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柳树仁 《钓鱼》2004,(17):32-33
《悬坠钓颠覆钓鱼》文中说到悬坠钓推倒了“调灵钓灵、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钝钓钝”的围城,十分中肯。经过长期的实践,钓手们摆脱了“台钓”的理论框框的束缚,推倒围城,轻装前进。但是,至今仍有人对调灵调钝之说坚持已见,大多数人虽说在实际的操作中抛弃了“调灵调钝”之类的程式但认识上未必很清醒。这里我扼要地谈谈个人浅见,愿和大家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马建华 《钓鱼》2005,(19):33-34
《钓鱼》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调灵敏和钓灵敏是两码事》的文章,其本意是就《钓鱼》2005年第2期《调灵调钝是基础》一文.同河北建国先生共同探讨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有关认识。本人拜读了上述两篇文章.为了全面的把握两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拜读了柳先生在《钓鱼》2004午17期上发表的《推倒灵与钝的围城》一文.进而也有了一些认识,很多看法同柳先生的见解不同.斗胆说出来请柳先生斧正。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钓鱼》2006,(5):25-27
三、我对调高灵还是调低灵的认识我在拙文中曾经恳请柳先生今后多介绍一些调整钓组灵钝状态的好方法以及何时该灵何时该钝的适当时机,以便于使我本人及钓友们得到更多的受益。恐怕这种冒昧的请求使柳先生产生了误会,以至于认为我的辩风辩德有问题。作为回应,柳先生建议我不要打擦边球,去直接面对调灵调钝,分析“浮标往上越调越灵”与“往下越调越灵”有什么道理,说心里话,这个话题我真的不想重复,因为我曾经在拙文《悬坠钓新解》上对此有一些浅见,如果再重复,一来没有更新的见解,所谓黔驴技穷,再者我们当地有句土话是:好话重三遍,狗都不爱听…  相似文献   

4.
华朝熙 《钓鱼》2004,(17):17-17
浙江任志新先生在本刊第3、4期上,提出悬坠钓如何吸取传统钓中的长处来改进钓组,颇受启发。本文就传统钓中如何吸取悬坠钓法的一些理念,对传统钓组怎样调灵与调钝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6,(4):23-24
读了《钓鱼》2005年第22期上柳树论的对象,混淆有钓目和无钓目,混淆调细等)、标脚材质和形状(竹脚、碳脚、钢脚仁先生写的《再谈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灵调钝和钓灵钓钝。以及脚的长短粗细)已经决定了的,是浮一文之后,我还是继续用我对调灵调钝的那么,让我谈谈我对柳先生总结的关标的个体属性,是可以善加利用而不可以认识这一话题请教柳先生。于调灵调钝之争的三个特点中的不解之通过调标进行改变的,我们调整调目所能处:①二十多年来大家争论的调灵调钝到调整的只是整个钓组的灵钝,而浮标作为一、究竟什么是调灵调钝底指的是浮标个体还是整个…  相似文献   

6.
李克军 《中国钓鱼》2007,(12):59-60
如今,无论在网上,还是在钓鱼刊物上,经常可见钓灵与钓钝之间的争论。这个说:"钓灵是钓鱼的利器。"那个讲:"钓钝才是获鱼的法宝。"其实依我看来,钓灵与钓钝,只不过是钓鱼的两种形式而已,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点,也各有各的局限性。在我们实际垂钓的过程中,鱼情和水情总是千变万化的,只片面的强调钓灵或是钓钝,都不能完全适应复杂多变的鱼情。我认为是选择钓灵还是钓钝,应当根据当时的鱼情和水情去决定。只要你能钓到鱼,钓好鱼就  相似文献   

7.
柳树仁 《钓鱼》2005,(10):22-22
针对《钓鱼》杂志2004年第17期拙文《推倒灵与钝的围城——需要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建国先生写了《调灵调钝是基础》(见《钓鱼》杂志2005年第2期),提出很多问题同我商榷。为了深入探讨钓技,共同提高认识,我直抒已见,算是一个回答。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1年第四期刊载了程宁先生的《试论竞技钓鲫法》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专题讨论了浮漂的“调灵与调钝”。作者通过分析试验否定了《台钓揭秘》一书的观点,并且得出了与其相反的结论,本人拜读之后认为程先生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5):46-46
竞技钓法的推广和普及,使钓技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鱼漂的调整问题上却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调目越高钓目越低越灵敏,换句话说就是调目和钓目的差值越大越灵敏,另一种说法认为调目越低钓目越低越灵敏。本人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局限性。科学的钓组灵钝观是在具体鱼情水情的前提下,分析饵重、鱼漂的剩余浮力、水表面的张力三者哪一种是影响鱼吃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鱼漂的调整减小这一主要因素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从而形成合理的调钓方法。本人的钓技水平同大师们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谈出来,是想通过钓友们的批评来验证我的观点,如果我的观点对钓友们有点帮助,那更是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10.
柳树仁 《钓鱼》2005,(22):27-28
读了《钓鱼》2005年19期上马建华先生的文章《我对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认识——同柳树仁先生探讨》之后,感触良多,最主要的是感觉写争鸣文章很难。我以平等态度老老实实和别人讨论,别人未必都愿意平等待我,有的人还要采取一些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手法,令我有口难辩。为了分清是非曲直,我还是尽力而为,阐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柳树仁 《钓鱼》2006,(14):25-26
《钓鱼》第4、5期马建华先生的《续谈调灵调钝》,提出再同我讨论,读罢很不理解。不是不理解马先生的文意,而是不理解马先生为何还是不明白什么是调灵调钝,为何要用自己想出来的调灵调钝去代替十几年前就在讨论的浮标的调灵调钝。我在《再谈破除调灵调钝之迷信》一文的开头,专门  相似文献   

12.
名川 《垂钓》2006,6(5):30-31
经常有钓友和我讨论这样的话题:手竿垂钓,到底是钓灵好还是钓钝好?有钓友说应钓灵,有钓友说应钓钝,他们还拿出各自垂钓中的实例来阐明其观点。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认为钓灵、钓钝都好。因为鱼情受季节、天气、水温等因素影响不断在变,所以钓灵、钓钝不可妄自断言。不能因为某次钓灵、钓钝的成功,就坚持说钓灵好或是钓钝好,那样只能使你走进灵、钝的误区——鱼情一旦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缺少应变思路及方法的局面,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我们应及时顺应鱼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不灵不钝     
张炎冰 《钓鱼》2009,(11):9-9
“台钓”把浮标调得高称为灵,调得低称为钝,又参照调目把钓目比调目高称为钝,比调目低称为灵。灵和钝,调和钓正好相反。20年前,“台钓”渡海而来就是这么解释的,虽然后来有人想把它简单易懂一点,可是约定俗成了改不过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不灵不钝,按我的理解,是指空钩情况下浮漂浮力与钩、坠等重力的相互抵消达到一定的平衡下,呈现出上钩触底、下钩躺底的状态。而不灵不钝点则是呈现上钩触底、下钩躺底状态时,浮漂所标示的目数。不灵不钝对钓底非常重要,如果对此不清楚,会影响钓技的提升。现结合实践,浅谈对不灵不钝点的寻找、确立、适用范围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衣善新 《垂钓》2005,5(8):6-8
悬坠钓法对钓组的灵敏度有这样的结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钓的目数越多越迟钝,钓组可以实现“调灵钓钝、调钝钓灵、调灵钓灵、调钝钓钝”……这些基本理论让许多钓友困惑不解,钓鱼专家的解释更是高深莫测。我与一些钓友一样,也一直为这个理论所困惑。  相似文献   

16.
王大禄 《钓鱼》2006,(19):14-16
近几年,对一种钓法研究、探讨的深入、持久、广泛程度,悬坠钓当数第一;而悬坠钓灵敏度问题,又是研究悬坠钓问题当中的重点,其时间之长,文章之多,观点之丰,亦当数第一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当初谈及悬坠钓时,首先就是从灵敏度问题切入的。认为悬坠钓之所以比“传统”钓先进,就在  相似文献   

17.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7):20-21
影响钓组灵敏和迟钝的因素很多,论述钓组灵钝的文章也很多。《钓鱼》2011年第24期刊登的《浅谈钓组灵敏与迟钝》(以下简称《浅谈灵钝》),就是关于钓组灵钝的新作品。该文作者帮助一些初学者走出迷茫的态度和精神可嘉;然而也有某些论述是片面的,今提出来,与《浅谈灵钝》的作者商榷,也与广大钓友共同探讨,如有不对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悬坠钓从台湾引进大陆以后,带来了整个钓鱼运动的革命性的进步。大陆众多钓手在实践中特别是竞技比赛中,把台湾钓手程式化的钓法与传统钓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实用的竞技钓法。作为悬坠钓的核心——浮漂的使用即如何调漂,越来越为广大钓手所关注。从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到王佩珩先生的《悬坠完整调漂法》、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传统的手竿钓法也有灵敏与迟钝之分。是选用灵敏钓法还是迟钝钓法完全要依当时的水情和鱼情而定,固执地采用一种钓法不善于应变,对钓技的提高是没有益处的。钓者运用灵与钝的钓法得当与否,是衡量钓者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