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记者从接力出版社了解到,自从青年作家那多在自己的博客声明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后,不少那多的读者把抗议电话纷纷打到了出版社甚至报社,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强烈呼吁那多不要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伦敦暴乱:社交媒体之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8月4日,伦敦警方枪杀了一名黑人青年马克·杜干,引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而抗议随后演变为暴乱.短短几天,暴乱蔓延到伦敦的十多个地区.以及利物浦,伯明翰,诺丁汉和曼彻斯特等城市.参与者不仅有黑人青年,还包括白人和其他种族人群.他们纵火,抢劫路人,更普遍的行为是攻击购物街区的商店,抢走电子设备、电视机、衣服、首饰、食物,甚至玩具--唯一幸免于难的似乎是书店,这些年轻人只对书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燕京大学学生积极参与抗议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的学生运动.在1946年至1948年期间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抗议于子三惨案、四月风暴、反美扶日运动及抗议"七五"血案等重要学生运动中,燕大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多次发表宣言、游行进行抗议.由于燕大主要为美国教会开办,美籍教授与司徒雷登曾对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1):68-73
<正>2014年8月9日,18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弗格森镇遭白人警察威尔逊拦截并枪杀。这一事件在当地及美国各地引发了长达数周的抗议示威。11月24日晚,在圣路易斯陪审团决定对枪杀布朗的警察威尔逊不予起诉后,弗格森镇再次爆发抗议示威,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并出现纵火和劫掠事件。美国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地也纷纷爆发抗议活动。[1]弗格森一案也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各国媒体对弗格森案的报道形式多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采火仪式在希腊举行时,遇到"记者无国界组织"成员的抗议,警方及时控制了事态,仪式按照既定程序完成.此事件在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响,很多网民充满了斗争意识,强调"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我们应该严阵以待".在我看来,抗议活动在大型国际活动中司空见惯,奥运会也不会因为这一类抗议而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1,(11):64
美国媒体对"占领华尔街"集体失声自9月17日以来,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游行抗议运动在美国愈演愈烈,波及上千美国城市,声势日益浩大,加入抗议的社会组织和民众日益增多,政治诉求十分明确:改变美国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美国人民已无法忍受  相似文献   

7.
近日记者从接力出版社了解到,自从青年作家那多在自己的博客声明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后,不少那多的读者把抗议电话纷纷打到了出版社甚至报社,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强烈呼吁那多不要中止“那多手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杨柳 《新闻界》2012,(5):7-12
西方学术界认为媒体在抗议运动报道上遵循边缘化“抗议范式”.本文以伊拉克战争为例,通过研究《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框架建构特点,验证“抗议范式”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抗议范式”大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于《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纽约时报》反伊战报道在框架建构方面存在诸多“非边缘化”特点.本文证明了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抗议范式”的局限性,为探索西方主流媒体抗议报道及反战报道框架建构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国际速览     
种族歧视在作乱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发生的大规模种族抗议演变成暴力冲突,使该市于4月12日进入了紧急状态并无限期宵禁。 4月7日,19岁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遭遇一名白人警官的追捕,当托马斯试图逃跑时,警察开枪将他射杀。后据  相似文献   

10.
法国学生反对新劳工法的抗议浪潮蔓延全国,2006年3月16日各地有数十万人上街示威,并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18日法国民众对(首次雇用合约)的不满越演越烈,工会与学生在全国150多处号召150万人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此法;群集35万人的巴黎示威场面最为火爆,愤怒的群众朝警方丢掷石块,推倒与纵火焚烧车辆,双方爆发激烈的肢体冲突。28日法国和英国不约而同地举行了大罢工,公共服务大受影响。法国工会领袖称有300万人上街游行,抗议政府针对青年劳工而颁布的(首次雇用合约)。4月10日法国政府决定用“帮助困难青年就业机制”取代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1.
微记录二则     
正@史学边角料: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先后多次辞职。他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职,7月3日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抗议张勋复辟。1918年5月22日,为抗议"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为抗议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辞呈,9日悄然离京。这次辞职引发广大师生挽留蔡元培大行动,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于5月13日齐上辞呈。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20,(13):F0004-F000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为疫情信息传播研究而专设的栏目"青记观察"推出了80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今年,《青年记者》杂志将加大对"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的打造,除了"青记独家"将继续对杂志刊发的优秀稿件进行摘登外。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地以及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所在地,密歇根州在金融危机余波中出人意料地通过了《劳动权法案》。这是一个削弱工会权力,让工人"为了更少的钱去工作"的法案"工人才是密歇根的主人!这是我们的州!"全美卡车司机工会领导人詹姆斯·霍法向在密歇根议会大厦前抗议的工人高喊。上千名密歇根州工人,联合抗议一部名为《劳动权法案》的议案在该州通过。此后,该抗议又在全美多个州引起连锁反应。伴随着2013年新年到来,这项规定工会不得强制收取工人会费的法案,在美  相似文献   

14.
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还有人喊出了反对总统卡扎菲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影中呈现的青年的分析,本文认为"青春"和"青年"的概念是浸透着各种文化政治的且被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解读的话语。以《青春之歌》和《世界》为主要分析文本,笔者梳理了社会主义革命青年向新时期青年的电影呈现的变化。笔者认为电影文本中所呈现的"青春"已经超越了"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而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政治的最主要的一个隐喻。而这种文化政治,同样建构了我们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主导的"现代性"的认知。最后,本文将指出"青年"作为一个抽象的且理想化的符号对中国文化政治和中国现代性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原BTV青少频道正式变更为"BTV青年频道"。作为国内第一家青年频道,频道将以15-34岁青年人为目标受众,"正值青春"为口号,绿色为主色调,做青年伙伴,传达青年的声音,展现青年的炫彩世界。BTV青年频道将以新青年、新媒体、新技术打  相似文献   

17.
"丧文化"是以90后为主的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中通过多媒体符号,营造出的一种集体消极、颓废、自我否定、自我解嘲的文化形式,它是青年亚文化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反映出当前青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和戏虐心态。青年"丧文化"的风格符号主要包含了图文表情、网络事件和商品消费。以"丧文化"为代表的网络青年亚文化,表现出大众共创、游戏心态、商业塑行等新的风格转向,弱化甚至消解了传统亚文化理论倡导的"抵抗"和"收编"。新媒体时代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在与主流文化的交流、协商中逐渐发展,通过与主流文化的协商对话,参与社会文化的版图重构,为了解当今时代的文化提供了多元的、开放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松川事件"是建国初期中日关系中一件能反映两国民间交流的典型案件,其中所体现的交流途径,如抗议日本政府对工人的迫害、为日本被捕民众捐款、与日本民众之间的书信往来、中日两国间互访,都为以后中国的外交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20,(12):F0002-F000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为疫情信息传播研究而专设的栏目"青记观察"推出了80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今年,《青年记者》杂志将加大对"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的打造,除了"青记独家"将继续对杂志刊发的优秀稿件进行摘登外,还将推出全新栏目——"青记观察":不再局限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观察和研究,刊登更多对不同热点传播现象的观察性、分析性文章.  相似文献   

20.
王贞瑾 《视听》2016,(11):13-14
近年来,我国电影发展态势迅猛,"小镇青年"作为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独特的群体,被视为中国电影新的增量。与此同时,"小镇青年电影"的提法随之产生。本文将视野聚焦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小镇青年"电影,界定"小镇青年"与"小镇青年电影"的概念,分析小镇青年电影的市场;概述小镇青年电影的特点;结合消费文化的理论,总结小镇青年电影的创作,试图为以后的小镇青年电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