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刘莹 《新闻窗》2012,(3):25-26
在新闻一线奋斗了20多年,算是有点成绩,没有愧对记者这个职业称号。一位年轻同行向我请教“诀窍”,我开玩笑说,现在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正的“走转改”在于把新闻当作自己喜欢的职业来做,要树立“比鸡起得早,比狗睡得晚,比牛干得多,比马跑得快”的敬业精神,天道酬勤,笨鸟先飞,吃得苦中苦,爱拼才会赢。其实,这只是一名有志于新闻事业的人必备的职业状态,在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背后,搞好新闻的确有些“诀窍”。  相似文献   

2.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给地市报带来一股清新务实之风,也产生了一批来自基层、反映鲜活的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的新闻精品。“走、转、改”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深化“走、转、改”首先要在认识上有新提高。正如刘云山所说,只有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正是...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一些记者热衷追逐领导的现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了一番颇为中肯的话:“请记者们把目光放在普通代表身上,不要老盯着领导;要多反映基层代表的声音,让他们多上报纸多上电视,不是官大就有新闻,也不是职务高就有新闻。”此话令我的两眼为之一亮,顿生同感。“基层代表”来自基层,或许他们的理论水平、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不如领导干部强,但让他们“原汁原味”的话语“多上报纸多上电视”,不仅体现了对基层代表的尊重,而且可以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听到更多实在的基层声音和观点。这对发扬民主、集…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5.
李根萍 《军事记者》2013,(11):45-46
基层是新闻之源.官兵是新闻之主体。走基层,就是要走近官兵,和官兵天天一起闻汗味、搅勺子、找乐子、拉家常。为贯彻落实“走转改”活动.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记者走出机关大院.挂上列兵军衔。在南京军区步兵某旅通信营无线连排房里住了一个月。期间。和官兵们一起训练、劳动、站哨。也欣喜地看到他们献身强军梦的士气和朝气.  相似文献   

6.
简讯     
南阳日报是一份地方党报。近年来该报每年都要举办全市通讯员培训班,仅今年上半年报名参加培训的通讯员就有600余名。他们请资深记者、编辑讲课,传授新闻知识,讲解采写技巧,提供习作园地。同时他们还经常和企事业单位联办专题新闻,反映基层和部门的两大文明建设成绩和社会新风尚、新气象。最近又推出每月第二周星期二基层新闻专版,刊发基层通讯员采写的报道,鼓励通讯员深入基层,捕捉“鲜活”的大鱼,采写更多、更新的新闻。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南阳市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闻爱好者,数以千计的通讯员正在成长起来。简讯@柳金堂  相似文献   

7.
当好一名党报通讯员并非易事,必须具有“四快”素质。 ——腿快。就是通讯员要发挥自己身处基层的优势,多跑动,多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去采访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反映时代特征、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鲜活新闻。只有腿动得快起来,多起来,生活的积累才会越来越丰厚,可供筛选对比的新闻素材才会越来越多,才能目光敏锐,用自己独到的思维与方式去  相似文献   

8.
时下和一些基层报道员在一块闲侃,常听他们哀叹道:在“小单位”搞新闻没有大发展。诚然,在“小单位”凡事都受到约束和一定的限制,就新闻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因为“小单位”和“大单位”之间,它们的区别在于“小单位”的工作相对较为单一,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也就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单位、这样的环境下报道员写稿往往受到局限,要想使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得好,必须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当然,这些并不是阻碍基层报道员成长发展的客观因素。小天地里也可能有较大的作为。这就要求在肯干、实干的基础上,要多动脑筋想办法,长双“新闻眼”。…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跟父辈上山打猎时,他们常说的一句行话:“猎人要跑得、苦得、饿得!”给我留下了抹不掉的记忆。这是因为,我从新闻工作的实践中感受到,新闻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新闻工作者被外人视为“无冕之王”,但其中甘苦只有业内人士知晓,他们跑的是另一种路,吃的是另一种苦,挨的是另一种饿。所以,跑得、苦得、饿得的精神,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的素养之一。先说跑得。“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许多老记者的经验之谈。在我国的新闻史中,最“跑得”的莫过于著名记者范长江。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实践得越久,越是感慨新闻行业有太多优秀的前辈和同龄人.他们都那般相似,不惜将毕生热情投注到新闻报道中,正如范敬宜先生曾言:“新闻事业充满风险,但值得去为之奋斗终生.”相比而言,我只是一名很普通的新闻学子,想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才不枉被称作一名新闻人.  相似文献   

11.
蔚莉 《新闻采编》2015,(2):26-27
自2011年8月下旬“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的新闻战线都刮起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荧屏和时段留给百姓,真实反映社情民意,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满腔热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太原新闻界不甘落后,积极响应,基层蹲点调研、采写一线新闻,广大编辑记者踊跃到基层一线去寻找新闻的“活鱼”,特别是太原广播电视台在  相似文献   

12.
亲历式新闻是将记者亲历之事及感悟一起融入其中的新闻形式。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一大批亲历式新闻呈现报端。引领读者走进基层官兵多彩的生活.展现出新闻的亲切真实之美。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类新闻.必须立足“亲历”特点,发挥好“在现场”优势.在增强“一感三性”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尹栋 《军事记者》2005,(5):65-65
作为基层部队一名通讯员,一谈起新闻,大家往往想到突发性或重大典型的新闻,诚然写此类新闻获奖的概率较大,但这并不是每个基层通讯员都能遇到或参与的。对于常年扎根基层的通讯员而言,好新闻更多的是来自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来自你我身边熟知熟闻的人和事。作为新闻报道爱好,我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宣传已七八年了,但每年都至少一篇新闻稿件被评为“优质稿件”或在省以上新闻单位获奖,而每件获奖作品题材都不是“重大典型”,更沾不上“突发性”事件的光。这些年来,我最深的感受是,好新闻尽在平凡之中,关键是如何去发现,去采访,去思考,去谋篇。  相似文献   

14.
中宣部等五部门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那么,基层在哪里?我的理解是: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基层就在身边,基层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基层不等于走贫访苦前不久,在山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座谈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我们说的基层,不必刻意寻找,固然要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工矿企业,但是我们也要理解,如果有一个平民情怀,身边处处是基层.齐鲁晚报是一份都市生活类报纸,读者群体以市民百姓为主,新闻报道上更关注民生新闻.由于报纸定位和工作特点,记者编辑经常与基层百姓打交道,这些采访活动,应该与市民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再次强调“走转改”,我的理解就是要更加深入实际,从过去的贴近向融入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至国共内战时期,北京和上海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跌宕起伏之地.这一北一南两个新闻中心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报纸和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和《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一个新闻记者,一个新闻事业家,在不同的地方为着相同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与新闻结缘、开始新闻生涯都始于《申报》;他们本着“新闻救国”的思想,不畏强权,在追求各自新闻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们最终因为新闻报道惹来祸螭,为当权者所杀害.邵飘萍同史量才的新闻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当通讯员很不容易,他们下乡采访没有人陪同,交通、发稿也有困难,所以在基层吃新闻这碗饭,不仅要学会“写”新闻、“找”新闻,还更应学会“抢”新闻,以“捷足先登”来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笔者最近在“军中孔繁森——林正书”的家乡采访,就尝到了“抢”新闻的甜头。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所着力的重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联系过去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我的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一、到基层采访,做好“有心人”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去采访。在采访中,我每接触一个人,或是正式采访。或是闲聊,每时每地都要充分发挥新闻耳朵和眼睛的功能,去“搜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作为业余通讯员也受过这无“米”之苦。如何“找米下锅”或“囤米待煮”,五年的写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广开稿源先广交朋友。一是与同行交朋友。我们县从事新闻写作的各级通讯员达200余人,我想尽一切办法结识他们,与他们交朋友,从他们当中开掘稿源。上前年,我县的一位通讯员朋友,与我谈及当时好多养鸡专业户,只迷恋进口鸡种,忽视了我国一些很好的良种鸡的饲养时,我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随后我便和邻县的一个通讯员取得了联系,乘车100公里,去采访闻名全国的略阳乌鸡,很快写成了《不要忽视“土种鸡”》一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所着力的重点去写,去抓,就能写深写活。然而,怎样才能抓住“热点”问题呢? 一、到基层采访做好“有心人”。在深入基层采访中,我每接触一个人,或到一个处所,所看到的周围环境及其设施等,都要充分发挥新闻耳朵和眼睛的功能,去“搜索”新闻,去捕捉那碰撞新闻火花的瞬间。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在某高等学府新闻系的新闻采访课上见到了一幕很有意思的情景。这是一次模拟采访课。任课老师扮演某重大工程的领导,向“中外记者”(同学们)发布“新闻”,然后由“记者”们提问、写稿。可这位“领导”一反常态,发布的“新闻”是口头的,没有散发任何书面材料,说了一大堆不易记的数字与事实。课后,数名同学找老师诉苦,问为何不按惯例发书面材料,这样便省事多了,还可免受记录之苦。这使我想到目前我们新闻界中普遍存在的“等、靠、要”思想。现在不少记者缺乏事业心和主动性,嫌麻烦,怕吃苦,不愿意到现场去采访,不爱用自己的脚去寻找新闻,而是依赖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