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是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鉴于农村存在的教学点多、教学资源少、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实际,发展农村尤其是山区教育应该找准切入点,在改进教学手段、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实现农村学校的整体均衡提升。  相似文献   

2.
王道银 《江苏教育》2006,(6A):29-30
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规模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满足农民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疑在教育均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的教师也能快速成长,从而实现师资均衡,保证教育公平呢?以下几种方式有事半功倍之效。指路子。农村和山区学校的广大教师,由于受学校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他们与县城优质学校的教师相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昆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五华区地域扩大,学校增加,学校类型变单一的城区学校为城区.郊区.农村.山区学校并存。农村学校的加入,既为五华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变化,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含郊区)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成了五华区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依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城乡结对,聚焦课堂等手段,摸索出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贵州教育》2011,(15):4-7
山区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农村经济社会重大变革的今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山区教育发展体系,进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成为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2009年以来,铜仁地区在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工程,在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瓶颈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实施和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诸多制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就是绍兴这样素有"耕读传家,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课题。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农村中小学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薄弱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的基础,面对新形势,农村、农民、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教育支撑。经济欠发达山区要发展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办好寄宿制学校。这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山区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成长幸福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山区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山区寄宿制学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山区农民对子女教育的较高愿望与农村教育发展的低水平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受自然条件制约,山…  相似文献   

9.
吴浩  刘玲 《考试周刊》2012,(58):168-169
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的发展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短板,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是实现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解决农村教育的发展除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村教育的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学生的问题,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软硬实力,同时农村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好校长。  相似文献   

10.
远程教育是一项惠民工程,它不仅缩短了城乡教育差距,也扩大了农村教育范围,对于整个社会、地区发展和每个孩子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青海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决定到2012年我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实现县域内教育初步均衡。布局调整后,  相似文献   

11.
一、四川西部山区农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四川西部山区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及其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笔者通过对这些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地区的学校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以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是我省教育的大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居于我省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只有农村义务教育得以发展,建设基础教育省才有厚实的基础。本期我们请来三位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乡镇学校校长,和我们一起审思农村学校现有的特质,探寻农村学校如何自我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面对农村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办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走出了一条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一句话传真     
《中国教工》2009,(2):43-45
1月上旬.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教育工会看望慰问来自外省市的13名支教教师,给他们送去新年问候,征询他们对山区农村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科学》2005,(3):20-22
云南是祖国西部多民族、多山区、多贫困人口的边疆省份。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一贯坚持科教兴滇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不断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全省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取得了显的历史性成就。但是。限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云南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基础十分薄弱的状况至今尚未完全改变。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缩小与内地的差距,云南省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就是一项积极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如何,事关农民能否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大局。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把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建设,作为我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工程,而带动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起,西安市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在农村山区启动了规划定点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建设工程。如今,首批12所规划定点学校建设已基本结束,第二批12所规划定点学校的规划工作也已启动。定点学校建设是政府改变教育投入机制,改变农村及山区基础薄弱学校教育设施面貌的重要举措。这项惠民工程的实施,将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问题,相当大的是农村、农民问题。中国的教育,相当重要的是农村学校教育。现下研究农村教育发展策略的人很多,农村学校教育实践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但是,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的那样,实现区域性均  相似文献   

19.
五华区抓住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机遇,采取“捆绑结对,城乡联动”的措施,拉动农村学校增强软实力,加快发展。把城区的好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一对一,结成校本教研“合作体”。要求城区学校除了在办学条件、经费等方面积极支持薄弱学校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水平和能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城乡联动,结对同行”是五华区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过程中,开辟出来的一条能够切实改变农村学校面貌,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高速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在于农村教育。本就农村教育模式、布局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