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风 《收藏》2006,(10):49-50
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艺术门类,明、清两朝的外国传教士将其带入我国。而我国人民真正接受此门艺术不过百余年历史。20世纪上半叶,系统学习油画的专业人员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潘玉良、刘海粟、颜文操、庞薰莱、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王悦之、卫天霖、许辜之、倪贻德、丁衍庸等,经过留学,真正掌握了欧洲油画技法,是我国油画艺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
朱浩云 《收藏》2006,(8):138-143
2005年是甸 油画市场异军突起的一年。由于中国油画的价格与西方油画相比存在巨大差距,蕴涵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大量资金正源源不断地流向油画市场。  相似文献   

3.
李桃 《收藏》2009,(11):76-77
近来,油画收藏逐渐成为收藏市场的一个热点,对于广大藏友来说,了解一些油画方面的知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水天 《收藏》2006,(7):138-143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油画市场并不景气。最初京沪两地有多家拍卖行开拍中国油画,由于藏家、买家很少,致使不少拍卖行放弃了中国油画的拍卖,能坚持的恐怕只有嘉德等极少数拍卖行。近几年,随着中国艺术品行情急剧升温,各路藏家对中国油画价值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少藏家认为油画是一种国际性的收藏品,已故的世界级名家作品价格常高达百万乃至千万美元,而在世有成就的油画家作品价格也大都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5.
刘学增 《收藏》2007,(11):136-136
山东临朐的五彩图象石(亦称齐彩石),其画面似出自天神之笔,如水墨画、版画、油画一般,让人百看不厌,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6.
刘晓丹 《收藏》2007,(5):86-90
中国油田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而中国不代油画市场的兴起仅仅十余年,但已呈现出明显的购藏趣味格局。深入解析当前油画市场对“写实画风”“前卫画风”三种样式的接受偏好,将有助于购藏者了解中国油画审美风尚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7.
周炜 《收藏》2008,(3):92-95
“红色经典”油画的称谓最先是自油画拍卖市场启动之后,各大拍卖行为方便商业运作,对其革命性历史性题材的拍品进行的一种内容描述和板块划分,随后,这一名称在相关新闻报道和学术评论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通用词语。拍卖市场上,“红色经典”板块的拍品多为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作品,反映重大的革命、历史、政治事件,具有中国某特定时期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李超民 《收藏》2007,(8):43-43
2001年,笔者在家乡江西乐平市探亲时买到两块民国时期的瓷板画。一块是粉彩花鸟画,落款“丙子暮春月才生写于九江陶校”;另一块是新彩仿油画,描绘西洋人物风景,正面无题识,背面有墨书“洪才生”字样。显然这两巧块瓷板同为洪才生所画。花鸟瓷板画面秀丽,釉彩上乘,其上“九江陶校”款很是少见。邪块新彩“油画”也十分到位,形式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9.
刘晓丹 《收藏》2006,(8):106-109
继2003年中国油车市场好转以来,2005年中国油画价格再度上扬、嘉德秋拍油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占其总成交额六分之一;徐悲鸿的《珍妮小姐画像》和陈衍宁的《毛主度视察广东农村》分别拍至2200万元和1012万元。对于这样一次重大飞跃,很多人担心是市场炒作或价格泡沫。而笔者认为,中国油画价格潜力的勃发,是中国绘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必然趋向,是在“大中国画”视野下中国油画价值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10.
平衡的美丽     
赵力 《收藏》2012,(18):78-81
20世纪以来的中国油画创作,其主线是写实主义,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艺术景观。20世纪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写实主义,既是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艺术传统的追溯,也是源自民族救亡图强内在需求的表达。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中国写实主义油画成为了民主科学的代指,成为了去昧变革的利器。时移世易,变化亦已。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国写实油画创作出现了从创作观念、创作手法上的诸多变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写实油画的创作在坚持对社会现实关注反映的同时,也将写实发展为某种艺术方式,并在艺术的内在发展逻辑中找到了依据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