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社会性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影响着儿童人格的发展。本文结合教师自由描述和词汇学两种方法对6~12岁小学生的亲社会性进行质化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的亲社会性由利他性、宽厚、合群性、教养、诚信、责任心、攻击性、正直8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2.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音乐游戏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伟 《文教资料》2008,(22):151-152
小学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阶段,音乐游戏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并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探讨了音乐游戏对小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甄莹 《考试周刊》2014,(8):169-17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小学生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无论对小学生三观的形成还是人格品质的养成,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极其重要。而家庭作为小学阶段与小学生联系较大的一个主体,自然对小学生的行为培养产生极大影响。文章应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对家庭对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对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应从有意培养及家庭自身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无意培养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亲社会性是一种对他人、群体和社会有益的情感和行为,是人格中的道德成分。儿童期是个体发展亲社会性的重要时期,但研究者对儿童亲社会性人格特质的关注较少。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儿童亲社会性研究的一些成果,包括其内涵和结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培养研究,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为以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能力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从南通市8所幼儿园选取的587名幼儿的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发展滞后于本地儿童,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流动儿童同伴交往能力呈V字形发展态势;流动儿童比本地儿童更具亲社会性,但社交障碍更多,其语言能力也相对滞后;流动男孩在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上的发展优于女孩,而流动女孩在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上发展更好,且其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重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