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如此。想一想,一篇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波澜,谁会喜欢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有意识地写出一点波澜。那么,写出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2.
“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如此。想一想,一篇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一点波澜,谁会喜欢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应该有意识地写出一点波澜。那么,写出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写章如果平铺直叙.死气沉沉.就会使读生厌;如果波澜横生、跌宕生姿,就能激发读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唐惠忠 《初中生》2007,(1):20-23
"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文章(本文指记叙文)的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文章的波澜呢?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技法--巧设误会.  相似文献   

5.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即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从阅读心理上来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文章一波三折,使得文章富有波澜呢?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第二,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第三,尤其注意的是,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常用的叙  相似文献   

6.
写记叙性的文章要想吸引、抓住读者,就应将它写出波澜,早在清代性灵派诗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就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事实上,平铺直叙的文章,令人读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那如何让学生将其写出波澜?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8,(7)
记叙事件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无趣。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叫做波澜。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有哪些方法呢?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的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一、鼓励学生自由言说1.有备无患,烹调"教材习作"美味。"教材习作"的主题与内容是教材编写者确定的,并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如何在"教材习作"与学生"自由言说"之间找到平衡呢?如果下笔前没有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不可能写出好习作来。在习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那么在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中能否起一点波澜,设一点悬念,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采用记叙一件事的方式来表现主题。在这部分同学中,有的人的文章让判卷老师心甘情愿地打高分,有的人的文章却让人无法不吝惜分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没能写出事件的波澜。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怎么写出事件的波澜。  相似文献   

11.
<正>从低年级起,对学生加强写话训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基础,这一点早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写话感兴趣,写出有水平的"话"呢?  相似文献   

12.
在高考中,怎样才能写出别人喜欢看的文章,怎样才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得高分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有真情实感;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要让语言多一点"嚼头".  相似文献   

13.
正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多字,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工夫。清代袁枚曾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倘若叙事类的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  相似文献   

14.
雪夜     
同学们写作文,特别是写记叙文,往往平铺直叙如白开水,淡而无味,让人不忍卒读。那么在一、篇简短的记叙文中能否点起一点波澜,设一点悬念,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呢?答案是肯定的。不信请读《雪夜》。  相似文献   

15.
[导引] 要写出好文章,方法之一就是能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刻一些。但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请阅读下面一组"短文精品",感悟一下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让思考更深入一步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批改是令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又无奈的一件事,费时多不说,收效亦甚微.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对一篇作文读、圈、点、评,直至写出总评,平均耗时也要10分钟,而发到学生手里,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许多学生都是翻一翻,看一看,内心根本激不起一点波澜.反过来想一想,即使认真看,像作文中一些"书写认真,表达明白,注意修改"等评语对学生又有多少用处?面对这种费力而无效的批改方法,我们不得不反省一下,而研究高效省时的批改方法,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里,我结合自己批改作文的实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期刊发的几篇获奖文章,写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平常事,各有各的特色,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都写出了那个中的"滋味"。同学们不妨仔细读一读,看看你有不有类似的感受,为什么他们能把这种"滋味"写得这么到位呢?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文似看出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而有波澜呢?除了作者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功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写事件的高妙之处,首先在于能发掘到新颖鲜活的素材,表现出生活的意味。除此之外,还要能巧妙处理,表现出事件的曲折、波澜来。古人的“似看山不喜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都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那么,怎样安排事件的波澜呢?  相似文献   

20.
<正>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多字,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古人云:"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倘若叙事类的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