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丁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展现女性意识觉醒,描写女性细腻内心,质疑世俗道德伦理的写作手法独特而又影响巨大,尤其值得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建伟 《文教资料》2012,(20):22-23
张洁、池莉和张欣作为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实力派,她们的作品主要讲述新时期的爱情和婚姻,表达了社会的主流爱情观。张洁用《爱,是不能忘记的》回忆了八十年代以前执著坚贞、纯洁无功利的传统古典爱情观,而池莉的《不谈爱情》和张欣的《爱又如何》却讲述了八十年代后,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为了物质利益和生理欲望可以不谈爱情,或者原本美好的爱情在现实困境和个人私欲的挤压下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3.
尽管有部分女性作家用"身体写作"涂抹文化泥潭,但也有更多的女性作家,通过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女性的情爱、婚烟置于个性化极强的内心视镜中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她们大量的优秀作品,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力,具有的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解放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女性作家如同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其中来自辽宁的女性作家是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在众多创作影响因素中,地域环境、女性视角与文化变迁无疑位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她们以独特的地域性格描写白山黑水的东北黑土文学,以女性的自觉精神与母性情怀关注当代女性命运和生存环境,她们取材现实生活,将自已切身的本土生活经验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素材,真切又带有民间色彩.  相似文献   

5.
张瑞 《宜春师专学报》2014,(4):116-118,130
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女性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张爱玲都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在她们的作品里,她们用女性作家敏感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纵使两位女作家一中一西,但是她们在主题探讨中都涉及了女性生存悖论以及人类普世的孤独和哀凉.与此同时,她们在写作手法也有一致的地方.在各自的主要作品《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两位作者都使用了哥特式的小说手法,文本在不同程度上都阴森恐怖,让读者不寒而栗,却又引人深思.本文旨在对《金色眼睛的映像》和《金锁记》中的哥特艺术手法进行解析和对比,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以商业社会的知识女性为中心,通过对她们事业、情感、生活的深层解剖,凸现了现代女性在物化时代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境,并以不同的方式开出了女性自救的药方。这一方面以张欣、徐小斌、蒋子丹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描写青年人恋爱婚姻生活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五四"时期一对知识青年的爱情悲剧,其中的女性形象子君成为这一时期新女性形象的代表。然而,由于自身被封建主义精神奴役的心理积淀和男权社会的迫害,她们内心向往的女性解放陷入了乌托邦式的境地,美好的爱情乌托邦被残酷的现实所粉碎,最终以子君为代表的知识女性依然挣扎在爱情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知识女性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描写对象。究其形象,或知书达理,或贤良淑慧.或忠贞不二……戏剧大师曹禺笔下的蘩漪和文坛巨匠鲁迅笔下的子君却独立于她们之外。她们为了爱而觉醒.却又为了爱而迷失了自我;她们受过五四新思潮洗礼.但又未能彻底摆脱封建礼教的禁锢.是什么造成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呢?笔者认为。个中原因既是个人的.又是时代的。偶然中透着必然。  相似文献   

9.
朱贞成 《英语广场》2021,(10):12-16
《孤独的孩子》是美国著名犹太女作家安琪亚·叶捷尔斯卡的短篇小说之一。“冲突”主题对呈现犹太家庭的代际冲突、描绘犹太年轻一代女孩女性意识的觉醒、记录年轻女性移民对爱情的渴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该主题也进一步展现了身在美国的犹太女性移民这一群体,她们面临多重压力困境:渴望融入主流社会却又无法彻底剥离犹太族裔特性,而她们的性别身份更是加剧了这一冲突。  相似文献   

10.
张欣和张爱玲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不约而同地都以大都市为背景、以女性为对象,反映形形色色的人生.同样的女性叙事角度,同样直言不讳对情欲与金钱的欲望和对人类本性的赤裸裸的揭示,及共同走过的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都市小说的创作道路,使读者把她们联系到一起.但张爱玲笔下描绘的人性因禁锢而扭曲的灰色情调与张欣笔下创造的温婉平和的旋律,又体现着她们时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张欣的小说因为拥有众多读者而引起了评论者的注意。作为一名生活在城市的广东女作家,她以现实评论的创作方法、细腻、清新、真诚的笔触真实地描摹了生活在转型期的城市中知识女性在事业、家庭、情感上的追求和困惑。本文就沿着城市女性这一线索来探讨张欣的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高校知识女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知识女性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人力资源。她们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并希望在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使她们扮演了社会化的人和生活化的女人的双重角色,承担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负荷,社会衡量和评价她们时往往使  相似文献   

13.
王海玲的大量特区题材小说,以描写特区人的生存、奋斗和自省为主体,但是《热屋顶上的猫》却以大胆前卫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在特区的以性为生存资本的另类知识女性的情与性。小说中以丽莎为代表的三个女人,她们不同于生活在婚姻围城中的传统女性,在特区特殊的经济、文化背景之下,其情爱和性爱心理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经历着一场痛苦的嬗变。本文试图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对比性地审视这一特殊人物群体从爱情的失落到最终失去自我,完全沦落为"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的女性作家,始终处于男权中心文化的控制下,正统儒家的礼法教条限制了她们的生活范围、束缚了她们的情感表达,使其文学创作不可避免沾染所谓的脂粉气,题材狭窄,意旨不高。同时,儒家正统文学批评中的以作家群体的气质批评个体作家创作风格的心理习惯,一方面使部分优秀女性作家受到忽视与遗忘,另一方面也影响她们在创作中呈现拟男心态。  相似文献   

15.
萧红以其对下层不幸女性特有的情愫,通过对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痛苦的观照:家庭的遗弃、家族的疏离和社会的放逐,从而呈现出她们微末的情感希冀中的凄怆悲苦:无爱的婚姻中人格失落、生命的创造中身心交瘁、艰难生存中苟延的挣扎。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女性文学写作成绩斐然,从写作主题到创作艺术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用多样化的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体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末,女性文学写作成绩斐然,从写作主题到创作艺术都有了新的突破.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小说探索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用多样化的手法特别是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反映生活的真实性,表现女性特有的性别体验,成为20世纪文学创作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她们的作品很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9.
吕雅清 《华章》2007,(12):244-244
自开始小说创作以来,陈若曦就不断地通过与女性问题密切相关的婚姻、爱情、家庭这个中介,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其所特别关注的写作主题--关注女性问题、表现女性命运、反思女性群体的特定存在.本文重在阐述作家早中期小说创作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以不同的形态展现了作家所特别关注的这一写作主题,流露出了作家鲜明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以描写女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是以挖掘处于无意识激情中的女性心理、展示女性生活遭遇和情感见长的作家,恐怕非茨威格莫属了.他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致力于女性心灵的开掘,塑造了一批充满生命激情和人性光辉的"茨威格式"女性形象,她们丰美多姿、真纯痴情却又命薄缘悭,为世界文学长廊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