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钓者感     
我养疴于故乡,家住熟溪南岸,面对壶山,可说是“相看三不厌,熟水与壶山”。春夏之交,骤雨时来,溪水倏忽高涨。在主流与支流缓冲处,往往出现一个暂时的渊薮,是鱼儿争趋的集合处。每当此时,便引来了不少人在这里持竿垂钓,成为一段难得的风景线,我也成为观钓之客。钓者无言,我却有思;钓者在鱼.我却在鱼外。  相似文献   

2.
周旭辉 《收藏》2006,(4):68-69
民国贴花壶是在成型的素釉壶体表面,将绘印好的彩色图案,通过胶贴的方法,使其牢固地附着在壶体,以对器具起到一种点缀,装饰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民国贴花壶既是现代版画形式的另类介质上的扩容与发展,也是早期彩色胶印技艺与陶瓷物件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季江生 《收藏界》2010,(7):66-68
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壶的制作工艺和紫砂发展史。一般应从年代、泥料和艺术三方面考虑,方能收藏到上品的紫砂壶。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别,一般讲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使用传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紫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的自然包浆更便于赏玩,因而同样条件下老壶价值高于新壶。泥料是指做壶的材料,宜兴紫砂分紫泥、朱泥和绿泥,烧成后三种原色分别为紫色、红色和米黄色。由于泥料配比、窑烧温度上的差异,出窑后器物颜色相差很大,紫有深浅、红有浓淡、黄有强弱,这就使紫砂壶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是指制壶人的水平高低,是衡量紫砂优劣的主要标准,依上面三点,下面将笔者家藏的几把紫砂壶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曹晓培 《健与美》2023,(5):28-30
<正>壶铃训练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力量训练形式,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保持健康和锻炼肌肉。然而,在任何锻炼计划中,如果你不使用正确的姿势,就会存在受伤的风险。壶铃训练,安全第一。如果你不小心犯下以下这些常见的壶铃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摇摆得太快人们在做壶铃练习时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把壶铃摇得太快。他们认为运动得更快,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相似文献   

5.
《收藏》2007,(10):230-230
这是一件非常罕见的精工宏伟之作,使人感到有一种震撼的巨大力量,它既有硕大庄重完美之作,又不失精美细腻,空灵飘逸之气。整床用料均精选海南黄花黎,其琥珀光泽和金质光泽跃然而出,深浅不一的褐色细腻纹理像跳跃流动的溪流。  相似文献   

6.
大源  茉莉人 《健与美》2023,(7):10-11
<正>这套壶铃训练可以让你变得更强壮,而且不需要很长训练时间。健身的四个发展目标有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平衡性。壶铃训练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你只需要这一个工具,就可以完成多种练习,实现以上目标。此外,它可以训练全身力量,以及爆发力和控制力,只需要最小的训练空间,便可以在几乎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取得很大进步。几乎所有的壶铃动作都可以提高核心力量和稳定性,锻炼质量比完成数量更重要,确保你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2,(21):184
滴水穿石荣誉:仁海十八式斗茶壶规格:12×19×8 cm专利号:201130142327.6版权号:13-2011-F-1347限量:18件原始首发价:18万元起/件品酒斗茶——酒醇茶香:千秋乐事!谈古论今——成就伟业:滴水穿石!你一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的传说,却不一定有万里跋涉、一步一个脚印的经历;你一定听说过"铁杵成针"的故事,却不一定有坚忍不拔、虽万死而不辞的意志。当你端详这把斗茶壶,端详它上面的题字"滴水穿石";当你观赏这把斗茶壶,观赏它茶盖上的滴水涟漪;当你提起这把斗茶壶,轻轻松松却又举轻若重:你岂止想到千年名茶培育不易,你岂止想到千古茶道形成不易,更会想到千载兴替,悠悠往事,都写着"成如容易却艰辛"的大字!茶道、人道——同一理!滴水穿石——古今一!  相似文献   

8.
高大胜 《健与美》2023,(7):26-27
<正>壶铃甩摆是一个基本动作,许多其他壶铃动作都基于此,包括抓举、高翻和推举。它可以说是最好的工具,如果正确执行,可以成为力量和有氧运动的最佳组合,但是你知道壶铃甩摆还有什么其他头衔吗?这可能是健身房里最易出错的动作之一。这是一个髋关节铰链练习,但通常被人们练成深蹲和前平举的组合,而你真正要做的是正确地使用髋关节屈曲方式。  相似文献   

9.
冠军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成就的,菲利普的赛鸽故事能使你戒除浮躁,带给你新的启迪。开拓者的艰辛路程如果说菲利普是一名年轻的业余选手的话,似乎有悖于事实;事实上他已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养鸽生涯。和每位养鸽爱好者一样,这期间有欢乐也有痛苦。他真正的突破是在他和妻子诺萨及女儿一同从斯瓦  相似文献   

10.
陶人 《收藏》2001,(5):44-44
“中华民族团圆壶”近日在陶者宜兴问世,“中华民族团圆壶”由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题写款名,由宜兴著名紫砂陶艺家顾惠君设计监制完成。该壶壶身镌刻有400多字的小楷“台湾简介”,壶柄似一道彩虹连接壶身和壶盖,上刻台湾岛地图,台上壶盖寓意两岸沟通,民族团圆。  相似文献   

11.
盛世集壶     
张顺成 《收藏》2001,(6):79-81
我的居室是一个壶的世界,玻璃柜中、博古架上、桌子茶.几乃至壁橱窗台,放满了型质各异、年代不同的壶具。有锡的、铜的、瓷的、玉的、紫砂的、菊花石的、景泰蓝的:有酒壶、茶壶、醋壶、酱油壶、奶壶、咖啡壶;有明清壶;民国壶、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革壶”和当今制作精良的仿古壶,共400多把。  相似文献   

12.
赵宪明 《垂钓》2002,2(6):6-7
只要不搞“杀鸡取卵”式的短期行为,保持生态平衡,处理好“养”与“钓”的关系,钓养兼顾,那就既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又使水库更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3.
长弓 《钓鱼》2010,(6):16-17
1980年,国家经过两年改革开放,各业拨乱返正,初步呈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势头。养殖业快步发展,钓鱼人急速增多。前者使精养和粗养水面鱼儿大幅度增加,后者为多钓鱼不得不开始向粗养水面,少数人甚至向精养鱼池“进军”,“钓”和“养”之间的矛盾在有些地区尖锐起来。  相似文献   

14.
李宏坤 《收藏》2006,(9):56-57
鸡首壶是指带有鸡首状流的盘口壶,又名叫鸡头壶,天鸡壶。它创烧于三国互相间年。经魏晋南北朝以至隋代的发展,演变,盛行一时,隋以后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5.
季永 《收藏界》2014,(8):43-46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暮春三月,是春意最浓时。看饱了桃红柳绿,赏醉了莺歌燕舞,在书斋泡壶雨前新茶,再把玩几件心爱的浅绛花鸟瓷器,实在是赏心乐事。  相似文献   

16.
郑伟峰 《收藏界》2011,(8):43-45
近日,承蒙香港"城南旧事"史先生割爱相让,本人如愿以偿再获一把"胜利壶"。茶壶品相一流,完美如新,器形规整大方,胎质细腻,釉水滋厚,十分的喜爱。但和一般的有画有饰、有题有款的名家胜利壶有所不同,这把落款年份为1947午的胜利壶壶身没有任何绘画和边饰,只有三面书写流畅的文字,但仔细揣读之下,却喜见深意。  相似文献   

17.
云阳 《收藏》2007,(9):75-75
我喜欢收藏老紫砂壶。前不久,刚巧与紫砂制壶高手徐达明先生相聚,我谈起收藏了他祖上做的一把营口福康寿星壶,听他说到其祖父徐祖纯制福康寿星壶的有关情况,长了见识。结合平时研究,兹撰成小文,以飨收藏同好。  相似文献   

18.
王文径 《收藏》2007,(7):71-73
闽南民间喜爱以紫砂壶泡工夫茶,至死还把茶具带入墓中,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使这里成为中国出土紫砂壶数量最多的地区。明万历年间卢维祯墓出土大彬壶就是一件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19.
刻纹提梁壶与战国时代的投壶礼1974年,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岛出土了一件战国早期的提梁壶。这件壶由器身、器盖和链式提梁三部分组成,通高约45厘米。在这件壶的腹部,刻有一幅投壶的图案,较为生动地刻划了战国时代投壶礼仪的具体形式(见图)。投壶,一般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20.
坚持不懈地阅读养鸽杂志绝对是明智的。作者自幼的探询和钻研,使其坚信检查鸽嘴的价值所在。如果你不想放弃探究鸽子的一切,不妨也学着打开鸽子的嘴,积累自己的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