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芙蓉镇》为个案,从时间、空间、身体等影像语言角度来解读电影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彤 《东南传播》2021,(11):68-70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建党之际,《1921》《革命者》《红船》等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影片相继上映,并取得不俗成绩,部分电影甚至实现了"破圈"传播效应.本文研究试图从正在热映的建党百年红色电影《革命者》出发,对其叙事模式、人物塑造、视听语言方面进行详尽剖析.试图梳理出近两年红色电影在人物塑造和史诗叙事等层面呈现出的异质性,这也是未来中国红色电影的创作规律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电影《亲爱的》最为成功之处是运用了丰富的镜头语言,导演陈可辛善于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达人物感情的酝酿、发展和爆发等一系列复杂的情感过程。本文将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艺术角度着重分析几个镜头,从而揭示电影的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4.
电影《老炮儿》作为多种文化元素的集合体,向观众展现出了众多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影视语言技巧是电影电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本文从影视语言技巧入手剖析该影片中有声语言的独特运用,将本土化、暴粗口、亲切化、提示化、尖锐化和无声化、递进化等融为一体,试图分析人物影视语言运用的规律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用学视角解析话剧《雷雨》,以《雷雨》中的对话为例,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探析语言动作性。通过分析剧中人物对话传递的语用含意,解读话剧中表达的人物内心世界与人物的性格发展,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充分运用形体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等语言动作性,来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说明语言功效在话剧人物塑造上的作用,以及语用学运用于话剧分析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电影《蓝宇》上映于2001年,由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改编,影片虽然描述的是一对男人间的爱情故事,但它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中丰富感情中的一种。无论性别,只要彼此真正相爱,就是美满的。本文对同性恋电影《蓝宇》在叙事结构、人物设定、镜头语言以及声音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使观众能够对《蓝宇》这部影视作品有所了解及认识,摒除对同性之恋的成见。  相似文献   

7.
怎样运用人物语言?这是写好通讯、特写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原《人民日报》记者、曾被丁玲誉为“非常会写文章的作家”白夜同志,在人物语言的运用上颇有点艺术路数,其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握人物语言与叙述语言的同一性,以强化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身份、年龄层次、职业特点、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这些在白夜的通讯、特写中,在他的1981~1986年陆续出版的《剪影》、《侧影》、《留影》、《掠影》四个散文特写集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天桥》中,都有好多典型事例、毋须繁琐赘述。值得提及的是,他运用人物语言,不仅在人物语言本身上下功夫,而且还在人物语言之外的叙述语言上花力气,这是颇有独到眼光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人生大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和宏大的主题方面均有创新表现。该片从内容、镜头语言、方言、情感四个维度来呈现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特质;以殡葬为话题讲述故事,具有很强的象征性;通过人物、情节等预示疫情后的中国定会重生,暗示了现实的生机。疫情后的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应转变视角,开阔创作视野,捕捉新主题。  相似文献   

9.
到底戏曲里塑造人物,和话剧、电影里塑造人物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说理论条文很不容易明白,我举一个小戏作例子,给初学写戏曲的同志们增添点感性认识。吉林民间艺术团有一个演得很红的小戏,叫《村长醉酒》,我觉得,这个戏的长处是作者充分发挥了戏曲塑造人物的优势,自如地运用戏曲特有的一些表现人物的手法,把戏里的宋村长写活了。我们把这出小戏解剖开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运用戏曲特有的手段写活这个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电影电视里有不少没有人物出现,用以介绍环境气氛、景物风貌的镜头,称空镜头,这好比我国诗话中所说的“景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道出“景语”(空镜头)的真谛。在电影电视里空镜头的运用如果不与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相联系,不成为塑造人物,抒发情怀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王嫣 《视听》2018,(11):60-61
在视听艺术中,语言艺术是最为奇光异彩的一抹,它的存在使得影视剧更加吸引观众目光。在热播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人物语言的运用成功塑造了人物性格、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深化了剧集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张宁 《视听界》2012,(3):107-108
较为成功的电影配乐往往具有烘托电影气氛、塑造人物性格、交代故事情节等作用。我们在评价一部影片的配乐时,需要关注的是其是否具有较为完整的音画关系,即音乐与画面、故事、人物之间相互衬托、相互提升的互动关系。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一群秦淮妓女将代替一群女学生去赴死,离开前集体唱的《秦淮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张倩 《新闻世界》2011,(3):119-121
诞生于战后"废墟"时代的电影《小城之春》被认为是电影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的典型。整部电影仅运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展示了战争年代男女青年矛盾而冲突的感情故事。复杂的情感纠葛、细腻的情节设置以及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的运用别具匠心,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男女主角语言中的潜对话,验证特定语境...  相似文献   

14.
狭义的福建电影是指由福建籍影人或影企主创的电影,广义的福建电影是指具有福建元素的电影。影片《百年情书》作为一部广义上的福建电影,本文运用地方性的相关理论,分析影片的地方性呈现实践:一是运用现实物理空间与影像历史空间的交汇激发观众进行地方性二次建构;二是在表演中故事演进与性格塑造共同完成地方性的核心建构。通过虚实场景的交叠与人物的交响,凸显地方性,促成影片对独一无二地方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运用好坏取决于音乐创作者和影视编导的编辑水准和对音乐的选材、认识,运用什么音乐形式,要按照影视作品情节需要、人物内心世界渲染去设计电影音乐,影视作品配乐的过程就是电影音乐影响作品的过程,电影音乐会受到影视作品特点和性质制约。所以,创作者必须要具备驾驭音乐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段的能力,在研究把握好声音、影视语言、画面关系之外,还应该从整体结构对音乐音响等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够把握好不同影视作品中电影音乐的特征,才能配好音乐,电影音乐也才能更好为影视事业服务。主要讲述了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即突出电影的主题、烘托环境的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内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顾长卫的新片《最爱》着手,并与《孔雀》、《立春》两部影片比较分析,探讨了顾长卫电影的空间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价值.顾长卫的电影以其贴近现实的创作态度,在喧嚣的商业大片洪流中,因其稀少而尤显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7.
魏千月 《新闻世界》2013,(11):185-186
声音是人们享受电影这一综合艺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电影《悲惨世界》通过人声、音乐和音响的有序结合,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电影的抒情性与戏剧性,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表达了对著作《悲惨世界》中描绘的时代情景与各色人物的思考,具有浓厚的醒世意味。  相似文献   

18.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李京芮  张颖 《今传媒》2023,(5):78-8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大众艺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普及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上甘岭》肩负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传播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主流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具备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立足于美学视角,根据电影艺术的特殊性,深入剖析了影片《上甘岭》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人物塑造等艺术元素,解析了影片的历史真实书写艺术真实之美、线性叙事表征影片结构之美、声画融合直抒音乐之美,探讨了鼓舞人心的抗美援朝精神的美育价值,旨在挖掘电影精神内涵与审美价值,引导观众获得审美体验,感受红色经典带来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