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一家名为IFM的国际电影经纪联合公司诞生于著名的好莱坞。在这个名目繁多的公司天天诞生、天天死亡的地方,IFM鲜为人知。这是一位澳大利亚电影专家开办的经纪公司,该公司拥有40年电影制片经验,它勃勃雄心,集创新理念、制片发行、明星培养、作家手稿等一体,成为许多制片公司的得力助手。该公司先后向全球推荐、销售影片数千种,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菲律宾、前南斯拉夫和中国香港创办IFM影片发行分公司。好莱坞的电影经纪公司,强手如林。美国超级经纪公司CAA、ICM、WM、Endeavor和UTA-plus均在此落…  相似文献   

2.
龙夫 《世界文化》2002,(3):20-21
当全世界目光都集中在中亚的阿富汗之际,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主宰全球影视市场的好莱坞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充斥暴力、恐怖、色情镜头的影片似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而宣扬大美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影片,成为电影市场的“定海神针”。  相似文献   

3.
严敏 《文化市场》2000,(5):48-48
美国网上巨头“亚马逊”公司最近进行了一项网上民意调查,试图弄清楚是哪些因素造就了一部成功的电影。该公司从资料库里调出了近24万部影片的资料,供网民选择。结果,从800万张有效选票中,评选出有史以来100部最受欢迎的影片。  相似文献   

4.
只要美国的游人一到萨尔茨堡,一准儿会兴致勃勃地到那部好莱坞经典影片《音乐之声》的拍摄景地,亲眼看看那些美丽得近乎仙境的风景。其实,不止美国人,无论哪国游客,只要看过《音乐之声》,都会对影片中这些神奇而迷人的景观充满好奇。然而,我的一位萨尔茨堡的朋友却说,真正的萨尔茨堡人很少有人看过这部影片。你问他们那首已然传唱全球的电影歌曲《雪绒花》,是不是这里的山歌或乡间小调?他们会撇嘴一笑:不,那是美国人的歌!但是,不要以为萨尔茨堡人心胸狭窄——不愿承认他们这座诞生过莫扎特和卡拉扬的音乐圣城受惠于一部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  相似文献   

5.
段军 《世界文化》2003,(5):20-21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头号当家人,美国故事片协会主席杰克·瓦伦丁不满韩国对于好莱坞影片的抵制,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以国会决议为要挟手段,胁迫韩国大量进口好莱坞的影片。30多年过去了,世界电影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欧洲,法国的“高莱坞”;在亚洲,印度孟买的“宝莱坞”;在非洲,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诺莱坞”……正风起云涌般卷来。同时,来自五大洲的电影人士也不断地进军好莱坞,组成了好莱坞的外籍军团,在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地盘。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好莱坞的8大影业公司也不得不到世界各地拍摄外景,融进这股文化全球化的新…  相似文献   

6.
从《英雄》开始,“大片”不再是好莱坞电影的专有名词了。一部分投资、制作、导演、演员阵容均上一定规模的国产电影,也被冠以“国产大片”的头衔,且市场对其热情丝毫不比好莱坞影片差,这让院线和铁心要把电影往“大”了整的导演及制片公司“窃喜”。2005年底,《无极》1.9亿的票房更加奠定国产电影暂时不可扭转的“大片”方向。[编按]  相似文献   

7.
李萌萌 《世界文化》2014,(10):19-23
新浪潮的缘起缘灭 法国巴黎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一直是以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而自居,法国人也是以激情和浪漫闻名于世。电影艺术的两位开山鼻祖卢米埃尔和梅里爱都是法国人,所以在现代主义电影思潮中法国艺术家表现得比其他人更有特色、更激进、更浪漫。20世纪20年代风行欧洲影坛的先锋派电影即以巴黎为中心。20世纪30年代法国出现了用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去表现下层小人物的命运和他们与社会抗争的影片。这类影片内容真实、情节动人,常常含有一种“淡淡的哀愁”,有一定的戏剧感染力,这类影片被称为“诗意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诺阿等一批优秀导演为了躲避战火去好莱坞工作。战后较长一段时间,法国电影界在好莱坞的强烈竞争和意大利电影的巨大影响面前,只满足于对原有传统的沿袭,在内容形式和生产体制上都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消费各种合法的娱乐产品和服务,电影是其中的大哥大。有人说好莱坞是影片的成功;有人说好莱坞是包装的成功;还有人说好莱坞是炒作的成功……确切地说,好莱坞是营销的成功,特别是电影后产品营销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电影冒险家的乐园“让电影钱滚钱!”好莱坞电影生意人格雷厄姆·金(Graham King)总喜欢这样说。好莱坞平均每部影片耗资9000万美元,其中拍片仅占5900万,促销却需3100万。8大制片公司推出的大部分影片都是耗资巨大的原创片,好莱坞年均推出220部影片,其中三分之二需寻求资金支持。2003年,华纳兄弟公司拍片26部,其中20部依靠赞助人;米高梅公司每拍一部影片往往需寻求2500万资金。金是颇有见解的冒险家。他知道,拍片的关键是资金。因此,他将赌注押到电影投资上,并逐渐将大笔资金投入其专属领域。小镜头娱乐公司奠基人加里·巴博曾说:“金善于向…  相似文献   

10.
<正>只要好莱坞电影继续覆盖全球90%以上的市场,奥斯卡就会继续引人瞩目;这不只是崇美情结的体现,好莱坞形塑的美国早已是多数人的内在。——戴锦华奥斯卡金像奖是根植于美国本土、最受世界瞩目的电影奖项。论包容度与艺术性,它不如欧洲三大电影奖,但人们还是最认它,也许是因为它从不排挤票房热门(美国商业片的强势输出),同时偏爱宣扬所谓普世价值观的正统电影(同样强大的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内在编码)。总之,每一年  相似文献   

11.
严敏 《文化市场》2000,(2):40-41
长期以来,世界电影市场一直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影坛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各国电影纷纷复苏,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电影,不论在票房或艺术上均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亚洲地区则出现了民族电影的新高涨,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泰国等国的优秀影片颇受瞩目,频频获奖;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除了部分电影人融入好莱坞主流制作外,  相似文献   

12.
9.11恐怖事件,令美国娱乐业立即蒙受了重大打击。痛定思痛,好莱坞电影人大胆预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任何与恐怖袭击沾边的电影.都将遇到冷遇,而宣扬爱国主义理念的影片、描写亲情的家庭伦理片以及逃避现实的喜剧片将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13.
嘉宝成名之前曾耀农葛丽泰·嘉宝是美国好莱坞著名影星,曾主演过《瑞典女王》、《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等影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能使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就是谈论嘉宝的表演艺术。嘉宝的电影艺术可谓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意识形态。19...  相似文献   

14.
当美国大片横扫全球之际,今年初在法国最卖座的影片却不是好莱坞电影,而是法国本土一部讲述“小女人”的故事片《阿梅丽·布兰的奇妙命运》。其影片票房比《珍珠港》和《盗墓迷城Ⅱ》两部猛片票房总和还高。在美国它也是迄今最卖座的法国电影。那么这部影片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故事的主人公是位22岁的年轻女孩阿梅丽,她是巴黎蒙马特区一家咖啡馆的女招待。她年幼时,母亲意外去世,父亲因伤心过度患上自闭症。阿梅丽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女儿有心脏病,小阿梅丽便被剥夺了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只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打发时光,靠自…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流行为黑人"变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麟 《世界文化》2004,(1):20-21
还记得影片《人鬼情未了》里黑人女星胡比·戈德堡扮演的那位通灵的女巫吗?还记得《绿里》里那位具有神奇力量的善良的死囚犯约翰·考菲吗?近年来,将黑人塑造成天使般的形象成为好莱坞主流电影的流行趋势。从最初的恶人暴徒形象,到恭顺无知的女仆形象,到现在的天使形象,黑人在好莱坞影片中的角色发生了大变脸。然而,电影评论家和一些黑人认为,这些貌似美好的“黑人天使”形象实际上是白人对黑人的歪曲看法,有损于白人和黑人在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融合。“黑人天使”越来越多看似风格迥异的好莱坞电影《冒牌天使》、《绿里》、《住家的男人》、…  相似文献   

16.
阿健 《世界文化》2007,(9):23-24
惊悚片越来越追求令人毛骨悚然的感官刺激。《驱魔人》是好莱坞惊悚片中的经典,被美国权威的《娱乐周刊》评为最恐怖的影片,据说当年许多观众被吓晕。以大胆闻名的成龙大哥第一次看《驱魔人》时也自称“心脏险些跳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电影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反映了某一特定时空所发生的变迁,和人们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它又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引起人们对某个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影响人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充斥于当今好莱坞影片中的千篇一律的黑人银幕形象就生动地反映出电影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黑人坚持不懈的抗争,“公然歧视黑人”逐渐成为一条禁忌;又因为这个禁忌的震慑,“银幕好黑人”成为好莱坞政治诉求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说由于早期严苛的审查制度导致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电影对美国好莱坞过多的模仿与借鉴,那么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影审查制度的废除和与国际接轨的电影分级制度的实行,韩国本土电影迎来了它的复兴与繁荣。2016年暑期上映的《釜山行》便是韩国电影产业成熟期的又一佳作,这部兼具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影片上映不久便接连打破多项记录:上映首日票房破87万人次,仅19天累计票房  相似文献   

19.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梦工厂出产的《尘雾家园》不像是一部好莱坞影片。好莱坞电影往往不会给人以遗憾的结局,而这部影片有太强的悲剧因素,给人以过于沉重和悲怆的感觉。自2000年的《黑暗中的舞者》之后,还很难有一部影片像这样让人感到窒息似地难过。影片的导演,原籍前苏联的瓦迪姆·佩尔曼曾是一位出色的商业广告导演,该片是其第一部电影作品。他非常注意情绪的酝酿与积累,使用对比蒙太奇等镜头语言,营造氛围,影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越来越多的人物被卷入其中,而矛盾冲突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将悲剧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情节环扣,矛盾步步…  相似文献   

20.
力量的平衡     
我在八、九岁时,写了自己的第一首诗。那时我父亲是好莱坞电影界的巨头,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负责人。我的母亲参加了许多次知识界组织的活动,帮助将“文化”带入声名显赫的好莱坞。我母亲看了我那首小诗后,禁不住哭了。她说:“巴迪,这首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不好意思地、结结巴巴地说是我写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母亲对我大加夸奖,“噢,这首诗简直是天才的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