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内容与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来体现,二者相辅相成。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内容及形式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报纸的几乎都是当地报纸。进行此次调查的北京面视调查咨询中心专家认为,这表明地方性报纸在各地的报纸市场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全国性报纸的影响正在削弱。以北京为例,主要日报平均阅读率居前三位的报纸分别为《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而全国性大报的阅读率则相对偏低。调查还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对读报的兴趣差别较大。60个城市中最爱读报的是杭州市民;平均每人每天读报2.23份;读报最少的是福州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读报0.…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读者怎样读报——兼谈青年时报的办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看到,绝大部分读者不是在读报纸,而是在"翻报纸";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大阅读效用的新闻,换成大白话说就是,读者需要报纸为他提供更解渴的新闻. 近年来,伴随传播技术、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传媒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报纸的读者结构、读者的读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联系青年时报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杭城读者调查,我们对当今读者的读报行为做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努力把分析的成果,运用到青年时报的办报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6.
“读报读个题。”这句话在过去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读者在读报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态度作某种讽刺;二是对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认真阅读和品味报纸表示谅解;三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严格要求。现如今,“节奏加快,时间金贵,读报读题”这种新的说法,主要含义则是对读者的理解和谅解,它形象地道出了“读题现象”是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一瞥之间彰显魅力——关于读题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读个题。”这句话在过去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读者在读报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态度作某种讽刺;二是对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认真阅读和品味报纸表示谅解;三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严格要求。现如今,“节奏加快,时间金贵,读报读题”这种新的说法,主要含义则是对读者的理解和谅解,它形象地道出了“读题现象”是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报纸版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报纸出来的产品必须以读者为本,既要好看,又要好读。现在是厚报时代,彩报时代,对办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出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从版面编排着手,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而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封面链接     
《报业时代》2004年5月号 报纸阅读情况的变化 报纸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失去年轻读者。 西北大学读者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一项全国读者行为调查显示,尽管年长读者读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年轻读者读报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报纸一直为如何更好地吸引18-34岁的读者这个问题所困扰。在过去10年里,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年长的时候也不大可能增加读报的时间。报界为争取更多读者采取的措施对巩固年长读者与报纸的关系确实产生了帮助,但对他们迫切需要吸引的年轻读者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0.
一份权威材料公布的受众调查结果显示:当下世界范围内,社会阅读力越来越低,一份报纸的平均阅读时间为5-10分钟。因此,做为媒体经营者,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把读者最后5分钟巩固住,并尊重读者的阅读需求,在读者有限的时间之内把更新的内容给予读者。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站到读者的角度思辨办报思路,必会对增加报纸的阅读率大受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浏览任何一张报纸,不管多少版面,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一个个新闻标题。常言道:"看书看皮,读报读题"。新闻标题是否有新意,决定着稿件的吸引力。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你可以把报道送到读者面前,但你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党报如何提炼新闻标题?提炼标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卢剑锋 《传媒》2012,(9):61-63
正7月15日,中国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峰会暨联讯读报V4.0上线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由联讯时代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阅读技术再次升级——"联讯读报4.0"技术平台研发成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仪式并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这一技术"是传统媒体利用无线移动网络通过手机来展示报纸内容的有益尝试","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将为我国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是传统媒体借助新技术主动向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一、通过零售获得报纸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而且这个比例还将越来越大 长期以来,通过邮政发行系统订阅报纸几乎是人们阅读报纸的唯一选择。随着报业发行体制的改革,这种状况逐渐被打破。至1998年,在全国2188家报纸中已经有800多家报纸以各种方式实现了自主发行即独立于邮政系统之外的“体外循环”。如今,与北京零售的格局相比,今天最大的不同是:“零售”这种以往作为“补充”渠道而存在的报纸流通方式如今已成为北京地区读者第一位的读报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各种发行渠道在周一至周五阅读市场上实际所占…  相似文献   

14.
《南方周末》标题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先读题”县读者的共识。为了吸引读者,提高报纸的有效力,作为文章的眼睛——标题,是记者、编辑们精雕细刻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汤姆森基金会所编《新闻写作基础》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他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以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作为《南方周末》的读者,常常被报中精彩的标题所吸引,不读为之不快,有鉴于此,笔者在拙文中探讨其标题特色。  相似文献   

15.
看报先看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制作新闻标题是报纸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读者对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也往往是从标题开始的。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逐渐缩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  相似文献   

16.
厚报时代的来临,一方面是社会信息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点,为报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也同样呈现海量化、多样化特征。厚报时代的阅读特点面对越来越厚的报纸和日益增多的信息,读者的读报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选择性阅读。读者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另一方面说  相似文献   

17.
新点论击     
版面革新要弘扬三种理念一、从读者本位出发的低成本理念。对报人来说,提高报纸的有效信息量,同时降低读者获得这些信息所付的成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而读者读报的成本,既包括购买报纸的经济支出和购买的方便性,也包括读者阅读报纸的时间支出和阅读的轻松愉悦性。因此,报纸版面应尽量帮助读者减少读报时间,使读者得到信息与精神的满足。二、从产业发展出发的整体形象设计理念。在报纸生产经营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运作的今天,版面设计不仅是一种编辑学范畴的操作,还是报纸产业形象工程CIS(CorporateIdentitySy…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爱读报的习惯在全国首屈一指。8月20日,又有一张以人物报道为主的报纸《人物周刊》闯入北京报刊市场。 据悉,这张每周三上市的报纸体现了周报的阅读特点,以整版篇幅每期报道20多位人物,将大量的人物故事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种不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纸质媒体受到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冲击,生存空间被挤占,随着日均读报时间的减少,读者对报纸的阅读习惯已从"看标题+看文章"转变为"看标题+看感兴趣的文章"。怎样留住读者?作为报纸的编辑,必须掌握标题的制作方法,做出吸引读者眼球的出彩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20.
读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版面的报纸,有的只需几分钟即可浏览完毕,随手丢弃;有的却吸引人反复阅读,仔细咀嚼。这其中的差别用读者的话讲是某某报或某篇报道“有看头”或“没看头”,这其实就是新闻报道有无内涵的差别。什么是内涵?《辞海》中的解释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在这里它指的是新闻报道对所报道的事物能够抓住本质,揭示规律,并且通过恰当的形式反映出来。换句话说,有内涵的新闻报道不仅反映事物的各种表象,而且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