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洗练,言浅意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呢?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读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品味.   ……  相似文献   

2.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洗练,言浅意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呢? 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读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品味.   ……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墨梅》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对“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理解。我走到王文娟面前,最她谈淡这句话的意思,她竟然说不出。而且无论我怎样引导,她的嘴唇只是微动,却发不出声来。虽然,这个学生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在课堂上总是不发言,但是,从她的表情来看,这时她的内心似乎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她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却有一股力量又在阻止她。  相似文献   

4.
梁文庭 《学语文》2013,(5):24-25
怎样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怎样引导学生探究诗歌内涵,使学生能独立地阅读陌生的诗歌,能味诗之情、想诗中之景、悟诗中之道、感诗之雅,受古典诗词的熏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笔者有感于谭建文老师提出的文言教学的三个层面——文言层面、文本层面和文化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在学的过程中培养自身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使学生参与教学,乐于学习,乐于参与,乐于探索,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怎样让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怎样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间发现奇迹的闪光点?多次接触“齐齐乐”互动反馈技术并和它亲密接触之...  相似文献   

6.
费静珠 《考试周刊》2010,(32):29-32
纵观历代咏梅诗词,诗人们或从花时(如早梅,盛开之梅,落梅)来写,或从花色品种(如白梅、红梅、墨梅、腊梅)落笔;或者写其形貌,或描绘其精神品格;或咏梅以托情,或咏梅以言志。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7.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我们引导学生从中读出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因此,教师首先要关注文本,引导学生辨别作者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诗歌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比较,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下面以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诗歌单元为例谈谈诗歌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生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把科研中发现的适当问题拿到教学中,让学生来发现它并解决它,效果较好。本文以作者在讲课中的体会,给出了一个教学设计方案,并以在研究中提炼出的关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为例,说明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在教学中时常有这样的体会,或者说是苦恼,同样一个知识点,讲解时,在同一个班会遇到这样的三种反应:"重复多少遍了,还讲啊?""好像有印象""好似天书,我一点也不懂啊"。这便是同班不同层,同师不同生的具体写照。学生的学习程度迥异,怎样顾此又不失彼,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那么我们就分而教之,分层次教学。  相似文献   

10.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会受用终生。因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教会他们课前怎样预习,上课怎样听讲,  相似文献   

11.
层次引导教学是一种通过不同程度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结合教师的引导、重难点讲解,学生互助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文介绍了层次引导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并介绍了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新方法在高级办公应用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是生物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以上各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呢?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也就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教学原则:施教之功,重在引导。此中道理,老师不难懂,也不难接受。但是在教学实践之中,什么是引导,怎样引导,似乎还不是一个简单问题。 刚开始教学时,我把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看作是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牵着学生走。如教学“两位  相似文献   

14.
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思维发生过程的展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中,究竟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呢? 我认为,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思维过程的渐进性,引导学生“爬台阶”;要分层次展开思维活动,由浅入深,逐步“内化”、“优化”,这就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现以列表法解一元高次不等式的教学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5.
一、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科学是严密的,传播科学知识的语言也必须是严密的。小学自然是科学启蒙课,在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层次上,也要力求教学中的设疑、提示、总结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在备课中准备好。因为你怎样问,就会引导学生怎样思考。如下录: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用语精炼、言简意赅,这是它的优点。正由于它含意丰富,所以有的文句如果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孤立地解释,便常常有模棱两可之嫌。这就给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攻克这个难点呢?我的体会是,引导学生从全  相似文献   

17.
一、分层递进教学的涵义分层递进教学是指将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提出不同的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与之相应的水平,都能体验到探索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激发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彭涛 《现代教学》2011,(5):55-55
兴趣是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引导学生,使之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字之端”,足见质疑之重要。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良好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呢?本人试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任知衡 《中国培训》2004,(11):42-42
一、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在整体结构上表观出来的特性。即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也包括学生学的方式,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的方式,还包括诸如提供信息、设置问题、讲解、启发引导、布置作业等具体的教学行为,也包括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转变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要求的教学行为和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究竟能不能发生应有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教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