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硬地单打技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近3年17场高水平的女子硬地网球赛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发球应突出速度、落点和旋转的综合运用,底线技术强调稳定性和进攻性并具备一项以上制胜得分技能;具有较强的全场战术意识;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是提高女子网球竞技水平的保障。未来女子网球硬地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将是底线型为主的全场型打法,体能充沛并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技战术创造并把握得分机会的优秀女子选手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统计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阐明现代网球女单发展趋势,对照世界优秀网球女单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研究探寻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单打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界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及我国网球女双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现场和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阐明现代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对照世界优秀网球女双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研究探寻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双打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我国网球女子双打训练策略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子网球单打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走访调研、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女子网球单打运动成绩、技术和心理及教练员等方面为切入点,认识到我国女子网球单打要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必须加快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转换,提高网球运动员思想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以科技为先导,因材施教,与国际接轨,同时提高网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中外优秀网球女双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战和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网球女双选手技战术水平及打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探寻目前我国网球女子双打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的主要差距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就我国网球女子双打训练策略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最优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李娜在比赛经验优越于我国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更加有利于在赛场上的爆发力。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得分能力、主动得分和接发球得分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是李娜屡屡得冠的保证。与之对比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进攻力度不大,接发球击出制胜分数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在挽救破发点方面比李娜略显不足。通过对比,发现“李娜时代”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建议,旨在通过对“李娜时代”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当代女子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2010年三届网球大师杯赛中15名世界优秀职业男子网球单打选手的发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显示:抛球动作娴熟,抛球高度准确、落差较小;后摆引拍方式仍是职业选手引拍方式的主流,抛球与引拍同时进行和中间无停顿的流畅型发球引拍节奏是优秀选手发球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从运动训练的实践出发,根据重剑单项的技术特点,对我国优秀女子重剑直柄剑选手和枪柄剑选手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我国女子重剑选手以进攻作为主要得分手段,枪柄剑选手多选择接触武器的进攻,而直柄剑选手以不接触武器的进攻为主;枪柄剑选手比较依赖武器防守,直柄剑选手则更多地选用反攻技术.  相似文献   

9.
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球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5项基本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单、双打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年龄、克托莱指数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统计的数据上看,女子单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比双打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更合理、科学;双打运动员与单打运动员的年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上双打运动员的年龄大于单打运动员,球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双打运动更加注重经验、配合。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除球龄、年龄、体重不具有正态分布效果外,其余2项结构特征正态分布效果均较好,说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高、克托莱指数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出95%可能性区间,此数据可以作为我国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和克里斯特尔斯在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对阵时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以此找出我国选手与国外优秀选手比赛中采用的不同技、战术特点和存在的差距,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方法,对2009-2011年温网共计250场女子单打比赛的20项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胜负最大的3个指标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接发球得分率.运用3个指标进行判别分析,经内、外部检验准确性均达92%以上.并对我国与世界优秀草地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进行实力评估,发现我国运动员在草地上发球能力有待加强.建议我国运动员根据草地特点,做出相应的技、战术对策,特别注意提高发球的能力,接高质量发球的能力、意识,加大体能、心理训练,增加草地赛事的训练、比赛.  相似文献   

13.
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选手邓亚萍、乔红等在面临欧亚外国选手及“海外兵团”有力挑战后,连闯数关,包揽世乒赛女子单打前三名,说明中国女队的技战术水平在世界乒坛仍占有较大优势,心理素质也日趋成熟,但中国女队也存在后备力量不理想,年轻选手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技术风格不够凶狠等问题,需引起我们思想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德国乒乓球选手波尔和奥恰诺夫为例,对二者技术体系中的短板进行深度剖析,指出,无绝对的正手弧圈技术能力、欠缺娴熟的反手台内拧拉技术成为了二者技术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技术短板,此外反手技术过于单一、缺乏精细的控球能力也制约着二人技术发展。旨在明确当今国外选手的技术短板,为今后国外选手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乒坛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摘要:基于关联规则,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李娜与莎拉波娃以及二人与其他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之间18场硬地单打比赛“相持阶段”战术行为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两位选手“相持阶段”战术特征,目的是为中国乃至亚洲继续培养优秀的女子单打网球选手提供经验与参考。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李娜和莎拉波娃相持阶段的对比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中国女子单打网球运动员提供经验借鉴。相持阶段应采取大范围调动对手跑动策略,增加在底线斜线相持时候的变线能力。在底线相持中,更应该注重增加正手击球的攻击性。在主动进攻时,应减少中路回球的非受迫性失误概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网球队女子高水平运动员年度训练安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家女子网球队在遵循职业网球训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外职业网球教练在年度训练安排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网球项目训练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年度训练安排进行了分析研究。年度训练的合理安排运用,不仅为国家网球队完成2005年冬训备战任务、为我国女子网球2006年获澳网女双冠军、单双打项目整体实力取得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索职业网球年度训练规律,全面系统地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年度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较充分的实践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洁现象”对中国女子网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郑洁在2008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突破性表现为切入点,对中国女子网球发展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识到我国女子网球单打要想进一步得到发展必须借鉴同项群优势项目的经验,加强竞赛与训练的有机结合,重视科研在运动成绩提高中的作用,以及与国际接轨完善教练员队伍加大后备力量投入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城会乒乓球比赛参赛男选手的握拍方法和打法类型的调查和对部分运动员的技术统计 ,结合以往的有关资料报道 ,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优秀男运动员的技术发展状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