信号的驱动下由目标阻抗模型产生机器人的指令运动轨迹,通过跟踪该指令运动轨迹机器人臂能够保持和未知约束环境的接触跟踪并将力误差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力误差信号的动态行为与目标阻抗模型一致.为了验证控制策略的未知约束环境跟踪能力和力控制能力,以一个三杆平面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在Adept-3精密装配机器人上进行了玻璃灯泡表面恒力跟踪的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中提出的策略具有很好的未知表面跟踪和力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在非线性油膜力和非线性汽封力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了转子转速、密封力、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创新要点: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使得双跨多节点的转子系统数值求解更加容易。研究分析转子转速、非线性密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刚度等因素对转子稳定性的影响,为大型转子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采用Hamilton原理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双盘双跨转子/轴承/汽封系统模型(图1和2)。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并采用轴承处、圆盘处的分岔图、时程图、庞加莱映射图、频率图和相轨迹图等来分析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重要结论:1.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转子的转速、非线性汽封力、非线性油膜力和联轴器的刚度对双跨转子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随着转速的上升,双跨转子系统从最初的稳定运动,到三倍周期运动,到准周期运动和多倍周期运动交替出现,运动特性相比单跨转子系统要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8.
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基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职称与考核制度、建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等方面论述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方向与路径。该文从概念内涵、现实挑战、建设路径三个方面回应《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命题,旨在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目标、发展、管理、保障和统筹等方面进行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磁场中运动着的导体内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鉴于学生在判定动生电动势方向时总是禁锢于课本的"左力右电"的判定方法,阐述了动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及五种判定动生电动势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磁阻力优化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tent force of a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are presented to reduce it. The detent forc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components, i.e. resulting from the end effect and resulting from the slotting effect, can be analyzed respectively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o reduce the detent force arising from the end effect, several optimal design techniques are utilized, namely, adopting the suitable length and end shape of the primary armature. The detent force resulting from the slotting effect is reduced by means of skewing and adjusting the width of the magnets mounted on the secondary armature, and adopting the fractional slots of the primary armature.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tical detent force predict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tent force reduction techniques are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