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先生的主要学术研究属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他在甲骨学、青铜器、简牍帛书、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学术史、年代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3.
编写中国文学史是一项涉及众多因素、异常庞杂的工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著者所持的文学史观。文章通过粗略梳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学史观——通变论、进化论、退化论、钟摆论、再现论、共时论等,在比照中以求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史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术》2016,(4):110
《职业技木》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2002年12月创刊,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职业技木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特别是2005年11月,《职业技术》被《中国核心期刊(遴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具有中国价值和世界意义,主要体现为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与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本文从中国道路的引领意义、中国模式的借鉴意义和中国方案的创新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作出阐释,以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精神动力,为世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而不强的中国金融业已经开始进行制度变革。目前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尚存在缺乏"中国制度"的经济理论基础、缺乏"中国金融"专业课程与案例、缺乏"中国标准"的学科评价与教师评聘、缺乏"中国文化"通识教育与领悟等问题,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背景下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急需改革。本文从构建以中国政治经济学为基的经济学体系、以"中国金融"为主线的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评聘机制、深化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通识教育四个方面,为新时代下金融强国人才培养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教育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如何在两个大局、两个百年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理念、适合中国需要成为时代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下,教育数字化战略应秉持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科技、人才、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和融入世界教育潮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经验有效保证的科学定位,应坚持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系统全局观、开放共享观、守正创新观、协调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应守持以生态转型擘画共“享”胜景,以底层共“建”夯实数字底座,以数字共“治”畅享教育未来,以互融共“通”谱写数字教育交流新篇章的中国进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成为世界艺术林中之独响,并且能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的重要原因,是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合尚中,中国文化的内容是儒道互补、刚柔相济,这在中国书法艺术中都有博雅而细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要素,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诉求、文化诉求和动力诉求。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0.
罗素论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本文以时间为经,以政治、经济、文化为纬,概括地阐述了罗素对中国论述的基本内容,展示了罗素对中国问题的某些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性"是华人学者热衷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也产生许多争议。中华文明源流的争辩、"文化中国说"、后现代理论的解构这三种针对"中国性"的不同论述,说明了人们对现代中国与其传统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小国、弱国发展成为世界级大国的转变,并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主要由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开放驱动发展、以完善体系支撑发展、以多元投资保障发展、以质量保障促进协调发展五大内涵构成。这是一条探索之路,更是一条自强之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未能产生学术大师,是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时代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整个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学生与学者既不能"博古通今",也不能"学贯中西",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出学术大师。要求学生直接阅读中外文原著,不用今译汉译,也许是改变此种局面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谭抒真是新中国小提琴事业的奠基人。以历史学的方法对其音乐艺术成就进行理论分析,对他在小提琴演奏与教学、小提琴制作、音乐声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给予系统研究。这对于全面认识谭抒真音乐成就及进一步发展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当下"全科"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育》2011,(11):62-62
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并非偶然,它是中国人民发现、认识、命名南海诸岛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吴佩华博士的力作《中国红十字外交(1949—2014)》,是《中国红十字运动通史(1904—2014)》丛书第四卷。总体而言,《中国红十字外交(1949—2014)》装帧精美、内芯考究、视角独特、旁征博引、篇章布局合理、脉络清晰,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研究邓小平理论时经常涉及中国国情、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这些范畴。但是,大家在使用“特色”这个概念时,多把它与国情、模式、“特质”和特点等同起来,把中国特色与中国国情、中国模式等同起来,出现了一些概念不清的错误,从而影响我们对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把握。本文试着对这些范畴及其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是“中国特色”最深刻的内在规定性,它生成并限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发于“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的中华文明特性之自然展开,是以中华文明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而不照搬、综合创新而成的中华新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百余年中国道路的探索,本质地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历史地聚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自始就与近代以来的中国道路选择、社会发展方向问题密切相联,对其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语境。“中国特色”表达正向、积极的内容,其使用范畴必须严肃、审慎。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设立,成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后,首批批准的26个社会力量设奖奖项之一。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设奖者和承办机构进行了相应调整,目前奖项的发起设奖者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20.
2001年3月,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设立,成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后,首批批准的26个社会力量设奖奖项之一。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的设奖者和承办机构进行了相应调整,目前奖项的发起设奖者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