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12,(Z2):38-39
我们打开上海地图可以看到东南角有一块地理位置很有特点的区域,它被两条名为中华路、人民路的马路首尾相接,环形包围,这就是上海文化称谓"老城厢"的地区。中华路第三小学就坐落于上海市老城厢。老城厢是椭圆形,似"园",这里名园、名人故居等文化"矿藏"资源相当丰富,宛如一个"百草园"。学校置身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民族历史资源、现代文化资源,当我们将这些资源挖掘出来后,就形成了学校富有特色的"百草园"课程模式。我们的"百草园课程"在历经九年建设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得到了教育同行的认可。但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校如何作为主体去积极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新要求,更好地把握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如何落实新黄浦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将学校的发展与今天的社会需求相匹配;如何更好地将社区、家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读完专题"成语文化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江苏教育》2018年第9期)后,笔者眼前一亮。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准确把握了作为语言"活化石"的成语的独特育人价值,以成语文化为载体,走出了有汉语味的语文教学之路。开展"成语文化"研究,百草园小学已历10年,从成语主题活动,到成语文化研究,再到成语文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持续的研究让这所学校获得了生命张力。我们只有浸入汉  相似文献   

3.
叶玉虎 《生活教育》2014,(19):54-55
正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以致多年之后,鲁迅先生还记忆犹新,将它写进了自己的散文。学校在教学楼五楼顶上开辟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百草园",也给六年级的五百多个孩子带来了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对历时10年探索实践的成语文化校本课程,从价值定位、课程目标、整体构建及有效实施等方面进行再审视、再实践,进一步彰显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上的独特优势,实现相融互补。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髓,传承着民族传统的文化血脉,蕴藏着教育教学的丰富资源,重新审视成语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无疑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在学校自身教育哲学和"滋养生命成长"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开展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明确教育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评价,以期通过该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各学科的教学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选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在回忆中生动表现童趣的文章。"从……到……"的结构表明一个空间向另一个空间的转移,也预示着由一种心灵空间进入另外一种心灵空间。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自然趣味有别,"前者是一个大自然的空间,一个民间文化的空间,后者则是一个学校教育的空间"。这个空间就不如百草园那样无拘无束,而是要背诵经书、写作八股文的地方。因而相比之下,三味书屋充斥了学究气,就  相似文献   

7.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以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学校,鲁迅小学一直将实践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确立了“立人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发展理念,构建了顺应学生天性、丰富可供选择的“百草园”校本课程体系,用独特的课程滋润学生的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校多年来努力探索建构的学校特色.陶行知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教育理论,为实施综合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学校以其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了"行知结合,快乐实践"的办学理念,以"走进天竺山"校本课程的研发为切入点,努力探索"综合实践"的特色建设,让"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最爱的课程,成为学校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影响力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影响力,如何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发、整合与实施,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永恒课题。多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的融入性实施、校本课程的精准化实施过程中,努力打造实施"智美"课程,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创建于2010年,学校崇尚古老的"运河文化",秉承"幸福教育、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践行"四雅学校"的美好愿景。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指向儿童学习认同的‘学力课堂’"建设项目的研究,努力让每一名儿童站在课堂中央,顺应天性、张扬个性。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指向儿童探究力、思辨力、表现力提升的整体课程设计,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创建了"多彩运河娃"课程超市,逐渐形成"智慧运河娃""儒雅运河娃""活力运河娃""灵动运河娃"四大课程,为儿童的全面、个性、自主发展搭建舞台,努力实现课程育人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特色化发展首先体现在课程的特色化上,特色课程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内容。近几年,广州市白云艺术中学立足艺术教育,积极开发建设"岭南艺术特色课程",获得了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重点立项。学校基于岭南艺术特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综  相似文献   

13.
潍坊瀚声学校地处潍坊市高新区,是一所高标准、高品质、国际化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坚持"传统为本、体验为基、面向国际"的办学特色,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努力实现国际化课程本土落地。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德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克军 《中国教师》2013,(Z2):20-20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教学常规运行的路线图,只有路线清晰,学校才会运转有序。口镇中学立足"因人育材,循序养责"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智启德、以美益德、以艺养德、以体健德"四个课程模块。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堂,优化课程资源,因人施教,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学校课程精品化的课程实施新格局。一、以智启德,为孩子快乐学习寻求新途径学习优秀的孩子不一定品德高尚,但学习吃力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自2014年成功创建常州市成语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围绕育人目标,以"立足成语,传承经典,滋养生长,奠基人生"为发展思路,依托原有成语文化研究项目着力成语文化课程建设,确立了"成语文化:滋养生命成长"课程理念。学校从"传承经典与课程创生"的视角,在开发中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先后编写了三套成语文化校本教材;在实践中不断丰厚成语文化研究课型,多次面向省、市进行成语文化课程的教学展示;在研究中不断推进成语文化深入发展,"‘成语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研究"课题申报成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在成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不断丰富校园生活,成语润泽童心,经典滋养童年。  相似文献   

16.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响亮地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见语文学科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语言能力的构建。语文教材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是学习语言的海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并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下面笔者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描写百草园景色为例,谈谈如何利用微作文写作学习课文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努力让每一朵花儿灿烂绽放",是西关学校的办学目标。作为济源市基础教育的领头雁,在课程改革的召唤下,在办学目标的引领下,历经十年跋涉,学校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创新之路,每一位师生都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努力灿烂地绽放。花儿的灿烂绽放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师生的茁壮成长需要五彩缤纷的课程。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西关学校开发出儿童课程、教师课程和家长课程三大校本课程。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循序  相似文献   

18.
正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清华附小,在进入新时期后,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要把学校真正办成"温润的美丽小学""值得信任的著名小学""受人尊敬的卓越小学",课程是最关键的因素。为此,近年来,学校努力构建"1+X课程",以此带动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省青岛市山东路小学秉承"以学生为本,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理念,以"培养负责任的未来公民"为育人目标,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整合三级课程,学校对各类课程进行了整体规划,确立了"学校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生命的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构建了人文素养、自然科学、社会之纲三个课程领域,并依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程,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生活化、学校课程生本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