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奥赛罗》和《伤逝》分别是莎士比亚和鲁迅的悲剧作品。虽然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出于风格迥异的作家之手,但在女主人公的命运及悲剧根源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这两部作品,试图证明男权中心文化的毒害是两位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女性地位的提高需要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已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通过其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和成名作《金色笔记》中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塑造,莱辛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忧虑。本文将运用西蒙娜·德·波伏娃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来比较两位女主人公一玛丽和安娜的意识觉醒。同时也将探索莱辛在这两部作品中为当代女性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丁与张爱玲这两位作家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她们都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生活背景、婚恋观以及她们作品人物着手,比较两者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女性形象通常都会出现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中,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女性人物在出场之初便会不久于人世。基于此,以《乌鸦》和《椭圆形画像》这两个作品为例,从叙事视角出发分析爱伦?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深度研究得出爱伦·坡是一位以男性叙事为中心、女性缺乏话语权、具有男权意识的作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两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和托尼·莫里森的女性意识。《紫色》和《最蓝的眼睛》分别是她们的代表作。分析了在这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经过细致的刻画,描写了黑人女性的生活现实。在“有爱世界”和“无爱世界”中存在着能够觉醒和始终迷失的黑人女性意识,“妇女联盟”也对黑人女性意识觉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住巨匠,鲁迅以犀利闻名,作品中的女性懦弱、卑微、朴素,有着质朴的性格;张爱玲以细腻见长,作品中的女性曼妙、聪慧、刚强,有着倔强的性格.通过作品阐释,文风和文学性格很不相同的两位文人在作品中塑造的亟待改造和改造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可见一斑,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入探索两位文学巨匠塑造女性形象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 ,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斯加小说。《啊 ,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 ,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 ,凯瑟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 ,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 ,成功地塑造了两位纯朴、高大的女性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生涯中,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尤为重要,<雪国>被看作"出自日本风土、人情的抒情性名作".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体现了日本传统女性的人格和心灵之美;至于男主人公岛村,则代表了川端康成的男性意识和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陈婧 《培训与研究》2006,23(4):15-17
曹雪芹、高鹗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各自的女主人公有着相似的反抗性格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横向比较不同国度的两部作品中旧礼教束缚下的新女性,对我们进一步分析理解当时时代背景下两位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描写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本文选取了两位女性——鸣凤和陈白露进行分析。鸣凤以身殉情,是黑暗王国里一道尽管微弱但却使人精神为之一震的闪光;陈白露是一个既已堕落又不甘心沉沦,起来斗争又缺乏信心和勇气,最终痛苦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悲剧形像。本文主要对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两位女性的性格特质、两位女性的内心矛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我们对两位悲剧女性能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大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期加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以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凯瑟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成功的塑造了两位纯朴、高大的女性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2.
郎婷婷  李辩 《海外英语》2014,(11):185-186
简·奥斯汀是18世纪英国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那个时代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简·奥斯汀更关注女性及女性问题,她的小说都以女性为中心人物。《爱玛》被认为是她最成功、最成熟的一部作品,主要揭露了当时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对父权社会是一种抵抗。该文通过对小说故事和两位女主人公性格的分析,阐述简·奥斯汀女权主义意识在其作品《爱玛》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李颖娟 《文教资料》2009,(25):20-2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和中国"十七年"红色文学女作家杨沫的<青春之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追求自我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旨在以两位来自不同国度的女主人公艾得娜和林道静为切入点,从文本中女主人公的他者化和相同的生态意象两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从而找出中美两国女性解放道路上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作品中女主人公莎菲对男性所产生的女性内体验。着眼于探讨丁玲的女性写作在女性书写史进程中所获得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同时,从否定两种关于作品的主流批评的基点出发,指出女性在现实中与男性的性别抗争,在作品的情节上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这恰恰为日后女性精英们对女性外境遇中角色、命运的思索、探寻提供了历史开端。  相似文献   

15.
《饥饿的女儿》和《杀夫》是当代女性主义作品的重要代表,虹影和李昂这两位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海峡两岸社会底层女性在男权社会下恶劣的生存状态,勾勒出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女性文学和探索现代女性的独立生存之路提供了优秀素材。本文主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压迫、男性中心文化的解构、女性意识的觉醒三方面,挖掘两部作品中造成女性生存困境的缘由,透视作品中女性绝望背后觉醒的意识并探求其中蕴含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宠儿》、《丰乳肥臀》这两部经典文学著作都以塑造母性的伟大形象而备受推崇,不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用什么语言书写,感人至深的母爱都在这两部作品中得以最好的抒发。两位母亲通过对自己孩子的种种关爱凸显了其伟大的形象,爱儿主题贯穿了整部作品,两位母亲的女性身份也得到了颠覆。  相似文献   

17.
以爱情为主题但却是一部女性意识小说,以历史为背景但却是一部长河小说,蔡素芬精妙地设计了这样的布局,女性意识通过爱情、历史这两个媒介被展现得自然流畅。20世纪女性对自主婚姻的诉求,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独立、自我整体的坚守,展现出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追求自我的特立独行。作家作为潜在的书写者,人物思想皆是她对女性追求自我的祈求与希望,因此作家与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组成了三位女性的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18.
《简爱》和《蝴蝶梦》作为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部作品随时隔近一个世纪,而在文风及主人公塑造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文试从两部作品的情节模式、叙事角度、哥特风格等相似性及作品在女主人公的塑造、叙事方式等方面的相异性上相比较,找出这两部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剖析两部作品的主旨内容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从处女作《收藏家》到抗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福尔斯女性观的变化。从米兰达面对有形的地下室禁锢到萨拉面临无形的社会道德禁锢,米兰达是一位被男性虐待的受虐者而萨拉成为救赎男性的智慧女人,从米兰达香消玉殒到萨拉最终得到自由,福尔斯对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理解变得更为彻底和深刻。福尔斯也深化了读者对女性自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灿烂千阳》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以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思维方式、身体、话语和权力等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对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借此批判了代表男权意志的阿富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