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张庆明 《收藏》2001,(10):58-58
笔者最近收集到“五子”、“五金”两枚古钱,经本地几位同好共同研究,认为该二枚钱系真钱无疑,属五铢异品钱,现附上照片,供泉友们共同欣赏,并对两枚古钱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历代古钱精品、珍品中的多数为前辈收藏家、博物馆所拥有之后,现代收藏者将部分集藏重心转向铸造精、书法美的古钱币。一些在同类钱中铸工精良、钱体厚重,却达不到样钱、母钱标准的古钱币,被称为“头炉钱”(指同版别的初铸钱币),这里特指同类钱中品质优秀的古钱。“头炉钱”一词在古钱币收藏  相似文献   

3.
日前,笔者在广州钱币市场发现了一枚秦代铅质大型厚重“半两”钱。此钱颇具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强制推行“度、量、衡”的雄风,应是不可多得的古钱。西安董大勇先生曾在《收藏界》2003年第8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介绍了甘肃张掖一老者请求鉴定古钱“第九重四两”、秦“半两”的故事,并认为大的秦“半两”真钱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董明海 《收藏》2007,(7):141-141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上元元年(760年)史思明为解决军费需求,大肆毁佛销铜以铸“得壹元宝”大钱,以一当开元百枚。后因“得壹”非长祚之兆,随改铸“顺天元宝”,也是以一当开元钱百枚。顺天钱的质地厚重,制作精整。作为一种军需货币,尽管只在占领区短暂流通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上世纪70年代末,集得这枚“太平真宝”钱。此钱外廓5.2厘米,内径0.9厘米,重48.5克。钱文为篆书,铜质,见拓片和照片。此钱锈迹浓重,似为人们常说的“开门见山”钱。对于这枚“太平真宝”钱,我查阅了许多资料,未见  相似文献   

6.
去年,笔者收藏到一枚日本厌胜钱。此钱红铜质,锈色沧桑,包浆熟旧。经测径35毫米,厚4毫米,重20克(如图)。此钱面文“富国强兵”四个篆字,其篆法与众不同。如“国”字中的“戈”字,置于“国”外,而“兵”字的两点,似满弓之箭。此币尤为特殊的是钱背铸有一只猛虎,张着大口,翘着如鞭的尾巴,虎虎生威。  相似文献   

7.
田德林 《收藏》2007,(7):144-144
北宋“熙宁重宝”折二篆书钱“熙”字的下部多为“火”字形,“缺笔熙”版的“火”字形右边缺一笔画,故名之。也可称作“异熙”版,但称“缺笔熙”能够直接反应出该钱的版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余榴梁 《收藏》2001,(7):63-63
开炉钱指的是历代钱局(监)在正式开铸流通钱币前,精工铸造的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它们大多比普通小平钱厚重,有的还铸有吉祥文字或图案,用以祛邪避殃,迎祥纳福,或进呈上司,以图邀宠。故开炉钱一般都铜质优良,精美别致。  相似文献   

9.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的拳术内容丰富多彩,流派繁衍。古往今来,对于庞杂的拳术种类,有着许多不同的区分方法。一、以不同拳种的风格特点为界分成“内外家”。“内家”拳一派注重内脏器官的修养与其功能锻炼,练习时强调意识引导动作,交手时以静待动,以守为主。“外家”拳一派则注重拳脚功夫的练习,讲究“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步赛粘”。交手时主张先发制人,以攻为上。  相似文献   

11.
池萍 《收藏界》2011,(3):76-77
是品“皇宋通宝”铜质精良,钱体厚重。穿孔与边道打磨干净,边缘带明显斜度,重5.2克。从特征上看应该是母钱无疑。此钱文字对比《北宋符合泉志》“皇宋通宝”铜钱版别,文字明硅偏大,“束通宗”三字与“皇宋通宝”铜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戎畋松 《收藏》2014,(9):92-93
东汉末年,战乱不已,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商品交易留滞不前。是时盗铸、私铸盛行,尤其是剪凿钱开始大量出现,从而派生出所谓的“剪边钱”和“挺环钱”。也就是将一枚完整的五铢钱沿文字中分周边凿开,使圆钱部分的文字只剩一半,谓之“剪边钱”或“对文钱”;而另一半文字则留在圆圈上,被称之为“挺环钱”,这样就可以把一枚钱分而为二。  相似文献   

13.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4.
王蕤 《收藏》2009,(10):134-134
笔者藏有一枚花钱,正面横读楷书“鸳鸯”二字,钱背面穿左右各一方胜图案。此钱黄铜质狭缘细廓,径37.5毫米,穿8.5毫米,厚22.7毫米,重15克(见图)。制作厚重精整,轮廓深峻,钱文书写道劲有力。  相似文献   

15.
古币两则     
“重熙通宝”折十大钱,近百年来藏家未见实物。马定祥先生曾推断——“此钱应有大钱”,但生前亦未见到。可见此钱之珍稀程度。今发叶柏光先生之藏品彩照及相关文字,以图推断,生坑硬锈,背部周廓及穿好,均制作精整,面部钱文布局合辽钱章法,与“重熙通宝”小平钱一脉相承。该泉得自辽故土,地望亦合,但锈色较单,“宝”字左侧边缘处,微有反光,似铜质较黄。辽钱小平钱铜质偏水红,大钱铜质如何,尚可探讨。未见实物,按图索骥,难以准确。但既有此物面世,不应隐匿。“泉苑”自应公之于众,不需做过多评论,相信诸藏家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6.
王泰初 《收藏》2007,(11):127-127
饼钱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厚重型货币,一般情况下不是以枚为单位,而是以重量为单位,使用时需要称重计量。  相似文献   

17.
梁永涛 《收藏》2012,(8):73-73
“男钱”是中国古代对一种钱币的称谓,为何称“男钱”?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此提法最早源于唐朝杜佑《通典》:“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晚唐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六云:“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宋代洪遵《泉志》有言:“旧谱日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日‘布泉’。  相似文献   

18.
张泉林 《收藏》2009,(11):120-121
笔者藏有一枚永通万国厌胜钱,铜色青白,直径48毫米。此系老生坑传世品,上仍留有红斑绿锈,包浆熟旧,温润自然。其形制硕大,且精整规范。钱文书体为玉箸篆,章法合理,疏密有致,惜字口稍有漫漶。钱背穿上似为“必定如意”图案,穿下为一卷曲蜿蜒蛇纹,神态灵动悠然(见图)。  相似文献   

19.
论番子拳名的“番”与“翻”张克俭(武汉体育学院)番子拳,是我国北方武术中的一枝奇葩,原名“八闪番”又名“番拳”,有绝技快招之称。番子拳是武术中短打类的拳术,拳法密聚多变,技法迅速连环。故曰:番拳法连环,爆竹一挂鞭,双拳密如雨,出招似闪电。史料记载,明...  相似文献   

20.
足坛短波     
国际足联将研究取消奥运会足球赛 9月10日,阿维兰热在西班牙体育报《记录》刊登的一篇采访中称:“奥运会足球赛在400公里以外的地方举行,这似于不要。国际足联虽然付了钱,但我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在被问及奥会是否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